战国争雄:商鞅变法种种政策后的结果及意义

知历史 2020-03-09 14:36:45

说起秦始皇,作为中国人,恐怕无人不知。他最大的功绩,便是统一了六国,结束了长达五百多年的分裂和混乱,使中国重新获得了统一和稳定。秦始皇能够统一六国,根本上依靠的还是秦国的强大国力。而秦国的强大,也不是一日之功,而是历代秦国君主励精图治、苦心经营的结果。而在秦国由弱变强的过程中,有一件事不可不提,那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商鞅变法。可以说,秦国由一个边陲小国,一跃成为战国霸主,便是因为这次变法。

【变法的时机和背景】

战国时期,随着铁质农具和耕牛的逐渐普及,生产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开始出现了新兴的地主阶级。然而,旧的井田制,却因为禁止土地的转让和买卖,大大限制了地主阶级的发展。因此,他们便要寻找时机,改变这种现状。

商鞅变法,正好迎合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求。

早在商鞅变法之前,魏国、吴国等,都先后进行了变法,并使国家实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而秦国,却因为未能及时改革,促进新兴阶级的发展,导致国力较弱,随时都有被其他国家吞并的危险。当时,秦孝公为了摆脱秦国落后的局面,大胆地采用了商鞅的建议,开始实行变法。

【变法的具体内容】

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变法之前,秦国采用的还是之前的井田制。所谓的井田制,就是将土地划分成一块一块的,分封给奴隶主,禁止转让、买卖,奴隶主则每年还要向君主缴纳一定的赋税。

废除井田制之后,国家承认土地私有,这样以来,便能提高地主阶级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允许土地买卖,则可以让更过土地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样以来,扩大了国家的赋税来源,使国家实力得到了直接的强化。

废除世袭制,按军功授爵。

奴隶社会爵位实行的是世袭制,一代代往下传,导致有能力、有功勋的人得不重要,而站在紧要岗位上的,又往往是一些能力不足的人,如此以来,直接导致军队的下降,缺乏战斗力

废除之后,以军功授爵。便可以让废除身在高位,而能力不足的人,已爵位为奖励,便能提升将士的战斗积极性,同时,还能够让有能力的人得到重用,从而提升整个军队的战斗力。

实行县治,“伍什”制。

实行县治之后,所有的官员都是由君主直接委任,加强了君主的权利,便于统治管理。

“伍、什”制是指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什,登记各家的人口户籍,作为徭役和赋税的依据,便于统治管理。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抑制商业的发展,并对其征收重税,鼓励人们弃商从农。

开垦荒地,生产粮食足够多的人,便可以免除本人的徭役。如此以来,便提高了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增加了国家的赋税收入。

统一度量衡。

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为人民从事经济军事文化活动提供了方便,为赋税制和俸禄制造了条件,消除了割据势力的影响,为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统一度量衡奠定了基础。

【变法的结果及意义】

【变法的结果及意义】

商鞅变法极大的损害了旧式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秦惠文王继位,商鞅失去了庇护,受到了贵族们的报复,最终被秦兵杀害,死后又被车裂。虽然商鞅死了,但他的推行变法却提高了秦国的实力和军队的战斗力,因此,他所推行的政策,依然被继承了下去。所以说为了能够实现霸业,就必须要灭掉部分人的欲望。

商鞅在推行变法的时候,吸取了之前其他国家变法中的经验和不足,推行了适合秦国本身情况的政策。因此,相比其他国家,秦国的变法,更彻底,效果也更显著。经过变法,秦国废除了陈旧的奴隶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秦国的经济实力也军事实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中最强大的国家,并为以后秦国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来说,商鞅变法推进中国历史封建化的进程。同时,商鞅变法时所推行的种种政策,对于后来个各王朝的律法,也有指导和借鉴意义。然而,商鞅变法也有其局限和不足。商鞅推行轻罪重罚,以严刑峻法威慑天下,加重对了广大劳动人民的剥削,加深了底层人民的负担和痛苦,为秦朝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