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死后之事从不马虎,特别是历朝历代的皇室贵族,他们生前享尽荣华富贵,死后也希望自己能永享尊贵,所以会带着大量的珍宝、财物甚至是生人陪葬。
而为了防止陵寝被盗墓贼盗掠,朝廷一般会派遣一群值得信赖的人去守卫陵园,他们也就是古代的“守陵人”。
作为中国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同样设立有一大批守陵人,这些人世代生活在陵园附近,全面保护清朝皇室的陵墓不受外人破坏和盗掠。
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一直到了现在,依然有人在看守清朝的皇陵。
从1912年大清灭亡到今天,已经过去了111年,为何还有人留在此地?他们是谁?靠的是什么来维持生计?
关于这群人的故事,我们还得从第一代清朝守陵人说起。
清朝守陵人在清朝建立之初,各地的清皇陵便开始修建,同时根据严苛的选拔标准,设立了专门的守陵团队,他们都是由满清贵族、满洲卫士和守护大臣组成。
第一种守陵人是八旗中的上三旗,也就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因为这三旗是由皇帝直接统辖,而且他们的一些祖辈也埋葬在皇陵中,所以他们是最合适的人选。
第二种是由内务府派遣的官人和差役,这些人都是从满洲关外调来的,职责在于维护皇陵的日常运作。
第三种是朝廷亲任的守护大臣,他们由朝廷直接选拔、任命,对清朝的皇室绝对忠诚。
而为了让守陵人们可以安心工作,愿意世代守护于此,清廷不但给予了他们优越的待遇,还特意为他们分配宅邸,以及终身制的官职。
比如上三旗的守陵人,他们的官职都是七品起步,最高能做到三品之位,一年的俸银有24两至150两不等,养赡地至少都有90亩,多则480亩。
差役的待遇虽不比朝廷官员,不过他们同样能按月领取俸禄和粮米,尽管称不上大富大贵,但起码是衣食无忧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有机会得到皇帝的赏赐。据记载,康熙皇帝就曾多次赏赐守陵的官员马匹、牛羊和金银珠宝。
而为了让皇陵中的先祖不受打扰,清廷又在皇陵的东、西、南三面建了绕陵风水墙,以此和外界相隔。
比如著名的清东陵,这座陵墓始建于1661年,总面积达2500平方公里,但陵寝的实际占地只有48平方公里,剩下的2452平方公里都是“风水禁区”,所以整个皇陵其实很空旷,且没人管束。
渐渐的,皇陵内部便形成了一个个封闭的小型村落,成为了逍遥自在的世外桃源。
终生制的官职,独一档的政治地位,工资走官方准时发放,子女的上学、生活费用全包,遇喜事赏钱,遇丧事放假,不纳税,偶尔还有皇帝的赏赐等。以上这些,就是清朝守陵人的总体待遇。
总而言之,守陵人这个职位就相当于是铁饭碗,特别是在清朝的繁盛时期,这些人过得都是悠闲又富裕的生活,所以当时人人都想削尖了脑袋往里挤。
然而,这份职业是和清朝的兴衰牢牢绑在一起的,大清兴盛时,他们可以跟着享福,可一旦清朝衰败了,那他们都得喝西北风。
守陵人的没落到了清朝末年,中国的国门被列强轰开,清王朝的统治开始动摇,国库早已入不敷出,这也使得清廷不得不削减守陵人的俸禄和米粮,导致他们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早已没了当年的富裕和精致。
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八旗子弟和大臣都不愿再担任守陵人,都想早日逃出皇陵另谋出路,只剩下一部分忠心和上了年纪的守陵人留在此地。于此同时,清朝的守陵团队中也出现了汉人。
可结果,等待这群守陵人的并不是大清复兴,而是覆灭。1912年,溥仪退位,大清就此灭亡。
同年,民国政府和满清皇室签下了一份“优待条件”,其中就提到了民国政府将承担守陵人的俸禄,同时还设立了卫兵来看护皇陵。于是乎,满清贵族又得以过上滋润的生活。
可惜才过了2年,民国政府就承受不住这笔巨大的开销了,所以只能将皇室的经费一减再减,一拖再拖。
守陵人没有了收入来源,生活变得举步维艰,最后他们也只好向皇室申请开垦风水墙之外的土地,将一些耕田租给汉人,收取租金,以此补贴生活,以及维持简单的祭祀典礼。
也是从这时起,守陵人逐渐走向了没落,与此同时,各路人马都盯上了皇陵中的宝藏。
在军阀混战、日军侵略以及抗日战争期间,清东陵和清西陵遭到了多次盗掠,其中以清东陵的盗挖程度最为严重。
1928年7月,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由,带着一众亲信炸开了慈禧太后和乾隆皇帝的陵墓,并从中盗走了大量珍贵文物。据记载,这次盗掠活动持续了整整七天七夜。
在孙殿英盗掠的时候,那些奋起反抗的守陵人都被残忍杀害,剩下的那些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世代守护的先祖被人践踏,事后还要清理这一地的狼藉。
但很快,孙殿英盗掠清东陵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国,各地都要求惩戒这伙盗墓贼。
孙殿英见状,便拿出一部分文物贿赂国民党的高层,这其中有蒋介石的九龙宝剑,宋美龄的夜明珠,戴笠的乾隆宝珠等等。事已至此,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这之后,清东陵其余的皇后墓、公主墓、妃嫔墓基本都被洗劫一空,而在这些盗掠皇陵的人中,除了有军阀、盗墓贼之外,还有一部分是监守自盗的守陵人。
到了这时,清朝的皇陵守卫系统已经基本瘫痪,陵园内只剩下少数忠贞不渝的人还在勉强维护着这座偌大的空城。没有了拨款,他们就出去干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守卫大清的最后一丝尊严。
新身份:现代守陵人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盗掘的乱象才得以平息,随后国家又在东、西皇陵分别成立了文物管理所,对两座陵园进行了修缮和封存处理。
而那些生活在“守陵村”的人们,也都有了新的身份。
有些负责陵园修缮工作的守陵人,他们凭着自身的经验成为了皇陵文物保护组的一员,有的当上了陵园的管理员和向导,成为更加科学专业的现代“守陵人”。剩下的那些守陵人,要么到外面的世界闯荡一番,要么留在守陵村,陪着这些历史文物慢慢变老。
以上这些,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守陵人的故事。
当然了,故事到这还没有结束,因为我们每一个人也是“守陵人”,每个人都会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继续传承下去,让它们在历史的长河中永不褪色。
守的不是皇陵,是文物
这个不是小编你发工资吗?
等于没说
2500平方公里???这特么一个大市区
随便搞个文物卖了不比工资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