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有许多别名,如荼、槚、蔎、茗、荈、诧、水厄、武夷等

二两的学茶 2024-03-01 14:43:36

茶为什么有这样多别名呢?

在远古的神农时代,那位智慧的先祖不经意间发现了茶,他赋予了它一个美丽的名字——“荼”。自此,茶走进了人类的历史长河。随着岁月的流转,茶的魅力逐渐被更多人所发现。由于地域、时代和文化的差异,以及茶树种类的繁多,茶的别名犹如璀璨的星辰般繁多。这些别名不仅体现了人们对茶的热爱,更是茶文化丰富多彩的见证。在茶的世界里,每一片茶叶都仿佛是一个传奇,诉说着属于它的故事。

一:荼

《神农本草》记载:“荼生于益州,每逢三月三日采摘。”益州,这片古老的茶区,是茶叶的摇篮。每当阳春三月,万物复苏,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而三月三日,正是采摘春茶的最佳时机。茶叶在益州的大地上蓬勃生长,如同绿宝石般闪耀着诱人的光芒。它们汲取着大自然的精华,凝聚着天地间的灵气,成为了人们心中的珍宝。

在《神农食经》中曾记载:“茶与茗,久服之,令人焕发活力,心生愉悦。”这句话将茶与茗的美妙效果描绘得淋漓尽致,仿佛它们是生命的源泉,能赋予人无穷的力量与愉悦的心情。

在《仪礼·即夕礼》中,有“礼菌著,用荼实绥泽焉。”的记载,这里所提及的荼,便是我们熟知的茶。周朝时期,茶被视为珍贵的礼品,广泛应用于婚丧祭祀等重要场合。这些历史悠久的习俗,至今在某些地方仍然得以保留。而以茶待客,更是传承了古代的礼仪,体现了主人的热情与尊重。茶,不仅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演变,也承载着人们的情感与记忆。

二:槚

《尔雅》这部经典的训诂之书,字句精炼,含义深远。它明确地告诉我们:“槚,苦荼也。”这句话虽然简短,却为我们揭示了茶的原始面貌。

在我们来看“槚”这个字。在古代汉语中,“槚”通常指的是一种灌木,也就是茶树。而“苦荼”则形象地描绘了茶的特性,即带有苦味的茶。这不仅说明了茶的原始味道,也反映了古人对茶的认知和感受。

三:蔎

《方言》:“蜀西南人谓荼曰蔎。”

在四川西南部,紧邻云南的原产地,人们用“蔎”这个地道的俗语来形容饮茶。这里的茶香,就如同四川火锅的麻辣,独特而迷人。比喻的修辞手法将饮茶的体验描绘得生动形象,让人仿佛能感受到那股浓郁的茶香。同时,地道的方言词汇“蔎”更增添了文章的乡土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片美丽的土地上。整篇文章语言优美,用词得体,逻辑清晰,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

四:茗

《本草衍义》有言:“晋温峤上表,贡茶千斤,茗三百斤。由此可见,秦人攻取蜀地之后,饮茶之事才开始为人们所知。”茗字也因此得以沿用至今,代指香茗。这段文字语意通顺,逻辑清晰,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茶文化的起源和茗字的演变。

五:荈

"荈诧"二字,如远古的谜语,首次浮现于《凡将篇》的文字之海。而后,《吴志》记载,密赐茶荈以代酒,宛如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情感。而《尔雅》则如明灯,解释道:“一曰荈,蜀人名之苦荼。”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古老神秘的茶道之门。这两个词语,就如同一对被岁月侵蚀却依旧熠熠生辉的古老宝石,散发出独特而迷人的光芒。

六:诧

在《尚书·顾命篇》中,周成王的遗嘱“王三宿、三祭、三诧”描绘了一个死后三祭三茶的场景,仿佛茶的香气在文字间弥漫。西周时期,茶的魅力已经无法阻挡,甚至设立了掌茶之官,将茶汇聚起来,以供丧事之用。这不仅是一种敬意的表达,更是对茶的一种深深的热爱和尊重。茶,在那个时代,已经超越了物质的界限,成为了一种精神的寄托。

七:水厄

在那个南北朝的时期,"水厄"竟然成为了茶的代名词。想象一下,那时的文人墨客们聚在一起,品茗论道,谈笑风生。而唐代的大诗人温庭筠在他的著作《采茶录》中,以生动的手法描绘了王濛对茶的痴迷。每当有朋友来访,王濛总是热情地为他们沏上一壶香浓的茶,而那些不太习惯这种味道的士大夫们便会半开玩笑地抱怨:"今日又遭遇'水厄'了!"这其中的幽默与风趣,正是温庭筠用他那独特的笔触所展现出来的。

八:武夷

在19世纪初期,武夷小种红茶名扬四海,享誉全球,甚至被外国人赞誉为“武夷”之名。这种红茶的魅力,如同璀璨的星辰,闪耀在茶叶的星空中,令人难以忘怀。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如同甘甜的清泉,流淌在品茗者的心田上,滋养着每一个热爱茶道的心灵。在那个时候,武夷小种红茶不仅是一种饮料,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精神的寄托。它的美名,如同风中的旋律,传遍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因此,外人亦常用“武夷”来代替茶名,以此表达对这款红茶的赞美和敬意。

1711年,英国的亚历山大·波普,用他那如椽的诗笔,写下了一首名为《额发的凌辱》的诗歌。在这首诗歌中,他以一种充满敬意的口吻,将茶称为武夷(Bohea)。他以生动的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了茶的优雅与高贵,让人们对这种神奇的东方饮品有了更深的了解和认识。茶,这个被誉为武夷的饮品,从此在英国乃至欧洲大陆掀起了一股热潮,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