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我在“洗白”安禄山?你错了,这才是历史上真实的安禄山

易追心中那份真 2024-12-12 09:20:53

在安史之乱中,安禄山是不可或缺的人物,他敢与唐玄宗的宠臣斗智斗勇,也敢下了唐玄宗的面,而不被责罚。

在影视剧中,安禄山到后期是一个臃肿的大胖子,对手下非打即骂,一副残暴的样子。

但能够做到节度使,手下掌控20万精兵的人,真的就没有头脑吗?历史上的安禄山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安禄山的崛起之路

安禄山本是突厥族的一员,母亲是一个巫师,小的时候生活还算可以。但自从母亲改嫁之后,安禄山的生活状况便一降再降,甚至经常受到别人的欺负。

安禄山本身长得白白胖胖,俨然是一副好欺负的样子。因此每次他的身上总会有一些伤痕。幸而他结识了一帮好兄弟,他们时常保护着他。

等到成人后,为了能够离开家园,安禄山成为一名牙郎,游走在各个地方。所以他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阅历不断增长。

来到幽州之后,因为其善于调理纠纷,敢于与恶人争斗,在各市场十分出名。

而此时任范阳节度使的张守珪便在幽州上任,管理一切边境事务。张守珪可不是简单的人物,连年征战,打退契丹、奚势力,让敌人闻风丧胆。

当时唐玄宗甚至想让其当一朝宰相,但因为边境地区面临的危险,这一任职便一再推迟。

不过,节度使可是十分厉害的职位,与丞相相比,不过是一个掌控军权,一个掌控政权罢了。

此时,安禄山因为某些原因被扭送官府,便见到了张守珪。从安禄山的谈吐以及气魄,张守珪觉得他并不是一般的人,便决定将其收入麾下。

安禄山对其十分感激,成为军队的一员小将,决定要报答张守珪的恩情。

之后边疆战乱,张守珪再次奉命迎敌,与契丹对抗。这个时候,安禄山站了出来,表示愿意为其当“向导”,这么多年的牙郎可不是白当的。

张守珪也十分大方,让其带领一支军队冲锋在前。没想到这一大方,就造就了一个骁勇善战的大将。

当时安禄山虽然胖,但十分有力气,与几名敌军对抗,丝毫不落入下风。不过别看他这样,实际上他心细如发,懂得什么叫做出其不意。

就这样,死亡以及被抓的敌军越来越多,安禄山的军功也越来越多。这其中少不了张守珪对安禄山的教导。

张守珪的军队愈战愈勇,多次打退敌人,朝廷得知后,多次进行赏赐。安禄山等一众将士看到如此多的赏赐,顿时被迷花了眼。

久而久之,他们便自大起来,认为敌人根本不堪一击,结果在一次攻打的过程中差点全军覆没,唯有安禄山几人逃了出来。

如此重大的失误竟然会发生在张守珪的军队中,一些看不惯张守珪的人,连忙纳谏,此战是张守珪首责,应该处罚他以儆效尤。

张守珪只能将“罪魁祸首”安禄山推出来,但念及其功劳,决定写一封“请求信”,然后将安禄山押往京城处置。

而就是这一走,让安禄山逐渐走上权力的最顶点,而张守珪也注定泯灭于历史中。

唐玄宗的“重用”

在看到张守珪的求情信后,唐玄宗觉得安禄山是个人物,便免了他的罪。

他还特地召见了安禄山,想要看看他到底是什么人。

在面见唐玄宗的时候,安禄山极尽谄媚,都是挑着好话说。他凭借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成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儿子”。

有的时候,他甚至能够与唐玄宗同桌吃饭,即便是犯了一些错误,唐玄宗也依旧没有怪罪他。

眼见安禄山得唐玄宗的青睐,朝中其他的大臣坐不住了,连忙给“好处”,安禄山全部收下,至于做不做就是另一件事了。

其实之所以安禄山如此受宠,还是因为杨贵妃的看重。安禄山有牙郎的经历,阅历丰富,见识过很多东西与故事。

而杨贵妃身居后宫,虽然得皇上宠爱,但始终不得自由,也想看一看外面的世界到底什么样子的。安禄山口中的世界,让她十分好奇。

安禄山也投其所好,经常命人带一些稀奇的东西给杨贵妃。看到爱妃脸上的笑容,唐玄宗也高兴不已,对安禄山重重有赏。

而此时的张守珪可就惨了,因为骄傲自大,错失战机,被唐玄宗撸了职,终不得复用。二者的情况颠倒,但安禄山却没有像之前那样接济张守珪。

人都懂得趋利避害的道理,更何况,安禄山还是个趋利逢迎的人,他在张守珪面前说尽好话,不过是为了升职罢了。如今,他可不想趟这浑水。

没过多久,安禄山又迎来一个机会,那就是担任边疆主帅的机会。

当时宰相李林甫是唐玄宗最为看重的臣子,权倾朝野,他的手下有杨国忠等一众大臣。

李林甫向唐玄宗提议,可以让胡将担任边疆的主帅,这样更能彰显唐玄宗的厉害。本就好大喜功的李隆基顿时同意了,便任命安禄山为营州都督。

而在这位置上的安禄山,时常接见来往的官员,并给点好处费。这些大臣便跑到唐玄宗那里,说安禄山的好话。可以说,安禄山在唐玄宗面前刷尽了存在感。

没过多久,安禄山便担任节度使一职,一时风光无两。不过,虽然他自己谄媚,但他没这么觉得,甚至十分厌恶那些恭维皇帝的人。

刚开始是李林甫,在李林甫死后,他就厌恶杨国忠,而这也激发了重大的矛盾。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安史之乱

杨国忠是杨贵妃的亲戚,在朝中担任要职,不过这些都是他阿谀奉承得来的。

刚开始的时候,见安禄山十分受宠,杨国忠也想在安禄山面前刷刷脸。

于是,在安禄山回京城述职的时候,见他行动不便,杨国忠便想着上前搀扶。

但没想到,安禄山根本不给杨国忠面子,甚至恶语相向,这让杨国忠愤怒不已,心中想着一定要治他的罪。

在一次众人商量丞相该由谁担任的时候,唐玄宗便提到了安禄山。但杨国忠却进谗言,表示他不合适,甚至希望皇帝能够收回部分兵权,以防他会造反。

没错,一旦说出造反这个词,皇帝必然会有警备之心,从而产生疏离的心思。安禄山得知后大怒,对杨国忠更加憎恨,也对唐玄宗的昏庸厌恶不已。

其实,当时安禄山野心膨胀,也有想要称帝的野心。看着自己手底下20多万的精兵强将,他想自己为何不能自立为王呢?

于是,安禄山在杨国忠的刺激下,决定起兵造反,打着诛灭杨国忠这一奸臣的旗号,20多万大军南下,直逼长安城。

唐玄宗看到战报后大惊,立马派出将领迎敌。但是因为杨国忠的胡乱指挥,导致城池接连失去。安禄山的大军马上来到长安,唐玄宗只好带着家眷、大臣逃离。

幸而有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老将出马,多座城池逐渐被收复,逐渐逼退大军。

而安禄山大军内部也不太平,因为多次战败,安禄山十分愤怒,将一些将领尽数杀害。安禄山的儿子生怕自己也被杀了,便派出一人将父亲暗杀。

叛乱大军内部多次易主,导致民心不齐,在史思明的儿子自尽之后,这股叛军也最终四散逃去。而李氏也在郭子仪等人的辅助下,回到了都城。

安禄山是唐朝历史上不可缺少的人物,没有这次叛乱,也不会让唐朝认识到内部的问题,也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功臣”了。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