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3冲锋枪是美国通用汽车公司于1942年研发的一款冲锋枪,因外形像加注润滑油的润滑油枪,又有“黄油枪”的外号。
1941年美军兵器委员会有感于西欧战场冲锋枪效能突出,尤其是德国发射9mm帕拉贝鲁姆弹的MP40冲锋枪与英国的司登冲锋枪,于1942年10月开始研究一款比汤普森冲锋枪廉价的新枪。当时的要求如下:全金属枪身,可在只转换少数零件后使用.45口径的自动手枪子弹(.45 ACP)或是9毫米巴拉贝鲁姆手枪弹,容易使用,与司登冲锋枪一样廉价可靠。
通用汽车公司的工程师乔治·海德(1888.1.4—1963.11.2)和弗雷德里克·桑普森拿出了一款样枪,11月送交陆军试验。该枪在测试中得到95分的高分,发射5,000发子弹时只有两次故障。最早的样枪称作T15冲锋枪,去掉保险的样枪称作T20冲锋枪,最终该枪被命名为“M3冲锋枪”。
枪托伸出的M3冲锋枪
M3冲锋枪采用开膛待击和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枪栓平时被机簧卡在后方开放的位置,扣扳机时复进簧力推子弹上膛,枪栓的前方有一个抛壳爪抓住弹壳把子弹上膛并同时击发,击发后高压燃气后推抛壳。此时若扣扳机的手指尚未松开则继续击发,一直打到子弹耗尽为止;若是扣扳机的手指已松开则枪栓仍卡在后方开放的位置。若子弹打完扣扳机的手指尚未松开,枪栓则会向前顶住枪膛。此时在更换弹匣后须将右侧拉柄向后拉,带动枪栓后退压缩复进簧被机簧卡住,回复准备击发的位置。
枪栓左右各钻通一孔,两孔各有一导杆,复进弹簧外包导杆随枪栓前后移动而伸缩。这样设计可容许枪械使用较不精密的廉价零件。由于.45 ACP子弹产生的压力不大,加上枪栓很重,M3冲锋枪不需要复杂的闭锁机构。
M3的保险位于枪支右上方可以翻开的抛壳盖内,一个凸起的铁片可以卡住枪栓。M3并没有卡住扳机的保险机制,只要在枪栓卡向后方的同时插入装有子弹的弹匣就等于上了子弹。M3弹匣的子弹是双排装弹单发进弹的30发弹匣,类似司登冲锋枪的弹匣。
在枪身右侧,扳机的前上方是拉机柄组件,它由9个零件组成。往后拉机柄,可带动枪栓往后直到被机簧卡住。
枪托收起的M3冲锋枪
M3的零件由金属片冲压、点焊与焊接方式制造,故装配所需的工时较短。只有枪管、枪栓与发射组件需要精密加工。其机匣是由两片冲压后的半圆筒状金属片焊接成一个圆筒。前端有一个带凸边的盖环固定枪管。枪管有四条右旋膛线,量产之后又设计了可加装在枪管上的防火帽。附于枪身后方是可伸缩的金属杆枪托。枪托金属杆的两头均设计当作通条,它也可用作大部分解的工具,固定枪管的盖环即可以枪托当作扳手转松。
M3原本设计为用坏即丢,不需要维修的武器,但在1944年时新的M3数量不足,迫使美国陆军兵器工厂制造替换零件。通过更换一些部件,M3冲锋枪可发射9mm巴拉贝鲁姆手枪弹。
1942年M3冲锋枪定型,很快装备美军。从提出指标到正式装备部队,总共用了2年时间,其速度之快令人瞩目。该枪从1942年开始装备美军,历经了二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59年开始退役,但在1990年代还作为坦克车组人员的自卫武器。
1947年(旧中国纪年36年),旧中国国民党兵工厂对M3冲锋枪进行了仿制,称为民36式冲锋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