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亏的赛力斯,挑战加码的问界

若云谈商业 2025-04-02 14:46:49

时隔4年,转型跟华为合作搞问界的赛力斯,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首次年度盈利。

新能源车企里目前实现年度盈利的其实很少,在赛力斯之前就只有比亚迪和理想汽车了。

另外,零跑汽车去年四季度首次实现了季度盈利,挺不容易的,希望他们能再接再厉尽早迎来属于自己的首个盈利年度。

扭亏为盈

具体看看赛力斯去年的业绩情况。

2024年,赛力斯营业收入同比大增305.04%,达到1451.76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在持续亏损4年之后,同比扭亏为盈,达到了59.46亿元。

赛力斯去年经营业绩表现这么好,主要是因为2024年问界陆续发布了新M5、新M7系列,以及2023年12月发布、2024年2月正式上市的M9持续热销。

其中,定价22.98万元至27.98万元的新M5去年4月推出后,当年6月、7月销量攀至接近6800辆水平,但随后销售乏力,销量下滑很明显。

但定价24.98万元至32.98万元的新M7在去年5月推出后,当年销售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下半年月均销量约1.5万辆。

定价 46.98万元至56.98万元的M9则更受欢迎,当年2月、3月销量突破5000辆,随后年内单月平均销量超过1.6万辆,拿下了2024年50万元级别高端车型年度销量冠军。

整体来看,2024年问界车型销量合计约为39万辆,同比增长约280%,推动仰仗问界品牌的赛力斯收入快速增长,也使其规模效应迅速释放,实现了里程碑式的年度扭亏为盈。

为何下滑

尽管问界新M7、M9去年销售势能很好,新M5也维持了一定的销售规模,但进入2025年之后,这三大车型的单月销量都出现了腰斩式的滑坡。

以2025年前2月销售数据来看,新M7、M9月累计销量分别只有1万辆、1.5万辆,新M5更是只剩下1700辆左右。

问界销售势头掉头向下的情形为什么会发生得如此迅雷不及掩耳?

究其原因,很可能跟问界M8将在4月正式上市,以及2025款M9、新M5系列3月上市有关系。

这么来看的话,正常情况下,预计最迟在二季度有望看到问界销售势能的大幅回升。

竞争加码

尽管问界接下来的销售预期不错,但不得不说的是,问界当前面临的竞争已经升级了。

领先的智驾技术,是问界快速走红被长时间受到热捧的关键之一。

但目前,智驾技术不仅发展迅速,而且普及速度也在加快,友商已经开始在中端、性价比车型强化智驾方案布局。

可以说,拼智驾,已经愈发成为现阶段新能源车型之间、车企之间互相角力的关键词。

虽然华为在智驾领域实力强劲,但随着智驾普及率快速提升,问界面临的竞争也将更加激烈。

另外,“四界”齐发带来的用户分流可能也会给问界带来更多压力。

在鸿蒙智行的“四界”中,除了赛力斯与华为合作的问界外,还有华为与奇瑞合作的智界,北汽与华为合作的享界,华为与江淮合作的尊界。

“四界”都有各自定位,但都是华为主导并全流程深度参与的品牌。

现在,问界、智界、享界已经有车型上市销售了,主攻百万级豪车市场的尊界也已经发布了车型,预计今年5月底会上市销售。

从当前的销售情况来看,智界凭借第二款车型智界R7收获了相当的市场认可,享界的品牌影响力还需要更多打磨,尊界的表现有待后验。

虽然这“三界”目前都还不能与问界的市场竞争力相媲美,但在华为技术深度加持下,这“三界”的发展后劲还是很令人期待的。

随着 “四界”齐步发力,在相同的华为光芒照耀下,品牌之间多少会有一些互相分流的问题,这对先行品牌问界而言,难免会有不利影响。

再来,“尚界”的出现,也可能会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影响。

今年2月宣布的“尚界”,是华为与上汽合作的品牌,不过华为的参与度不如对其他“四界”那么深,被调侃为轻量化智选,现在还没有具体车型,据说计划做20万元左右和20万元以下车型市场。

关于这一“界”,其实余承东早前曾说只有“四界”不会再增加,不明白为什么他没忍住又多分出来一个。

虽然此“界”与其他“四界”不完全相同,但既然归为“界”类,尚界想来会深度融合华为技术,并在 “界”品牌效应共享上占到相当大的便宜。

这对于包括问界在内的“四界”都不是什么好事,况且尚界未来在口碑上能做到什么程度也不好说,到时是给“界”加分还是减分,是一个未知数。

可以说,对依靠问界的赛力斯而言,接下来不仅要应对“界”外友商更为激烈的角逐,还要更多思考如何在“界”内友商当中强化自身定位、突出自身差异并保持竞争力,去年扭亏为盈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前路挑战还是不少的。

0 阅读:0

若云谈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