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不惯特朗普说谎的毛病,4句话道出真相,特朗普直接语无伦次

车市新发现 2025-04-26 10:09:14

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对此做出明确回应,称所谓“中美正在谈判”的消息不属实。关于中美是否就关税问题进行磋商或接触,“据我所知,没有”。

并且进一步强调:“这场关税战是美方发起的,中方的立场是一贯明确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

郭嘉昆的回应可以拆解为四个核心信息:一是驳斥中美正在谈判的说法,指出有关表述不符合事实;二是明确双方目前未就关税问题进行接触;三是强调中方所采取的反制措施属于正当反应;四是重申中方愿意在平等基础上进行对话的立场。

为何有中美就关税展开谈判这些假消息,原因是特朗普又开始作妖了。

据路透社报道,当地时间4月24日,特朗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美代表今天上午刚刚开过会,我们一直都在保持沟通”。

但特朗普并未说明这场“会议”的参与方、内容或形式,也未提供相关证据支持其说法。

这种表述很明显不属实,其实特朗普在类似情况下往往通过模糊定义“接触”“会议”等词语来营造某种外交活动的氛围,从而传递“局势正在控制之中”的印象。

这种语言策略曾多次使用,包括处理中美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北朝鲜核问题等议题时。

这次采访特朗普所说的“他们是谁并不重要”本身就回避了对具体会晤信息的确认,而“我们一直都在接触”更是一个缺乏具体的事件。

国家之间有外交活动时,正式磋商通常需要由官方确认发布,至少应包括接触渠道、时间、层级以及议题。此次,除特朗普一方的言语外,并无任何来自中美两国政府的交叉印证。

这才有了开头记者会上的一幕。

中方对特朗普的一面之词迅速反应,说明我国在应对外交问题上主动性增强。过去数年,面对美国方面频繁出现的“舆论先行”外交战术,中方选择直接回应、不留空档,目的是防止外部错误信息在国际舆论中传播和定调。

而特朗普方面则是以含混不清的话语释放某种意图,等待对方反应,借此测试外交反应空间。

此种方式特朗普在选举周期中使用频率尤为频繁。在美国总统大选前,特朗普重返公共话语场的频率明显增加,试图以强硬或“谈判在即”的姿态延续其对华政策逻辑。

围绕关税问题延伸的事件还有很多,但是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布局,相比较美国来说,更具有深度一些。

例如,近年来,中国持续推进与最不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便利化政策。

据中国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对43个联合国认定的最不发达国家实施100%税目产品零关税待遇,涵盖范围广泛,产品涉及农产品、工业制品等多个领域。

该政策不仅降低了不发达国家对华出口门槛,也带动了这些国家的就业增长和本地产业发展。另外中国进一步推动与这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农业合作、绿色能源等领域建立多边合作机制,增强互联互通与产业协同能力。

美国对贸易方面显然还是奉承霸权主义,在2023年起美国对全球范围内恢复了多项对等关税措施,部分最不发达国家也未被豁免。例如,美国对海地出口产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这在当时就引发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内部讨论。

在多边场合,中国代表也多次指出这种单边主义倾向对全球南方国家发展造成系统性障碍。

近日由中国担任轮值主席国的联合国安理会非正式会议上,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发言中明确指出,美国当前贸易政策存在严重的双重标准,不仅破坏多边贸易体系的稳定性,也限制了全球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傅聪在发言中引用了实际例子,指出在美国大幅加征全球关税的过程中,不少处于脆弱经济边缘的国家首当其冲,却未获得基本的协商机制。相比之下,中国则提供了包括信贷支持、技术转让、免税通道等多维度合作方案。

因此中方此次对特朗普言论的快速驳斥,既是对短期信息不实的澄清,也是对长期国际叙事主导权的维护。

中国当前在全球治理议题中强调“真实、平等、有效”的多边原则,不再容忍以“假消息”干扰事实认知。

回过头来看,中美之间围绕关税问题的信息交锋,呈现出三大特点:

一是中方以事实为基础回应美方模糊言论,及时遏制信息误导;

二是特朗普仍旧沿用过去的舆论操控手法,但缺乏实质支撑;

三是中方在全球治理中通过与发展中国家的制度性合作增强战略纵深,为其在重大议题上的立场提供了更坚实的基础。

事实证明,语言策略无法长期掩盖信息空白。

特朗普试图用谎话掩盖现实的遮羞布也被中方毫不留情的掀开。

0 阅读:34

车市新发现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