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抑郁症患者在服药初期会遇到嗜睡、疲惫、浑身无力等问题,甚至因此怀疑“药物是不是不适合我”“会不会越吃越糟”。别慌!这些反应很常见,且多数可以缓解。今天教你如何科学应对。
一、为什么抗抑郁药会让人犯困?
1. 药物特性:部分抗抑郁药(如米氮平、曲唑酮、帕罗西汀等)有镇静作用,会暂时抑制大脑兴奋性,类似“刹车”效果。
2. 大脑适应期:药物调节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时,身体需要1-4周逐步适应,初期可能感到疲惫。
3. 疾病本身影响:抑郁症常伴随精力下降、睡眠紊乱,药物起效前,身体可能处于“修复透支”状态。
二、4招减轻困倦乏力,亲测有效!
1. 调整服药时间
• 白天困→晚上吃药:有镇静作用的药物(如米氮平、阿戈美拉汀)可改为睡前服用,利用困意改善睡眠,白天更清醒。
• 早晨困→早餐后吃:部分药物(如帕罗西汀)建议随餐服用,减少胃肠道刺激,也能延缓吸收速度,降低白天困意。
2. 分阶段适应,别硬扛
• 前2周:困倦最明显,可减少高强度工作,适当午休20分钟(别超时,避免影响夜间睡眠)。
• 2周后:若仍严重乏力,及时复诊,医生可能调整剂量或换药(如从帕罗西汀换成舍曲林)。
3. 用“非药物手段”对冲副作用
• 早晨光照10分钟:拉开窗帘或使用模拟日光灯,刺激大脑分泌清醒激素(皮质醇)。
• 低强度运动:每天快走15分钟或做拉伸,促进血液循环,提升精力。
• 避免“昏睡套餐”:少吃精制碳水(如白米饭、甜食),多吃蛋白质(鸡蛋、鱼肉)和蔬果,避免血糖骤升骤降加重困意。
4. 警惕“药物组合”影响
部分药物联用会放大镇静效果,例如:
• 抗抑郁药 + 安眠药(如佐匹克隆)
• 抗抑郁药 + 抗过敏药(如氯雷他定)
务必告知医生你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
三、什么情况必须就医?
这些情况可能是药物不适或疾病变化的信号:
• 困倦持续超过1个月且无改善
• 出现头晕、肌肉僵硬、手抖等异常反应
• 完全无法工作或自理
• 有自杀念头或情绪突然恶化
注意: 不要自行停药或减量!突然停药可能导致撤药反应或病情反复。
四、选对药物,副作用可以更小
若长期无法耐受困倦,医生可能会:
1. 换用激活型药物:如安非他酮(NDRI类,较少嗜睡)、伏硫西汀(改善认知精力)。
2. 联合用药:早晨用小剂量“提神”药物(如氟西汀),晚上用镇静类药物。
3. 剂量“爬坡”:从1/4片开始,每周递增,让身体逐步适应。
总结
犯困、乏力是抗抑郁药的常见“过渡期反应”,通过调整用药时间、合理作息、适度运动等,多数人1个月内会逐渐适应。如果影响生活,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