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国副总统万斯登上格陵兰岛美军基地的第二天,特朗普在华盛顿以惯常的强硬姿态宣称"不排除动用军事手段"夺取这个北极岛屿。而戏剧性的是,格陵兰自治政府却在此时宣布立即启动与丹麦的独立谈判,这场牵动大国神经的地缘博弈正在北极圈内悄然升级。
3月28日,万斯对格陵兰岛皮图菲克太空基地的访问被视为美国战略试探的重要信号。在视察基地时,这位副总统公开指责丹麦"未尽保护责任",并暗示"在美国安全框架下格陵兰将获得更好发展"。美军在该基地部署的F-35与F-16机群,以及太空军的前沿监控系统,早已将这座冰雪覆盖的岛屿纳入美国全球防御网络。
特朗普次日更为露骨的表态彻底撕破外交辞令:"美国必须100%获得格陵兰岛,任何手段都在考虑之列。"五角大楼数据显示,美国在格陵兰的军事存在远超丹麦的防卫能力,丹麦海军仅有15艘主力舰艇,而格陵兰本地武装仅有4艘服役超20年的巡逻艇和12架狗拉雪橇。若美军决定行动,从皮图菲克基地起飞的战斗机仅需10分钟即可控制首府努克。
面对赤裸裸的武力威慑,格陵兰自治政府的反应却出人意料。新当选的自治总理阿卡卢克·杰里米亚森宣布,将在4月启动与丹麦的《自治法》修订谈判,明确提出"维持现状不是选项"。分析人士注意到,格陵兰政府官网已删除丹麦国旗元素,教育体系正加速推广格陵兰语教学,这些细节被视作"去丹麦化"的实际举措。
这种"以退为进"的策略在美国扩张史上早有先例。1846年美墨战争期间,美军上尉弗里蒙特在加利福尼亚升起"熊旗共和国"旗帜,导演独立闹剧后顺势吞并该地。
如今格陵兰若实现法理独立,丹麦将失去主权依据,美国则可借"保护新生国家"之名介入。该岛蕴藏的稀土矿藏(预估价值1.2万亿美元)和北极航道控制权,正是华盛顿如此急迫的根本动因。
从努克市政厅飘动的格陵兰旗帜,到华盛顿国会山的激烈辩论,这座世界最大岛屿的命运牵动着北极地缘格局。当美国国务院重申"格陵兰属于丹麦"的外交辞令时,五角大楼却向国会提交了北极基地扩建预算。或许正如哥本哈根大学北极问题专家彼得森所言:"冰盖之下涌动的不仅是融水,还有大国博弈的暗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