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新突破!格列齐特缓释片显奇效,医生:空腹血糖管理很重要

张老谈养护 2025-04-12 18:02:38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喜欢点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

夜里三更,街头万籁俱寂,只有医院的走廊灯光还亮着,映出一位老人的背影。他坐在急诊室外,手里攥着一张化验单,眉头紧锁。

纸上的几个数字——8.9、11.3、9.7 mmol/L,像字帖里一个个歪歪扭扭的叹号,不停地提醒着他:血糖,又高了。

在中国,糖尿病已不再是“富贵病”的代名词。从东三省的锅包肉到两广一带的双皮奶,从川渝火锅的热辣到西北拉面的筋道,饮食的多样与丰盛,成了血糖的“隐形杀手”。

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23年公布的数据,中国糖尿病患病率已达12.4%,而空腹血糖异常者更是高达40%以上。不夸张地说,每10个人中,就有4人血糖出问题。

更令人揪心的是,空腹血糖高的人,大多还不知道自己已经站在糖尿病门槛上。

血糖的“隐形战场”在清晨

糖尿病的“敌人”并不仅仅是甜食。

空腹血糖,是最容易被忽略,却也最致命的“隐形杀手”。科学研究发现,清晨的血糖水平(也就是空腹血糖)不仅是糖尿病的早期信号,更是判断一个人糖代谢是否稳定的重要指标。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中心2019年一项临床研究指出,空腹血糖水平与后续并发症风险呈正相关,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

更令人吃惊的是,中国北方冬季日照短、运动少、碳水摄入高,空腹血糖往往偏高;而南方湿热环境下的人群,虽然总体饮食结构更为清淡,但因为宵夜文化盛行,导致夜间胰岛素分泌失衡,也容易形成“晨糖高峰”。

这就解释了为何在不同地区,同样的糖尿病治疗方案,效果却天差地别。

格列齐特缓释片,慢中求稳的“血糖管家”

在众多降糖药物中,格列齐特缓释片(Gliclazide MR)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专业医生推荐。

这并不是因为它“新”,而是因为它“稳”。

格列齐特最初在法国被研发,在欧洲糖尿病管理中应用广泛。

缓释片的设计理念,是通过药物在肠道缓慢释放,模拟人体自然胰岛素的分泌节律,避免血糖“过山车”式地忽高忽低。

有研究指出,格列齐特缓释片在控制早晨空腹血糖方面表现尤为优异,比传统的磺脲类药物更少引起低血糖,尤其适合老年人、体重正常甚至偏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

2024年《中华糖尿病杂志》发表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中,研究团队对全国12个省市、近万名患者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后的数据进行了分析。

结果显示,长期使用格列齐特缓释片的患者,其空腹血糖平均下降1.7mmol/L,且低血糖发生率不足0.4%,远低于其他同类药物。

空腹血糖高,是“真高”还是“假高”?

有些人一看到空腹血糖8以上就慌了,其实未必全是“真高”。

临床上,有一个现象叫“黎明现象”(Dawn Phenomenon),即在清晨4点到8点之间,人体为了唤醒自身,会自行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生长激素,这些激素会让血糖轻微升高。

此时如果测空腹血糖,结果常常偏高,但这并不代表胰岛功能严重下降,而是一种生理性反应。

然而,如果空腹血糖长期处于高位,且伴随餐后血糖异常,那就不是“假高”了,而是真正的代谢紊乱。

更复杂的是,有些人空腹血糖正常,但糖化血红蛋白(HbA1c)却偏高,这类患者往往在夜间或餐后血糖异常,属于“隐匿型糖尿病”,容易被忽视却风险极高。

控糖不是“控嘴”那么简单

很多人以为糖尿病就是少吃甜,多运动,事实上远不止如此。

控制空腹血糖,更像是在与一个“时间精灵”打交道 ——吃什么、几点吃、怎么吃,每一个细节都影响血糖起伏。

以西南山区为例,很多人习惯夜里9点后才吃晚饭,甚至睡前还来碗热腾腾的糯米粥,这种饮食习惯极易导致夜间血糖升高,影响第二天的空腹血糖水平。

在江苏扬州地区,老年人喜欢早起喝碗藕粉或者甜豆浆,殊不知这些看似清淡的食物,升糖指数极高,反而拉高了早晨的血糖。

医生建议,晚饭尽量安排在晚上6点到7点之间,避免高升糖指数的食物;睡前若感到饥饿,可适量摄入一些低GI值的坚果或脱脂牛奶,既能稳定血糖,又不至于影响睡眠。

控糖的“冷门秘籍”你知道几个?

在医学界,关于控制空腹血糖的研究层出不穷,除了药物、饮食和运动之外,还有一些不起眼的小方法也能“悄悄帮忙”。

一项发表于2023年《柳叶刀-糖尿病与内分泌学》的研究指出,睡眠质量与空腹血糖高度相关。研究人员发现,每晚睡眠时间少于6小时或多于9小时的人群,其空腹血糖波动更大。

尤其是中年女性,若存在轻度睡眠呼吸暂停,其空腹血糖可能比正常人高出15%以上。

此外,肠道菌群紊乱也被证实与空腹血糖升高密切相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的一项临床研究表明,长期服用益生菌补充剂如双歧杆菌乳酸菌复合剂的人群,其空腹血糖下降幅度可达0.8-1.1 mmol/L。

还有种“冷门”方法叫“晨起温水洗脸法”。听起来像是民间偏方,但其实是有科学支撑的。

日本东京医科大学曾通过小样本实验发现,温水刺激面部三叉神经,有助于激活迷走神经系统,间接稳定清晨的交感神经活性,从而降低晨起血糖波动。

三分治,七分养,控糖要靠“细水长流”

糖尿病管理,不是打一场“短跑比赛”,而是一次“马拉松”。

格列齐特缓释片的作用虽好,但若忽略了生活方式的调整,依旧是“南辕北辙”。

情绪管理,也是一味良药。长期焦虑、抑郁、暴躁,都会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加,间接抬高血糖。

在川西藏区,一些藏医诊所早已将“调心”列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部分,强调“心静则糖稳”。

而在山东鲁西南的乡村,有些老年人每天早晨绕着菜园子走三圈,一边走一边哼着“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看似简单,其实正是最朴素的“降糖操”。

糖尿病,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把它当成“洪水猛兽”,一味躲避不面对;或者掉以轻心,误以为“吃两片药就万事大吉”。

它是一场与身体长期“谈判”的过程,谈得拢了,日子就安稳了;谈不拢,问题就接踵而来。

血糖这本“账本”,写的是生活,记的是习惯,算的是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3,15(10):945-973.

[2]沈文涛, 张晓斌, 刘海燕, 等. 格列齐特缓释片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与安全性观察[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24,43(2):123-128.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免责声明)本文所述内容,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图片都来源于网络,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

6 阅读:3542
评论列表
  • 2025-04-13 22:33

    不是说格烈齐特对肾不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