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了!余承东说透了本质:能用和好用的差别

益者三友金子 2025-02-14 16:04:41

最近车圈炸了锅。人民日报罕见下场,直接戳破车企“智驾”营销的泡沫。余承东和魏建军的隔空喊话,加上官媒定调,终于让这场“全民智驾”的狂欢露出了狰狞面目——技术半生不熟就敢上车,安全底线被营销话术击穿,消费者成了小白鼠。

一:智驾“大跃进”背后的三大致命伤

1. 技术没及格,先交卷子:装车率≠可靠性

2025年车企集体喊出“智驾平权”,比亚迪甚至把“天神之眼”塞进7万块的海鸥,长安汽车给10万级车标配激光雷达。数据很漂亮:预计今年低端车型智驾搭载率暴涨300%。但问题来了——

激光雷达装上了,算法跟上了吗? 余承东直言:“凑合能用和好用并安全,是断代差距!”

事故率翻倍增长:某新势力车主开启NOA后追尾工程车,后台数据却显示“系统未识别静态障碍物”。

2. 说明书成谜:消费者买的到底是“智能”还是“智障”?‌

‌功能边界玩文字游戏:某车企宣传“全场景智驾”,实际只能在封闭道路使用。用户手册第78页小字标注:“复杂路况需手动接管”。

学习成本转嫁给车主:有媒体实测发现,某车型自动泊车成功率不足60%,但销售话术是“多练几次就熟了”。

3. 安全?先给KPI让路!‌

‌成本砍到骨头里:某供应商爆料,为了把智驾系统压到7万元车价,车企要求“视觉方案砍掉3个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换二手货”。

公关比技术跑得快:某品牌智驾版车型上市当天,宣传片里的“自动避障”镜头被扒出是CG特效。

二:破局三招:别让智驾变成“致命驾”

1. 车企要“卷”对地方‌

‌余承东的“安全铁律” :华为ADS2.0的AEB测试时速120km仍能刹停,背后是超1000万公里真实路测。

长城蓝山的“场景克制” :只做高速NOA和自动泊车,但成功率做到99.3%。

2. 监管必须“上硬菜”‌

‌学习欧盟NCAP:强制要求智驾车型公布“接管率”“误触发率”。

建立黑匣子制度: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读取智驾系统日志,拒绝车企“甩锅”。

3. 消费者要学会“反套路”‌

‌试驾别只看演示:要求销售在闹市区、雨雪天等复杂场景实测。

看懂“三个率” :装车率是虚的,重点看“用户激活率”“周使用率”“投诉率”。

结语:智驾的终极命题:人命不是营销的赌注

当余承东春节要开智驾车回老家,当魏建军说“智能驾驶不是一场秀”,这些大佬的较真背后,是对行业底线的死守。车企该明白:10万车主的口碑,抵不过一次致命事故的反噬。智驾的终点不该是“让车自己开”,而是“让车更懂如何保护人”。

0 阅读:11

益者三友金子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