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识别古玉靠沁色与沧桑感吗?

玉见沈华文评 2025-02-20 19:23:19

在古玉收藏爱好者当中,存在着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即如何准确地识别古玉。

事实上,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因为许多真正玩过收藏的朋友都知道,市场上所谓的古玉收藏家,往往会通过各种方法来美化自己收藏品的外表,使其看起来更具有吸引力。而那些懂得古玉收藏的行家,却不会被这种单一的外表所蒙蔽,经常会用综合的观点和思维来看待每一件物品。

这里,我们将讨论如何识别古玉,但请注意,外表的沁色和斑驳的沧桑感,也就是它的皮壳和包浆。这只是古玉鉴定中的一个环节,千万不能作为鉴定古玉是否真假的标准,一定要结合其他的元素如造型、材料、工艺和纹饰等综合因素,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那些外表看起来斑驳不堪,侵蚀严重的“古玉”,并不意味着就一定是到代的物件,没有任何一位收藏家,可以单独完全依靠沁色和沧桑感来判断古玉的真伪。

首先,我们来聊聊沁色。沁色可以说是古玉的一种“妆容”,它通常是由长时间的地质作用和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例如,如果古玉在地下埋藏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周围的环境中的矿物质会逐渐渗透到玉石中,形成各种独特的色彩。这些沁色的产生有很多特殊的物理条件,不是所有的古玉都有沁色,也不是所有带有沁色的古玉都是真正的老物件。

但是,经过岁月和时光的盘摸,那些古玉身上的沁色也成为其独特的身份标志,成为鉴定者不可忽视的一个鉴定依据,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好的沁色通常可以显示出玉器的使用历史和产地。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今的造假技术越来越先进,一些不良商家能够通过化学方法制造出与真品相差无几的沁色。据统计,市场上有超过30%的所谓沁色古玉其实都是仿制品。

接下来,我们来谈谈沧桑感。这个概念似乎更加模糊,难以捉摸。实际上,真正的古玉会因为岁月的流逝而产生一种独特的韵味,宛如一位经历过风霜沧桑的老人,身上自带丰富的历史故事。然而,造假者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们会采取各种手段,如故意磨损和做旧,以营造出一种虚假的沧桑感。而且据本人了解,古玩的仿制者现在已经突破了包浆的仿制工艺,在一块刚完成加工的玉器上,仿制出陈旧的包浆和沁色,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新鲜的话题。

事实上,要准确地识别古玉,沁色和沧桑感只能作为参考的一部分。专家建议,鉴别古玉时还需要考虑玉质、工艺、纹饰等多个方面。例如,古代的工艺和现代的机器加工有着巨大的差别,需要仔细比较。此外,还可以通过观察玉器的微观结构、形状和裂痕等方面来进行判断。

总的来说,鉴别古玉不能仅依赖沁色和沧桑感,需要我们多加留心,勤于学习和积累经验。否则,在收藏过程中,您可能会不小心“踩坑”,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因此,在收藏古玉时,我们应全面考虑多方面因素,才能更好地分辨真伪,在收藏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0 阅读:4

玉见沈华文评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