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最后辉煌”蒋捷的两首小令,记录了日常生活,却充满了回甘

快乐鉴骚词 2024-08-20 01:40:18

写日常生活的小令,个人以为,写得最好的有两位。一是最伟大的女词人李清照,她的小令,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都已经进入教材,称为经典。另一位,我以为是人称“宋词最后辉煌”的蒋捷,他的代表作为大家熟知的《一剪梅·舟过吴江》,一句,“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让人广为传唱。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记录日常生活的小令不多,比起易安居士来,可以说少得可怜。但和李清照的日常生活小令比起来,风格完全不一样。易安居士的日常生活小令,可以说是,一湾平静的湖水,惬意而小资,但最后,往往会往湖水中抛下一颗石子,惊起一团一团的涟漪。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来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前面四句,“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都很正常,小资嘛,喝酒游湖是常有的事,喝醉了也不稀奇,这就像“一湾平静的湖水”。而最后的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却是犹如抛下一颗石子,引起了一团又一团的涟漪,是不是这样?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而蒋捷的生活小令呢?我以为,它就是一杯白开水,喝起来平淡无奇,但细品却充满了回甘。就像“农夫山泉”的广告词,“农夫山泉,有点甜”,对了,就是这种感觉。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蒋捷的一首《昭君怨·卖花人》: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

卖过巷东家。巷西家。

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

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

“担子挑春虽小。白白红红都好”,第一遍读它,平淡无奇,卖花的担子嘛,肯定花儿的种类要丰富,白花、红花都有,很正常,也很平常。但细品,一个“挑春”,以“春”指代花儿,典故当然出自南北朝诗人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有了这个典故,像是卖花人把整个春天挑在担子上一样,非常唯美!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卖过巷东家。巷西家”,也很平常,卖花当然要走东串西。“帘外一声声叫。帘里鸦鬟入报”,也很平常,外面有叫卖声,主人当然要问一下丫头是卖什么的,丫头回报是卖花的。最后是“问道买梅花。买桃花”,丫头进一步问主人,是想买梅花,还是想买桃花。然后,然后没了。

相似的场景,易安居士有,她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是不是也很平常,平常到是家长里短,没啥好写的。这就像“一湾平静的湖水”,但易安居士的高明就在于最后一句,“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不对,不对,你知道吗?你知道吗?外面应该是绿意盎然,而且残红遍地,惨不忍睹。这就给平静的湖水抛下一颗石子,引起了一团又一团的涟漪。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很明显,蒋捷没有给平静的湖水抛下一颗石子,自然也就没有涟漪。他的最后一句是,“问道买梅花。买桃花”,就结束了,没有给出主人的反应,也就没有抛下那颗引起一层一层涟漪的石子。

这样的小令,对于读者来说,自然没有读李清照小令过瘾,毕竟涟漪既突然又美好,值得读者回味。但这样一杯白开水,还是有了留白,让人去想象,主人到底该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一种是主人可能会答复,当然是买梅花。因为前面一句,“担子挑春”,让人联想到陆凯的“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这不就写的是梅花嘛,可见主人是爱梅的,买梅花也就理所当然了。

一种是主人可能会答复,蠢材,蠢材,这还用问嘛,当然是都买啦!光有梅花能叫“春”吗?光有桃花能叫“春”吗?“万紫千红才是春”啊!

问道买梅花。买桃花

总之,他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这就是“回甘”!

第二首是《霜天晓角》,全词如下: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

折则从他折去,

知折去、向谁家。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说与折花人道,

须插向、鬓边斜。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

“人影窗纱。是谁来折花”,主人隔着窗纱,看到有人影,好像是在摘花。于是,问丫头,是谁在外面折花啊?还没等丫头有所反应,主人又说,“折则从他折去,知折去、向谁家”,算了,让她折去吧,但也不知道是谁家丫头折花去了。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接着,主人又说,那些靠近檐牙的花枝最美,让她尽量折高处的花枝,一定很美。丫头刚要出去,主人又说,等等,“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告诉折花的人儿,折的花儿,一定要斜插在发鬓,这样最美。

檐牙。枝最佳。折时高折些

整首词,都是主人在自说自话,不知道丫头有啥反应,更不知道折花的人儿的反应,平淡得像一杯白开水,易安居士肯定不会这么写。

但白开水却有“回甘”,折花人儿啥反应,词人没有写,但身为读者的我们可以想象。

一是,折花人儿娇嗔的回了一句,“要你说,人家是个傻子啊,不知道高处的花枝美吗?我看你才是傻子呢?人家把梯子都带来了”。

二是,折花人儿跺着脚说到,“只会耍嘴皮子啊!这么高,人家怎么折啊?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只动口不动手,算怎么回事啊,还不出来帮人家折啊”!

然后,我们可以进一步想象主人的反应,那一定是尴尬无比,不停的摇头!

说与折花人道,须插向、鬓边斜

这就是所谓的“回甘”!

易安居士式的转折,犹如“平静的湖水,被突然抛下一颗石子,引来了一层又一层的涟漪”,让人印象深刻。蒋捷式的“回甘”,却让我们充满了想象的空间。可以说是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神奇。

亲爱的读者,您喜欢哪种风格呢?

0 阅读:35

快乐鉴骚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