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月明》最大Bug:朱棣亲妈真不是马皇后,南京古墓揭开真相

在温哥华的麦克 2023-09-20 15:39:01

导读

1996年的一天,位于南京晨光集团厂区内的明朝开国功臣李杰墓被迁往雨花台景区永久陈列,遗憾的是,李杰棺木和墓室早已荡然无存,保留下来的唯有神道碑和石刻。与徐达,李文忠,刘基等人相比,李杰在明初开国功臣中知名度不但极低,而且还在跟随徐达北伐途中早早阵亡,临终前的职务仅为正四品指挥佥事。

然而李杰却在死后得以享受厚葬待遇,陪葬在朱元璋孝陵周边,并且还被追封为一品镇国上将军。诚然这与他的女儿李淑妃嫁给朱元璋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当马皇后病逝后,李淑妃奉旨摄六宫事,形同代理皇后。但是另一方面,无论是《明史》还是《明实录》,有关李杰和李淑妃的记载接近于零,明显存在人为删改的痕迹,要知道《明史》是清朝官方编修,没必要替前朝避讳,但《明实录》就不一样了。联想到靖难之役胜利后朱棣大肆篡改《明实录》,以及最新史料和考古的发现,这位李淑妃极有可能是朱棣生母,而李杰则为朱棣的外祖父。

朱棣认马皇后为亲妈只为证明自己的正统性

《明实录》第一部为《明太祖实录》,于建文元年,即1399年由翰林学士董伦主持编修。但朱棣入主南京城后,曾令解缙,杨士奇和姚广孝等人三次重修《明太祖实录》,更将建文元年的底本予以销毁。朱棣去世后,朝廷在编纂《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和《明宣宗实录》时,又将涉及到靖难之役和朱棣早年燕王府事迹的原始档案全部注销,于是乎在介绍朱棣生平时,马皇后自然成为其生母,而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㭎,周王朱橚,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也随之变成了朱棣同母兄弟姐妹。

不仅如此,朱棣还在南京大兴土木,敕建大报恩寺,以示向父亲朱元璋和所谓的生母马皇后报恩。大报恩寺工程于1412年正式动工,仅征用工匠,民夫和士兵一项就超过十万人,为了兴建核心建筑琉璃塔,花费白银竟高达248万两。而琉璃塔高九层,塔身由五色琉璃砖铺成,每天晚上都会有100名僧人专职诵经,并点亮长明灯,每月光灯油所耗就达1530斤,每斤灯油花费则为六两多白银。至于地宫是由北宋长干寺塔地基所改建,里面放置有佛祖释迦牟尼顶骨舍利和阿育王塔等珍贵国宝。

直到朱棣去世,大报恩寺都没有竣工,而明仁宗朱高炽即位以后,为了延续确定靖难之役的正统性,还停止了下西洋计划,将结余款100万两白银全都用于寺庙修建。此外督工由郑和负责,将下西洋时发现的五谷树,婆罗树等海外珍稀树种大规模引进大报恩寺,更使用黄金和珠宝为室内建筑进行装饰。1429年大报恩寺终于建成,成为当时江南一带最大寺庙。

除此以外,朱棣另外召集上万名囚犯,令他们前往南京郊外的阳山取石,以便在明孝陵为朱元璋和马皇后重建一个高68米的神功圣德碑。尽管每名囚犯需上缴石屑三斗三升才算合格,但由于工作量过大,特别是远远超出了当时的承载能力和组装石碑的能力,导致囚犯出现严重伤亡,有高达数千人被石头砸死。最终整个工程被迫取消,原地留下碑首,碑身和碑座三大部分雏形,其中仅碑座就长30.35米,厚13米,高16米,是为著名的阳山碑材,死者也得到抚恤统一下葬,即今天阳山附近的坟头村。

然而朱棣生母是马皇后的谎言却无意间被朝鲜人戳穿,原来在1389年,高丽王朝使臣权近在出使明朝途中路过北平,准备拜谒当年仍是燕王的朱棣,但被告知当天是先太后忌日,朱棣无法会见客人。于是权近在回忆录《奉使录》里记下:“到燕台驿,进见燕府......典仪所以是日先太后忌日,不受礼......七月十五日也。” 可是马皇后忌日是八月初十,当时朱元璋不在世的妃子也没人忌日是七月十五,这从侧面证实了朱棣生母根本不是马皇后,以及生母在1389年仍健在。至于权近提到的先太后,大概率为朱元璋母亲,祖母或曾祖母,毕竟朱元璋称帝后,她们都被追封为皇后。

流传甚广的朱棣生母为䂵妃也不成立

近年来有一种新说法,即朱棣生母是䂵妃,依据为《国榷》作者谈迁引用的《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即明孝陵享殿牌位的摆放为“左:淑妃李氏生懿文皇太子,秦愍王,晋恭王......䂵妃生成祖文皇帝,独西列。” 无独有偶,南明礼部尚书钱谦益前往明孝陵祭祀时,也发现䂵妃牌位的摆放与《南京太常寺志》记载差别不大。

但是《南京太常寺志》不是明朝官方档案,是老太监和礼部祭祀官员的笔记,更何况原书已经不存,而谈迁和钱谦益生活的年代为明末清初,彼时的明孝陵早被战火波及,导致牌位和祭祀管理混乱。最重要的是,李淑妃父亲,即前文提到的李杰神道碑碑文,能反证《南京太常寺志》记载的错误。首先李杰于1369年阵亡,时年38岁,按照宋元之际汉人的初婚平均年龄为男14岁,女13岁来计算,那么1331年出生的李杰最早在1345年结婚,并在1346年生下李淑妃。可朱标是在1355年出生,那么由不到十岁的李淑妃生下朱标,显然不符合正常女性生理特征,尤其是初潮平均年龄为12岁。既然李淑妃生朱标这种低级错误都能犯,因此《南京太常寺志》真实性就十分存疑。

此外关于䂵妃的身世,《南京太常寺志》提到她来自朝鲜就更不可能。众所周知,那时朝鲜半岛政权高丽王朝为元朝附庸国,当朱元璋参加红巾军与元朝作战时,1359年和1360年,红巾军有一部分在毛居敬等人指挥下,两次跨过鸭绿江进攻高丽王朝,一度焚毁其首都开城宫殿。直到1369年,高丽恭愍王王颛才遣使上表祝贺明朝开国,而朱元璋也于1371年遣使持金印文诰回访,从而正式确立两国宗藩关系,等于说在此之前,朱元璋是没有机会接触朝鲜女子的。

另有说法称䂵妃是洪吉喇氏或甕妃的以讹传讹,意指其为元顺帝宫人,而朱棣有蒙古血统也是错误说法。因为1368年明朝才攻克元大都,那一年朱棣已经8岁。就算是在1360年朱棣出生那年,朱元璋正同张士诚和陈友谅展开一番较量,能俘虏元顺帝宫人并生下皇子的可能性为零。

朱棣生母最大可能正是李淑妃

同样是来自李杰神道碑的记载,李杰为今天的安徽寿县人,于1356年投奔朱元璋,并且其女儿李淑妃一直陪伴在朱元璋身边。1360年李淑妃14岁,生下朱棣是符合常理的。当朱元璋渡过长江并在南京称吴王后,在他身边的有6个女人,其中就包括马皇后和李淑妃,而她们都曾被原始档案记载生过皇子,并在1371年被封为王。

然而诡异的是,李淑妃生过皇子,却在朱元璋死后被强行安排殉葬。明朝官方《玉牒》是这样记载的:“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十日太祖崩,十六日葬孝陵,淑妃李氏殉葬”,而李杰神道碑是在五月底重立,说明作为女儿殉葬的回报,李杰墓规格也被提升。但问题来了,生育过的妃嫔不用殉葬是明初规矩,而朱元璋五月十日就病逝了,显然让李淑妃十六日殉葬绝非朱元璋本人的意思。

就在同一时间段,朱棣和建文帝的矛盾已全面激化,就连赴南京奔丧都不被允许。皇子中唯独朱棣不能出席父皇葬礼,生育过的妃嫔只有李淑妃一人殉葬,这其中的可能联系不禁耐人寻味。

在李淑妃故乡寿县,居然也有一座报恩寺,《嘉靖寿州志》记载“报恩寺,原为宋崇教禅寺,洪武年间改今名。” 由于朱棣废除了建文年号,所以洪武年号实际上使用了35年,但为何要改名报恩寺,同理与《明实录》里缺李杰和李淑妃记载一样,又是原始文件被当地官府奉旨销毁。

李杰和李淑妃档案被销毁本来就疑点重重,现在就连寿县地方志也被重点关照,唯一的可能性只剩下李杰父女同朱棣有不一般的关系。1977年寿县报恩寺佛塔被拆,文物工作者从中出土了装有舍利的金棺银椁,无论是布局还是结构,都与南京大报恩寺如出一辙。

当然朱棣生母究竟是谁无碍他作为永乐大帝的丰功伟绩,至于留给后人的更多谜团,只能有待南京李杰墓和寿县报恩寺被深入破解了。

本文参考资料:《明成祖生母考》,《玉牒》,《嘉靖寿州志》,《南京太常寺志》,《奉使录》,《南京文物志》,《镇国将军李杰墓神道碑》

0 阅读:5

在温哥华的麦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