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懂夷陵之战!打了一辈子仗的刘备,为何会输给陆逊?

历史那些精彩事 2025-01-18 16:32:02

在历史长河之中,夷陵之战可如此简述:刘备将其军队安扎于树林之内,而陆逊瞅准这一时机,果断放起一把熊熊大火,凭借这火势之凶猛,一举歼灭了刘备手下众多的主力部队。

想当年,赤壁那熊熊燃起的一把大火,无情地将曹操企图统一天下的梦想付之一炬。时过境迁,现如今夷陵之处燃起的一把大火,同样狠厉,竟是把刘备想要三造大汉的志向焚烧殆尽,徒留无尽的遗憾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然而,与许多人心中的固有印象截然不同。在历史长河之中的夷陵之战,它并非如人们所想的那样迅速就画上了句号,恰恰相反,这场战役从开始到结束前后历经的时间超过了一年之久呢。

要是详细讲述这场战争,那最初得从公元221年年中开始说起才行。

公元221年,已然距离关羽被杀过去了一年有余。彼时,刘备集结起数万蜀汉的精锐兵力,毅然决然地对东吴展开了一场决战。要知道,在此之前,蜀汉政权位于荆州方向的那些地盘,差不多都已经丧失殆尽了,吴蜀两大集团之间的边境线,也已然推移到了巫山一线。

此外,四川地区地形极为特殊,四周皆是高山环绕,向外的通道严重匮乏。而且此前刘备的养子刘封镇守上庸三郡时表现不佳,致使上庸三郡失守。这样的情况下,刘备若要与东吴展开决战,仅有的途径便只能是顺着长江而下,于长江两岸展开作战行动了。

就这样,在战争开启之后,刘备安排吴班、冯习、张南等担任将领之职。随后,由他们率先带领着三万人的队伍,作为先头作战力量,向着三峡地区迅猛进发,开启了这场战役中先头部队的冲锋之路。

在《三国演义》里,这几个名字之前鲜少出现,大家对其并不熟知。就拿吴班来说,他属于蜀汉的外戚行列。其同族姐妹吴氏,此前是刘璋的嫂子,且已寡居好些年了。待刘备进入蜀地后,吴氏便嫁给了刘备,后来刘备称帝,吴氏也就成了蜀汉名正言顺的皇后。

冯习乃南郡人士,大致是在刘备刚拿下荆州那会儿,便投奔了刘备。不过呢,史书上有关他的记述着实不多。而张南的记载就更少啦,我们仅仅晓得他曾经跟随刘备进入蜀地,除此之外,再无其他任何相关记载了。

几个将领记载极少,却担任着重要的先锋大将之职,这是为何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当时蜀汉集团那些极为重要的将领,在这之前就都已经离世了,所以才出现了这样的安排情况。

不到两年前的那段时间里,关羽于麦城遭遇败绩;张飞竟被其麾下将领暗害。黄忠因患病离世,马超也病得厉害。彼时赵云被刘备安排在了后方,负责守护己方后路。而魏延呢,则被刘备留在汉中,为的是抵御曹魏集团从汉中方向发起的进犯。

就拿诸葛亮来说吧,在刘备在世期间,其角色一直更偏向于文官,在军事才能方面并未有特别突出的展现。也正因如此,此次刘备并未安排诸葛亮出战。待战争开启后,诸葛亮便始终留在成都,担负起为刘备镇守大本营的职责。

如此一来,刘备手底下能够任用的将领已然所剩无几。没办法,到了最后,刘备也只得安排那几位此前没什么名气的将领,让他们出任先锋大将之职。而刘备本人呢,则稳坐中军帐内,承担起在后方进行调度调配的职责。

然而,当战争开启之后,有那么几位将领,他们在史书之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气。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却极为出色。没过多久,他们便率领着军队成功攻克了三峡地区,紧接着又顺利拿下秭归,就这样,把战线一步步朝着荆州的方向不断推进。

就在同一时间,刘备还安排其麾下的另一位关键将领黄权,率军朝着北方行进,以此来防范曹魏集团可能发起的突然袭击。并且,刘备也派人去了武陵郡,成功劝服当地的部族首领沙摩柯,使其带领本族部众起兵来响应刘备这边的行动。

因而,在夷陵之战刚开始的时候,蜀汉这边负责领兵的那几位将领,他们的名气都并非很大。不过要是从全局的角度来考量的话,蜀汉集团实际上是占据了一定的优势!

那么,在当时那个时候,东吴这边的情况究竟是怎样一番情形呢?

在刘备出兵之前,东吴这边早就多次派使者前往蜀汉,目的是求和。可对于东吴的求和之举,刘备压根没答应,直接就给拒绝了。等刘备出兵以后,鉴于双方的战争已然无法避免,孙权采取了两手举措,一方面让陆逊负责主持前线战事,另一方面向曹丕称臣,企图联合曹魏来对抗蜀汉。

只是在那时,曹魏一方并未接受这一组队的请求,而是采取了观望的态度。也正因如此,后续才呈现出吴蜀两国单独进行较量的局面。

刘备来势汹汹,彼时在前线负责东吴军事之事的陆逊,果断力排众议,决意暂避其锋芒。当时前线的东吴将领大多都盼着能迅速与刘备展开决战。然而陆逊却觉得,那时蜀汉军队士气高昂,且顺着长江而下,在地形方面占据优势,这种情况下展开决战,对东吴而言并无益处。

于是在此之后,陆逊便率领着军队一路往后撤去,一直撤到了虢亭至夷道这一地带,紧接着就开始坚守阵地,不再主动出击了。

若查看地图便会发现,虢亭处在长江北岸的位置,而夷道呢,是位于长江南岸之处。这两个地方,就这么隔着长江相互对望,恰好把刘备想要顺着长江向下行进的通道给牢牢卡住了。

说到虢亭的上游区域,便是夷陵一带了。这地方主要是山地地貌,整个区域内山峦起伏。并且呢,这里的道路状况实在是糟糕,崎岖不平的程度非常高,行走起来颇为艰难。

就这样,陆逊做出了向下游撤离上百里的举动,而其结果是,将那片山地拱手让给了刘备。如此一来,刘备便占据了这片此前由陆逊所掌控的山地区域,局势也因陆逊的这一撤离行为而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随后,蜀汉的前线部队行经夷陵地区,接着顺着江水而下,来到了虢亭这一片区域。然而在此处,他们遭遇到了东吴军队,而东吴军队采取坚守的策略,并不出战。面对这样的情况,蜀汉军队在短时间内难以通过强攻拿下对方,于是双方只能进入对峙的状态。

彼时这般情形下,一直守于后方的刘备心急似火,焦灼不已。况且,处在前线的那几位将领,也根本没能力把控住这种双方对峙的局势。所以到了后来,刘备也别无他法,只得亲自赶赴虢亭前线,去亲自指挥统领前线的军队展开作战行动。

如此一来,便给后续蜀汉集团遭遇的惨败,悄然埋下了第一颗隐患之雷。这颗雷犹如潜藏的危机,在后续的局势发展中,随时可能爆发,进而对蜀汉集团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为其走向惨败的结局开启了一个危险的开端。

倘若彼时张飞、马超、黄忠等将领依然健在,那刘备大可以始终稳坐后方,把前线的指挥权交予这些大将。要是真能如此安排部署,即便后续陆逊展开反攻行动,蜀汉也不至于败得那般凄惨。

然而,当时的状况是实在无人可供刘备差遣了,如此情形之下,刘备别无他法,只得亲自率领兵将,奔赴前线去指挥作战呢。

随后,刘备抵达前线,可面对坚守不战的陆逊,他始终难以攻克。接着,刘备又调派了部分兵力,朝着长江南岸进发,去攻打那里的夷道。一旦能成功拿下夷道,即便无法攻克虢亭,也能够打通长江南岸的路线,从而得以继续沿江顺流而下。

然而,出乎刘备意料的是,负责守卫夷道的孙桓,竟然也是一位极为擅长防守的将领。此孙桓同样在夷道一带坚守阵地,不肯出战。况且东吴此前已在该地囤积了诸多粮草,就这般情形而言,在短时间内,刘备着实难以将夷道攻克拿下。

如此一来,刘备所率领的大军便被死死地卡在了虢亭至夷道这一区域,全然没办法再继续沿着长江顺势而下了。

刘备出兵一事,从起始至其率军抵达虢亭,前后历经大概几个月之久。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出兵,直至当年年底,方才攻略至虢亭一线。虽说在此过程中貌似占据了不少地方,可实际上他所拿下的那些地盘,多为山地,并不存在大型城市以及屯粮之所。

如此一来,刘备即便打下了那些地盘,却没办法从中获取到哪怕一丝一毫的粮草补给。没办法,他唯有从位于大后方的奉节地区持续不断地运送粮草过来。要知道,从奉节一直到虢亭,这两地之间的距离可是将近七百里地呢。

要知道,中间虽有长江可让刘备顺流运粮。可不能忽略的是,这一路水路之中恰恰存在三峡!在三峡大坝建成前,三峡区域向来以地势险峻闻名。在此大规模用船运粮,极易发生事故。相较而言,走两岸的山路运粮才是最为安全的方式呢。

无疑,这样的特点使得刘备的运粮成本被大大提高了。

再者,长江两岸那种特殊的山地地形状况,着实令刘备头疼不已。这特殊的地形,无疑给刘备带来了诸多困扰,成为了他所面临的一个颇为棘手的难题呢。

在虢亭上游的夷陵一带,压根儿就没什么城池存在,放眼望去,全程皆是山地。如此一来,刘备所率的数万大军完全找不到可供驻扎的地方。最终没办法,刘备只得作出分兵的决策,让部队分散于多处,沿着长江摆出了一个一字长蛇阵的阵势,实行分兵联营。

后世有不少人曾对刘备联营的这一做法给出评价,认为其属于极为不明智之举。

可实际上呢,就当时那种局面而言,刘备确实已经没有更为妥当的办法可用啦。

刘备何尝不想集中兵力,与陆逊痛痛快快地展开一场决战。可关键在于,陆逊坚守着就是不出来应战,再加上夷陵那特殊的地形条件,压根就没让刘备能有这样的机会。要知道,要是刘备把兵力屯集在一处的话,在长江两岸根本就安置不下这么多的人马呢。

接下来的情况是,即便刘备来到了前线,可前线的战事依旧未取得丝毫进展。刘备抵达后,陆逊迅速做出应对,紧接着又坚守了差不多半年之久。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来到了公元222年的夏天。

彼时,刘备已在前线与之对峙达半年有余。在这般漫长的时段内,刘备需跋涉数百里山路以及穿越三峡区域,把粮食运往前线,以此供养数万之众的大军,这无疑对蜀汉集团的粮草补给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消耗。待入夏之后,蜀军的补给便已然开始呈现出危机态势了。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进入夏天后,气温不断上升,这一情况可把刘备给折腾得够呛,让他头疼不已。

夷陵地区的夏天,气候炎热程度非比寻常。唯有真正亲身抵达过此地的人,才能够深切体会到那种酷热难耐的感觉,没亲身经历过的,怕是很难想象得到呢。

倘若仅仅是气温带来的影响,蜀军说不定尚有克服的可能。要知道在那样的年代,一旦气温过高,往往便预示着瘟疫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

最终,因要躲避暑热,刘备无奈之下下达命令,让那些在两岸沿线安扎的军队,转移至夷陵山地的树林之中进行驻扎,通过树林的荫凉来躲避炎炎夏日。

陆逊获得反击机会正是由此而来。

就在那一天,蜀军因长时间对峙,耐心已然耗尽之时,陆逊却突然下达指令,指挥吴军展开反击行动。并且在实施反击期间,陆逊要求全体吴军士兵每人都带上易燃的茅草,而后借着沉沉夜色,对蜀军的前线军营发起了突袭。

就这般情形下,处于前线作战的蜀军瞬间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众人没了章法,四处慌乱行动,整个队伍毫无秩序可言,一下子就呈现出乱哄哄的状态。

要是仅仅如此的话,刘备所施行的联营策略,说不定还能起到极为奇妙的效果呢。要知道,即便陆逊的火攻之计十分厉害,可那也顶多只能烧到靠前的营寨,根本没办法对后面的军营造成什么干扰的。

然而,关键在于陆逊压根就未曾有过这样的想法,即仅仅凭借放一把火就能把刘备给彻底打败。实际上,他所制定的作战计划,其涵盖的内容可远远不止是放这一把火这么简单。

大火熊熊烧开之后,东吴还有一位将领名叫朱然,他行动极为迅速,即刻率领着五千名精锐之师,成功突破了蜀军先锋部队设置的重重阻拦。随后,朱然带着这支部队沿着长江逆流而上,径直朝着涿乡迅猛插去。

至此,蜀军已然陷入绝境,全然没了获救的可能。

此刻摆在蜀军面前的形势极为严峻,前方是陆逊燃起的熊熊大火,后方则有朱然率领的五千精兵严阵以待。而蜀军的两侧,一侧是滔滔长江横亘,另一侧乃夷陵的山岭与森林。尤其那陆逊放的一把大火,已将夷陵诸多树林点燃,火势凶猛,蜀军根本无法从此通过。

由此可见,在这个时候的蜀军,已然差不多陷入到了绝地的境地之中。可以说,当时蜀军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几乎是到了毫无退路、极为艰难的绝境状态了。

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刘备唯有拼死展开一战,待收拢起残部后,便赶忙从夷陵山路区域撤离,退至夷陵西北的马鞍山处,一心想着凭借马鞍山的地理优势来坚守防御,静候援兵到来。可彼时的陆逊,怎会再给刘备这样的机会。不多时,陆逊率军杀至,迅速指挥部队将马鞍山团团围住,并且从诸多方向一同发起了总攻。

就这样,刘备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遭遇了失败的结局。其精心谋划的种种举措未能达成预期成效,所倚仗的力量也未能支撑其走向胜利,最终只能无奈地咽下失败的苦果,于这一场角逐之中败下阵来。

并且,由于地形方面的缘故,绝大多数的部队都未能从夷陵这一战场上成功逃脱返回,而是被陆逊在当地就给全部歼灭了,根本没给他们太多逃生的机会。

当这场战争接近尾声之际,蜀汉将领傅肜挺身而出。他率领着所剩不多的本部人马负责断后,展开殊死搏斗,由此为刘备成功争取到了逃脱的时机。最终傅肜力战而亡,而刘备呢,一路上翻山越岭,不断躲避吴军的追击,历经波折,才侥幸回到了永安,也就是白帝城。

在这一战结束之后,吴军无疑是取得了大胜。要知道,白帝城地势极为险要,并且此前刘备在此还留驻了两万兵力呢。而且就在那时,赵云动作迅速,即刻带着援兵从后方赶来增援,如此一来,东吴根本没办法将其攻破。恰在这个时候,北方的曹丕瞅准时机带兵南下,这就使得陆逊只能带兵回去救援了。

最终,蜀汉集团成功守住了白帝城,成功抵御了东吴的攻势,使其未能趁势长驱直入,突进到益州的腹地之中,总算是保住了这一方关键之地,稳住了局势。

因此,在历史上的夷陵之战里,决定胜负的关键之处,无疑就是陆逊所放的那一把大火。不过呢,这把大火,实际上仅仅是致使刘备全军陷入崩溃局面的开端罢了。

倘若在此次战役里,刘备帐下那几位厉害人物都尚在人世,如此一来,刘备便无需亲临前线作战了。又或者蜀汉的国力能达到相当雄厚的程度,具备长时间为前线供应补给的能力。那么这场战争最终的结果,蜀汉不见得就一定会输。即便输了,也未必会落得这般凄惨的下场。

令人惋惜的是,经历了这一场战役后,蜀汉集团的国力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耗。而刘备在不久之后也因病离世。如此一来,直接致使从那之后一直到最终灭亡,蜀汉集团都始终无法再度恢复至曾经的巅峰状态了。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