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的特征上探讨“上善若水”的内涵

建锋玩转生活 2024-12-14 07:14:39
“上善若水”的含义是:最好的、最上等的行为和德性就像水一样,要与时俱进地“变化”。

(1)“上善若水”,这是出自于《道德经》上的一句名言,两千多年来,被无数人乐于引用。但到底其内涵是什么,至今众说不一,没有定论。

要想比较准确地把握一句话的含义,当然不能脱离它所生成的语言环境,所以我们应该首先来看看《道德经》第8章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我是这样翻译的:最好、最上等的德性和行为应该像水一样,因为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其争斗,处在大众厌恶之处,所以水的品行最接近道。

这里的“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把它理解成“争名夺利”,我以为这样处理有牵强附会的嫌疑,值得商榷,因为你从哪里能看出水与他物在“争名夺利”?

既然老子在拿水来作比,我们就不应该避开水的特性来谈“上善”,随意引申或拔高就有可能背离了作者的原意。

我把水的“不争”看作不争“上游”(水永远向下流淌),是不是更贴近水的特点?与此相对应,那么“恶”之所指就是“下游”了。

巧合的是,与老子几乎是同一个时代的古希腊几位哲学家也都看准了水。

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的泰勒斯说过:“水是万物的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阿那克西曼德对老师泰勒斯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万物的本源是“无定形者”,但未说是什么,我想他应该是受到水的“无定形”特征的启示。

赫拉克利特更是看重了水,他至少说过3句有关水的名言:“一切皆流,无物常驻。”“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惟有变化才是永恒的。”

无论是“本源”还是“永恒”,都是“上”的另类表达。

(2)“上善若水”明显是个哲学命题。什么是善,什么是道?老子说不清,至今也没人能够说得明明白白。老子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打了个比方,把“上善”比喻水,并认为水最接近道。

要想真正了解“上善若水”的含义,也只能从水的特性来着手了。

水究竟有哪些特征呢?

经过我的一番整理,大致如下:运动、柔弱、变化、不定形、无边界、向下流、顺其自然、随方就圆和润物无声等等。

如果把这些诸多特性概括起来,我以为就是“变化”和“顺其自然”,而“顺其自然”实质也是“变化”的外在表现。因此,所谓“上善”,所谓道,所谓水,它们说的其实都是一回事,即变化!

必须简要阐释一下:柔弱者才能变化,刚强者却无此功能;不定形、无边界、向下流和顺其自然的内核就是变化;所谓“利万物”和“润物无声”其实还是在说变化。自私自利者不愿损耗自己的一丝一毫,所以不知变化。

变化才是这个宇宙中唯一不变的法则!

需要指出的是,变化的方向是向着“弱”的,就像水之向下流淌一样,即《道德经》中第40章所言:“弱者道之用(向弱的方向运行是道的变化途径)。”

所谓“不争”就是“弱”的显示,换言之,“弱”是变化的目的。

“上善若水”的内涵到此可以总结为:最好、最上等的行为和德性应该像水一样,要与时俱进地“变化”!

2 阅读:8

建锋玩转生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