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会晤时宣布将启动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建造48艘破冰船,以强化美国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存在。这一决定迅速引发国际关注,尤其是俄罗斯方面的反应尤为强烈。
俄罗斯业内人士表示:“美国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落实建造48艘破冰船的计划很难说。这完全取决于投入项目的资源,首先是资金规模。但无论如何,这种规模的计划可能需要长达50年时间。”
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
特朗普与北约秘书长马克-吕特北极战略博弈:美国破冰船计划的动因北极地区近年来已成为大国竞争的新焦点。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加速,北极冰层融化,北海航线(NSR)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这条航线连接欧亚大陆,缩短航程的同时,也为能源开发和资源运输提供了新机遇。俄罗斯作为北极地区最大的沿岸国,2024年通过北海航线成功运输了3790万吨货物,其中LNG(液化天然气)2186万吨,同比增长8.6%,占总运输量的58%,原油运输也增长了4%,达到810万吨。
俄罗斯破冰船
俄罗斯破冰船相比之下,美国在北极的存在感明显薄弱。特朗普直言,俄罗斯目前拥有约40艘破冰船(包括常规动力与核动力),而美国仅有两艘老旧的常规动力破冰船,分别是重型的“极地之星”号和中型的“希利”号。其中,“极地之星”号服役于1976年,已经超期服役10余年;1999年建造的“希利”号去年7月在执行北极巡逻任务时突发火灾,导致主发动机受损,至今还在趴窝。这种悬殊差距迫使美国试图通过军事和基础设施投入重新划分北极势力范围。其实早在2020年6月,特朗普就曾签署过一份关于北极和南极安全的备忘录,要求美国海岸警卫队论证核动力破冰船的可行性,还要求评估破冰船该配备什么样的防御性武器。
美国破冰船
美国破冰船俄罗斯的领先与美国的困境俄罗斯自1957年下水全球首艘核动力破冰船“列宁”号以来,已在该领域深耕近70年。根据2025年的最新数据,俄罗斯现役核动力破冰船为8艘,其中“北极”级2艘、“泰米尔”级2艘,“新北极级”4艘,在建3艘。另外,俄罗斯红星造船厂还在建造更为强大的“领袖”级重型破冰船,船长205米,满载排水量逾7万吨,其配备的RITM-400核反应堆可突破4.3米厚冰层。
俄罗斯“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俄罗斯“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相比之下,曾经也是破冰船大国的America辉煌早已不再。要知道早在二战时期,美国海岸警卫队就曾同时拥有5艘“风”级破冰船,其中“西风”、“南风”、“北风”3艘陆续在1944到1945年租借给苏联海军使用,还曾擒获德军间谍船,有力支持了盟军在高纬度地区对德军的作战。然而,美国在战后漫长的岁月里建造的破冰船就只有寥寥数艘,尽管早已解决了核反应堆上舰的技术难题,并应用在多艘核动力航母上,至今却仍未拥有一艘核动力破冰船,以至于今日无船可用。“该计划的可行性如何?埃隆·马斯克的案例表明,在美国只要方法得当、组织得力,很多事情都可以实现。但就破冰船建造而言,美国将面临大量基础设施限制。极有可能美国无法自主完成如此规模的建造——至少无法高效完成。”
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
美国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正如这名俄罗斯业内人士分析的那样,虽然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今年3月4日的国会演讲中提出要重振造船业,以对抗掌握世界50%造船能力的中国,但根据美国海军情报局的调查显示,中国的造船能力已经是美国的232倍。以军舰为例,美国海军造船厂自冷战结束后已经从13家缩减至仅剩4家,唯一能建造航母的纽波特纽斯造船厂也高度依赖进口零部件。劳动力短缺问题同样严峻:美国造船业劳动力已缩减至1944年鼎盛时期的十分之一(约14万人),机械化程度低且成本高昂,同样建造一艘液化天然气(LNG)船,美国的成本(3.5亿美元)是中国的两倍(1.8亿美元)。并且当今世界的造船格局早已不是美国独步天下,而是中国独领风骚,2024年前11个月,中国承接了1518艘新船订单,占全球商业新船订单的70%,而美国手持订单仅占全球0.1%。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
上海外高桥造船厂这名业内人士还表示:“美国1920年通过的《琼斯法案》对本国造船业造成了严重制约。该法案要求美国港口间的运输必须使用在美国建造、美国注册且配备美国船员的船舶”。特朗普近期更提出通过税收优惠和设立“造船办公室”重振行业,并计划对中国造船舶征收单次最高150万美元的“服务费”,世界航运理事会警告,此举可能反而使美国消费者每年额外承担300亿美元成本,并导致港口拥堵加剧,甚至引发全球供应链混乱。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演讲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演讲俄罗斯的破冰船霸权:技术、战略与地理优势俄罗斯在破冰船领域的优势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战略、技术投入与地理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技术领先:俄罗斯的核动力破冰船技术独步全球。在建的“领袖”级破冰船配备的RITM-400反应堆可提供120兆瓦推进功率,破冰能力远超美国现役船只。此外,俄罗斯在耐寒材料、冰层导航系统等领域积累了数十年经验,而美国仍需从头攻关。
俄罗斯建造中的“楚科奇”号破冰船
俄罗斯建造中的“楚科奇”号破冰船战略布局:俄罗斯将北极开发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2035年前北极发展战略》明确北海航线为“国家运输干线”,计划新增至少4艘核动力破冰船,使总数达到9艘,并配套建设港口、救援站及军事设施。这种系统性布局不仅服务于资源开发(俄罗斯北极地区蕴藏全球30%未开发天然气),还通过破冰船与军事基地的联动巩固对航道的控制。地理与经验:俄罗斯北极海岸线长达2.4万公里,占北极圈陆地面积的40%以上。其船员常年穿梭于冰封海域,熟悉极端环境下的航行与维护,而美国缺乏此类人才培养体系。
俄罗斯“雅库特”号破冰船(海试中)
俄罗斯“雅库特”号破冰船(海试中)特朗普的破冰船计划既是美国争夺北极霸权的宣言,也是其工业衰落的缩影。俄罗斯凭借技术积淀与战略定力,牢牢掌控北极航道的话语权;而美国若想迎头赶上,不仅需破解劳动力短缺、产业链断裂等难题,更需摒弃保护主义痼疾,重构可持续的产业政策。这场“冰上竞赛”的结局,或许正如俄罗斯业内人士所言:“当美国还在为第一艘破冰船发愁时,我们的船队已驶向更深远的冰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