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老照片中的北京知乐鱼庄,凭啥成为民国传奇?

历史小破 2025-02-05 10:26:58

在老北京的历史长河中,知乐鱼庄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承载着金鱼养殖的辉煌,也见证了时代的风云变幻。

民国初年,一位姚姓东家独具慧眼,将金鱼池西半部的百余亩水面收入囊中,开启了集中经营金鱼养殖的篇章。从老照片中,我们似乎能看到那时的水面,阳光洒下,波光粼粼,无数灵动的生命在其中孕育。然而,几年后,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段祺瑞亲信、曾任民国交通总长的曾毓隽出万金购得鱼庄,雇人精心经营,此后,“知乐鱼庄” 的名号开始在京城叫响。“知乐” 二字,取自《庄子・秋水》篇,寓意着鱼乐人亦乐,充满了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翻看老照片,鱼庄大门古朴庄重,仿佛在诉说着往昔的故事。踏入鱼庄,便能看到约五十个鱼池,大小不一,深浅各异,浅的仅四五尺,深的却足以没人。鱼池旁,摆放着鱼盆和砖砌的小鱼池,构成了一幅独特的养鱼景观。老照片里,那些临时放置食用鱼的大藤筐格外显眼,见证了鱼庄不仅养殖观赏金鱼,还为饭庄供应食用鱼,与市井生活紧密相连。供仕宦人家选购的金鱼品种,价格不菲,每一条都像是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凝聚着养鱼人的心血。

知乐鱼庄能培育出如此独特的金鱼,得益于其特殊的养殖环境。这里的泥土呈漆黑色,池内各有泉眼,冒出的泉水与别处的井水、自来水截然不同。上世纪 30 年代,《世界日报》记者慕名而来,当时的掌柜于魁梧介绍,庄内所产金鱼颜色奇异,在本池时其色鲜红,一旦离开本池,在本城以内就变成浅红色,若再携之出城,又会变成黄色。这种神奇的变色现象,让知乐鱼庄的金鱼声名远扬。

知乐鱼庄所在的金鱼池,历史更是源远流长。早在明代,这里就是北京城乃至全中国的金鱼饲养基地。民国以前,它是专门为宫廷饲养金鱼的 “官产”,肩负着为皇室提供珍贵金鱼的重任。清代时,这里的养鱼人要按时准备最漂亮的红鲤鱼,送往宫内供御膳房烹调。金鱼池面积广阔,饲养的金鱼食量大得惊人,每天要 “食蒸饼白面二十斤”,从这一细节便能窥见老北京养金鱼产业的繁盛景象。

然而,知乐鱼庄的命运却充满坎坷。虽经历易主经营,却在时局的混乱中难以寻得生机。战火纷飞,社会动荡,人们无暇顾及金鱼的欣赏与养殖,鱼庄的生意逐渐冷清。最终,这个曾经辉煌一时的金鱼养殖场,不得不黯然歇业,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中。

知乐鱼庄的兴衰,是老北京金鱼养殖历史的一个缩影。它见证了金鱼养殖的繁荣,也承受了时代变迁的冲击。如今,虽然知乐鱼庄已不复存在,但这些老照片却将它的故事永远定格,成为老北京文化中一段独特而珍贵的篇章。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