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共和国历史上,李铁映的政治生涯浓墨重彩,在经济体制改革时期,他一边延缓辽宁经济的衰弱,一边增强第三产业,用互补的方式促进了辽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因为经济改革,而失去工作的人,他会不遗余力的关注,解决了这些人的再就业问题。
作为原先的技术人员李铁映,在工作上,为什么他能将这些事情处理的如此出色,面面俱到和他父亲的教育密切相关,他的父亲名字叫做李维汉!
1919年,中国内忧外患,父亲是旧知识分子的李维汉,从小就非常的热爱知识,而他本人也立志,要拯救人民于水火,当他成年以后,他产生了留洋想法,而他他的父亲也大力支持。
在外国期间,李维汉接触到了许多新知识,其内心拯救新中国的想法也越来越强烈,1922年,回到了老家湖南后,他随即就召集了一群有志之士,开始了轰轰烈烈的闹革命,并且旗帜鲜明的反对北洋政府。
在第一次国共内战时期,一直和周总理密切合作的李维汉,眼睁睁的看着我党中人被残暴的国民党杀害,义愤填膺之下,两人商议后作出决定,坚决不和反动派妥协,并一定要将枪杆子紧紧的抓在手里,随即便号召其他同志参与武装斗争。
1934年,长征途中,李维汉和妻子金维映在途中生下来一个男孩,并取名李铁映。夫妻两人看到孩子出生时非常的喜悦,非常希望将他留在自己的身边,但是革命形势非常严峻,把他带在自己身边非常的危险,百般无奈之下,便将他托付给了保育院。
而等到他稍大些时,形势仍然非常严峻,这时,父妻俩又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他既可以有人照顾,也可以读书写字,于是,夫妻俩便把他送到了陕甘宁边区政府的开办的学校增长见识。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一片安静祥和,生在战乱年代,正直意气风发年纪的李铁映疯狂的汲取知识,希望一展宏图,但是他对自己该学习什么一直拿捏不定,当他凭借自己的努力,得到了留学资格后,他兴奋地将这个消息告诉了他的父亲李维汉。
李维汉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国家建设需要人才,需要技术,你可以选择物理学,在父亲的建议下,他开始了留学之路,主修的正是父亲提议的物理学。
后来,在告别祖国时,他信誓旦旦的对父亲做出承诺,一定会学有所成,回报国家。
1961年,学成归来的李铁映,先在国防部工作,后来又被调到了电子工业领域工作。在电子工业领域,他的才华得到了施展,只可惜,好景不长,特殊的历史时期来了,这让他连正常的工作都难以进行。
特殊历史时期结束以后,组织上看中他的能力,将其调任市委书记,市委书记一职虽然不与他的专业对口,但是他在政治方面的天赋也是非常出色的,凭借傲人的功绩,他只用了非常短暂的两年就成为了省委书记。
他成为省委书记时,正值经济体制改革时期,刚到任他就遇到了难题,然而,看着被冲击严重的东北重工业李铁映非常淡定,他一边处理工业问题,尽可能不让经济受到影响,另一方面则大力扶植第三产业,稳定经济结构。
而针对那些下岗人员,他首先给予一定的资金,让这些人解决燃眉之急,其次,从根源上解决问题,让这些人学习新的技术,进入新的岗位。
晚年,工作出色的李铁映还出任过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职级为副国,职位可以比肩他的父亲,只可惜没有追上他正国级的岳父。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非常深远,好的家庭教育可以让孩子真正的成“龙”,而不好的家庭教育则会让孩子逐渐颓废,难以谋生!
在顶着巨大光环的情况下,李铁映不必在自己的岗位上花费过多的精力,就可以过得非常的优渥,但偏偏他不会选择这样做,因为家庭的影响,让他能吃苦耐劳,让他选择为国贡献,誓要有一番作为,而他为国贡献的精神,也时时刻刻在影响着后辈。
一门三代副国级,真的不多见。
什么情况
1934年出生,86岁?怎么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