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开玩笑说王楚钦是高需求宝宝,他能成为世界冠军,是被鼓励长大的,鼓励式教育说他是ISFP型的人格,就是在情绪价值当中是高需求的宝宝。
那么什么是高需求呢?什么又是ISFP型的人格呢?首先“高需求”通常指的是个体或群体在情感、心理或社会支持方面的需求较高。
尤其在面对挑战或压力时,他们更需要外界的支持和鼓励。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属毛驴的,要顺着毛儿捋。
许多人或许会认为,高需求就是脆弱和依赖,但其实它反映了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情感支持的渴求。面对挑战时,他们更需要外界的鼓励,就像王楚钦一样,当他有足够多的情感支持,他就能够做的足够好。
同时ISFP型人格,是作为迈尔斯-布里格斯人格类型指标中的一种,代表内倾、感觉、情感和知觉。这个类型的个体,往往在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方面展现出非凡的才华。
内倾的ISFP型人格,往往喜欢独处或与小圈子的人相处,深度的交流比广泛的社交更能让他们感到充实。感觉的特质让他们更加关注现实,能敏锐地捕捉到当下的美好与细腻。
情感则使得他们在决策时更加重视内心的感受,乐于在温暖的人际关系中寻找支持。知觉让他们更倾向于灵活应变,随和而不拘泥于条条框框。
这种人格特征的结合,使得ISFP型个体在面对挑战时,尤其需要来自他人的理解与支持。这种情感的共鸣,正是王楚钦在成长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的。
对于高需求的孩子或者人群个体,鼓励式教育或者鼓励式交流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教育方式或者交流方式不仅强调情绪支持,更注重正向反馈。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许多成功人士在成长过程中都是在不断的鼓励中蜕变而来的。
比如,曾经在一次访谈中,知名歌手肖战提到过:“每次我遇到困难,身边的朋友总是会用鼓励的言语来激励我,让我重拾信心。”这样的支持不仅让他在音乐道路上越走越远,也在无形中培养了他的自信心。
又例如在普通人群中,刚刚升入初一的琳琳总是在班级里默默无闻,鲜少与同学交流。可一位同班的女孩小洁,恰好伸出了温暖的手,邀请她参与小组讨论。
琳琳在起初的犹豫,随着小洁的鼓励而渐渐消散。从而很快的就融入了团体的活动。这个小小的举动,不仅让琳琳找到了自信,也让她感受到人际关系中的温暖与支持。
所以你看在王楚钦的成长中,也与这种鼓励式教育密不可分。他的教练王皓和肖战,不仅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更在情感上给予支持。
有的时候在比赛中王楚钦表现不好,打的球不顺手的时候,上一秒肖指还黑着脸,当王楚钦寻求情感支持的时候,一回头就能看到肖指立马满带笑容的鼓励他;
如果是王皓指导也是会立马递上瓶水,积极的鼓励王楚钦,帮助他解决问题,并且鼓励他说:“没关系,打得挺好!输一两个没关系。”
如果喜欢看球赛的朋友,我相信大家都看到过是吧?王皓也曾表示:“运动员的情绪状态极其重要,我会在他们沮丧时给予及时的鼓励,让他们知道,即便失误也是一种学习。”
而且你看作为搭档、朋友,王楚钦与队友孙颖莎之间的默契配合,也正是源于彼此的鼓励与理解。在紧张的比赛中,他们会互相鼓励,夸赞对方的表现,这不仅提升了团队的凝聚力,也让他们在场上表现得更加从容不迫。
所以通过对王楚钦和ISFP型人格的深入了解,我们不难发现,鼓励与情感支持在成长过程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我们作为家长、老师和朋友,应该更加关注孩子们或者是身边人的情绪价值需求,提供足够情绪价值的支持,让他们在爱的环境中茁壮成长,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箴言书》里说过:良言如同蜂房,甘甜可口,能医人的心。说句好话又不要本钱,还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何乐而不为?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在生活中是否也经历过这样的“高需求”时刻?或者反过来,你身边有没有高需求人群个体?
在那些需要鼓励的时刻,身边的人是否给予了你支持?或者你给予对方情感的支持了吗?
良言一句三冬暖,让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他人生命中的那道光,给予彼此前行的勇气和力量,让我们能够拥有足够的被认同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