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尽善尽美”,形容事物完美到了没有一点儿瑕疵和不足的程度。其源头来自《论语·八佾》:“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意思是说,孔子在听了“韶”乐和“武”乐以后,做出评价说,尧舜时期的“韶”乐从形式到内容都到了很完美的程度;然而周武王时代的乐曲“武”乐,形式虽然也很完美,但是内容还不够好。言下之意,形容《韶》乐已经达到了完美无缺的境地。
成语故事“尽善尽美”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图片素材来自网络,仅为配合叙事之用,感谢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公元前516(孔子时年35岁)那一年,鲁国国内政治、经济局势动荡,由于君臣之间的权利争夺,引发了动乱,严重影响到老百姓的正常生活。孔子惧怕动乱会波及到自己,引发祸端,慌忙带着几个弟子逃到了齐国。
大成至圣先师孔子像
孔子在齐国停留期间,欣赏了齐国的乐师专门为他演奏的《韶》乐。孔子听得如醉如痴,显得非常高兴。认为它旋律很是优美动听,意思也表达得很完美。那几天孔子简直就像入迷了一样,一直都在回味着《韶》乐的音律,连吃饭时菜里边有肉都没有发现。不久,齐国的乐师又为孔子演奏了《武》乐。孔子听了以后,觉得它旋律也很优美,只是表达的意思尚不能够尽如人意。
35岁孔子在齐国欣赏“韶”乐
事后,有人问孔子说:“请问先生,《韶》乐和《武》乐您都欣赏过了,请您谈谈看法好吗?”孔子脱口而出说道:“当然是《韶》乐好了,它的旋律美极了,而且表达的意思也很到位。至于《武》乐嘛,尽管它的旋律也很美丽,但是意境表达得不如《韶》乐那么好。”
孔子教学图
追寻原因,孔子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评价呢?原来,在孔子的思想意识里,尧舜时代是美好的时代,所以尧舜时代的《韶》乐,就是最美好的音乐,所以会极力欣赏和赞美它;而周武王的政权是武力讨伐商纣王成功以后得来的,《武》乐作为周武王时代的代表作品,是不被孔子所赞成和欣赏的,所以孔子对《武》乐的评价就不如评价《韶》乐时那么高了。后来,孔子的学生们在编辑《论语》的时候,把孔子关于《韶》乐和《武》乐的评价收进了《论语·八佾》。从那以后,中国就产生了“尽善尽美”这个成语。
谢谢欣赏
感谢大家阅读观看!作品内容仅为个人观点,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宝贵意见。
严正声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严禁以任何形式搬运、抄袭、拆解部分或者全部内容。版权所有,如有侵权,一经发现,必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