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代名相,能文能武打得日本人老实八百年,堪称河南人的骄傲

邓海谈足球 2021-08-14 14:27:14

李唐一代不缺名相。稍微熟悉些唐代历史,房玄龄、杜如晦、魏徵、狄仁杰、张九龄等一众如雷贯耳的大名便会脱口而出去。李唐一代也有不少名气斐然的君主,李世民、李隆基,乃至封建时代唯一一位女帝武则天,他们的故事至今都为人所津津乐道。

唐代能有如此多大有功绩的君主,又有如此多闻名遐迩的贤相,自然离不开二者的互相成就。只是你或许还不知道,还有一位宰相,虽然在国内没那么有名气,却曾将李唐的国威深深地刻入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土地,乃至改写一国的历史。

一、泥沼里爬出的老臣

因为依赖关陇集团而夺取天下,李唐自建立之初就不缺出身名门的官宦。但李唐也有不少长自寒门的名臣。他们或早早参与到李渊的起义队伍,或通过科举步入仕途,当然也有人如刘仁轨一般因为实力过强而被人请去做官。

刘仁轨,汴州尉氏(今河南省尉氏县)人。根据《新唐书》和《旧唐书》的记载,生于隋朝末年的刘仁轨出身平平,家世甚至算得上清寒。而因为战乱,尚无平天下之大志的他选择了继续沉淀,直到天下渐稳。

武德初年,因为帮河南道安抚大臣任瑰修改了一份奏疏,刘仁轨得到任瑰举荐,成为息州参军。刘仁轨本人没有显赫的家世,参军这样的职务也没有多大的晋升空间,因而刘仁轨数年后也不过是做了陈仓县尉,一个同样微不足道的小官。

但正是在此任上,刘仁轨得到了唐太宗的青眼。县尉是主管辖区内治安的官职,比县令还要低一级。可尽管人微言轻,刘仁轨却在三令五申之后按律杖毙了归属军队的折冲都尉。在唐代,死罪往往需要报告皇帝,是不可轻易执行的重罪。而刘仁轨不仅“私自”对人执行了死刑,打的还是军中要员,可谓是罪上加罪。于是仅为一个小小县尉的刘仁轨,就这么得到了面圣的机会。

唐太宗当然是怀着想要看看谁人这么没王法而去见的刘仁轨。可最后,太宗只见到了一个刚正不阿,威武不屈的清官。这让求贤若渴的太宗大喜过望,刘仁轨也就此步步高升。期间他虽因部分朝臣嫉妒而仕途略有波动,但显庆五年(660)朝廷需要出兵平定朝鲜半岛的百济国时,刘仁轨还是作为都护(后授方州刺史)肩负统军重任。

二、出征朝鲜的老将

在刘仁轨出兵百济这一年,他已经年近六旬。山高路远,去的还是不那么了解的域外别国,刘仁轨的压力可想而知。然困难如斯,刘仁轨却终在朝鲜半岛屡立奇功。

在刘仁轨到达朝鲜之前,唐军其实已经在此地苦战多日。大将苏定方出征高句丽平壤城却不克而还,高宗只能让刘仁轨和另一员大将刘仁愿(雕阴郡大斌县人,匈奴后裔)便宜行事。

刘仁愿自然不愿再战。但刘仁轨坚持伺变以图之,最终借新罗国之手夜袭百济国的真岘城,打通救济新罗国的粮道。百济被逼无奈,进而意图联手高句丽和倭国(日本列岛的国家)继续与李唐抗衡。——结果在刘仁轨的精心筹划下,倭国军队四战四败,损失战船四百余艘,百济国内的反唐势力全部被歼灭。

战后,刘仁轨又全权负责百济国的战后恢复工作。前脚将人武力镇压,后脚又用良策安抚民心,刘仁轨自然而然地在朝鲜半岛有了极高的声誉——李唐更是让新罗、百济、耽罗和倭国四国老老实实地俯首称臣。

三、改写日本历史的名臣

时至今日,日本历史学界都普遍否认日本曾向中国俯首称臣。他们反倒喜欢搬出曾经圣德太子向隋炀帝递交的国书,以其中“日出处天子致书日落出天子无恙”来“证明”日本非但未曾向中国俯首称臣,还能与中国平起平坐。

可这样的观点显然是谬论——尤其是在刘仁轨面前。作为奉唐高宗之命出征百济的统帅,刘仁轨以百济和倭国的不自量力为契机,给了夜郎自大的倭国致命一击。因而在麟德二年(665)百济战后恢复稳步推进的情况下,刘仁轨又奉高宗之命亲率包括倭国使者在内的东亚四国使者入朝。

作为战败方,倭国在李唐受到礼遇都还得多亏李唐心胸开阔,断然不会是所谓的平起平坐。而根据后来从陕西西安出土的“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祢公墓志铭”,倭国之所以能来华朝拜,还是刘仁轨先派出使者团前往倭国,确认倭国由此向李唐俯首称臣,才有了使者入朝觐见一事。

所以说,刘仁轨虽于浩瀚的中国史册中“默默无闻”,却对整个东亚的历史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于日本历史而言,刘仁轨的名声越响亮,日本“引以为傲”的历史就越虚伪。

参考资料:

[1]项晓静.刘仁轨研究三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01):62-65+112.

[2]项晓静.刘仁轨朝鲜半岛事迹考述[J].安康学院学报,2008,20(06):76-79.

[3]马云超.日本天皇曾向唐朝皇帝称臣——隐藏在百济人墓志中的历史真相[J].文史天地,2016(03):

0 阅读:35

邓海谈足球

简介:一杯浊酒,一首曲子,畅谈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