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什么是空军的基石。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指挥机或是各式各样的战术支援飞机?都不是,答案是教练机,那么舰载航空兵的基石又是什么?答案同样是舰载教练机。
美军海军航空兵的基石
我们已获得两艘中型平台的滑跃航母,目前已形成可靠战斗力,并即将迎来第三艘大型平板弹射型航母,新一代舰载战斗机也进入密集试飞阶段,将与新航母一起迎来迭代。更重要的是未来我们的航母数量会越来多,并且一艘新航母的载机量对比现役的滑跃航母将近翻倍,舰载飞行员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需要一种新的飞行员培训模式才能满足未来的需求。
前几批舰载机飞行员,是从空军及海航各大苏系战机部队中优中选优,精英化的培养,最后获得资质认证的飞行员都是全军中的翘楚。这样选拔的舰载机飞行员质量无疑是最优秀的,但效率低,并且也对空军部队的战斗力造成一定影响,在只有一艘辽宁号这个独苗的时候可以这么精工细活。
后续也对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机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不仅增设了从专业院校选拔的渠道,装备上还有了进行过针对性改装的教练-9H中级教练机。虽然教练-9H不具备上舰能力,但起码解决了专业教练机有无的问题。
在此之前也出现过双座型J-15S,仿佛看到了舰载机飞行员新的培训体制的希望,然而在生产了两架J-15S原型机后,双座型J-15的项目就终止了。
双座型J-15是基于单座型号的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对比单座型号最大的改动就是增加了后座舱,而对于其他方面则基本沿用单座版本的系统,无太大改动,致使双座版本战斗力较单座版并没有本质上的提升,并不是类似于J-16对J-11B那样的全新机型,更接近于Su-27UBK与Su-27SK的关系。战斗力没有本质的提升且因为改为双座构型对飞行品质和航程会造成一定影响,最终导致了双座型J-15没有获得海航的认可。
但两架原型机目前还是找到了一个好的归宿,就是以教练机的形态给准舰载机飞行员们体验最后舰上起降的那一刻感觉。陆地模拟训练纵使如何逼真也没办法模拟海上平台的摇摆特性和一叶孤舟的既视感,心理上这一关只能靠实际体验来消除。利用双座J-15后座上的老飞作为安全保障带新飞们体验一次真实的上舰感觉,并且是用最为接近作战部队的飞机进行训练,就够以效率最高的方式一下就能给这道心理障碍突破,这两架飞机也算是发光发热了。
对于舰载机飞行员的培训模式,我们可以先参考空军飞行员的培训模式。空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三级四机模式,早期由初教6进行初筛和少量基础飞行训练,然后上歼教5进行初中级飞行训练,最后再在歼教6/7进行高级战斗训练和超音速飞行体验,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换装了更好一些的K8教练机,但模式依旧没变。
至此基本完成了院校阶段的培训,学员随后被分配到部队进行作战化的培训。此阶段准飞们在同型战斗教练机改装训练和武器使用训练至形成初始战斗力。这样的训练过程,改装机型多,训练跨度大,训练周期长,不利于航空兵战斗力的快速生成。
进入新世纪,空军培训体制开始摸索着向西方二级训练体制靠拢,简化训练机型和培训模式,高级教练机便是这个思想下的产物,并且在流程上把战斗训练节点前移。空军、海航训练单位使用教9/10对学员完成武器实际使用和空中机动作战训练,这基本上是以前三级体制中进入部队初期的训练内容。也就是说,院校和部队明确了职能划分,一线战斗部队只承担战斗任务,所有的训练任务全部前移到航校和训练基地。目前大多数部队已基本形成了院校初教6/教10——一线部队改装训练的培训机制。
所以看得出来,模式转型的关键是教10这样可全程衔接的高级教练机,空军培训体制已经走在航海的前面。舰载机部队现缺的就是能上舰的教10H(姑且这么称呼)。由于教10是比较新的飞机,进度在教9之后,一度被教9抢了先机,加上舰载教练需求量本来就不大,都使得厂家对教10H的前景不太看好,所以也一定程度耽搁了进程。但随着我们航母发展速度出人意料,将来也会有更多的航母,这个需求立马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而不久前,厂家方面曝出了教10H的模型,说明这方面也确实得到了重视。至于教10H关键的加推力发动机,现在也无需太过于担心,其实在去年的第十届中国航空推进技术论坛上已经透露出端倪,只是大家的目光都聚焦在了推重比在10一级的WSX9身上,漏掉了那一小撮4到6吨级,推重比6到8区间的“小家伙”。
对于未来我军航母上的双座战斗机型号,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只有J-15D电战型,但用高端的电战机兼职培养新飞过于奢侈,J-35若有双座型号则更高端更不可能用于培训新飞,教10H这块基石显得更尤为重要,也相信他即将与世人见面,甚至能较J-35更早登上航母甲板。补齐这块拼图,才真正打通航母下饺子最后一道掣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