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雨星野二代的一些闲扯

李凌佳琦 2023-08-17 20:04:06

星野的二代是一个延续了前一代ID、但是在振膜架构以及声音内核上都完全颠覆了的作品,按我的理解来看其实就是填补一下他家500-1K档的空缺,毕竟水老板本人并不喜欢目前便携领域的平板单元,包括他自家的群星Stellaris也未能幸免。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心目中的星野2是一个Kato的风格变种版本、又或者说是平行版本,二者的硬素质差距已经很小了,甚至我个人会更喜欢星野2一些,和前作有一定相似度、却在综合表现力上是两种级别。

单论颜值来说的话,星野2也是目前水月雨的耳塞里我很喜欢的一款,配色、外壳质感、包括面板图案的设计都是很有辨识度的,接插件的部分也做了和腔体的呼应,蓝色的线体(Litz结构镀银)、金色的接插件也对应上了蓝色的面板和金色的纹路/螺丝,腔体的总体形状和前代基本保持不变,和自家的Aria近似。

在技术结构上,星野2和前代已经完全没有什么关联,从碳纳米管振膜换为了更加轻量化和高刚性的锂镁合金球顶复合振膜,锂的密度仅有0.534g/cm3,镁的密度也仅有1.74g/cm3,均低于铍的1.85g/cm3,而且具备非常出色的阻尼系数,可以说是非常理想的振膜材料。过去水司在处理这种类型的高刚性振膜方面是有一定经验积累的,比如DLC大火的时候,他们就已经能够很好地发挥出单元性能、又能够压制住高频部分的“火气”,减少细碎感和刺激度。而星野不论初代还是这代,本身也是相对不那么“水月味儿”的、有更好的中频厚度的型号,甚至从我个人审美来说,星野2的中频悦耳度在水系家族里仅次于日轮2。

星野2按理说并不难推,但是从前端适配性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东西,我在展会上用SP3K驱动时觉得它是一个非常层次分明、很典型的高素质向、器乐向的塞子,用水月雨自家水解2驱动时,又觉得它中低频的部分仍带点HUFI感、音色纯净度不高(尤其是听流媒体时),再切换到新款的水解2Ti,中低频的部分依然有很好的厚度、但是声音干净通透了一截。所以,如果说你本身对于星野2的期待就是上一代那种HUFI声底的迭代款,那么随便拿什么推它都没问题,手机有3.5就怼3.5,电脑能直推就直推,也不是非得加个解码器不可;而如果你手头有充分推力的东西来推,星野2和上一代比的话,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前两天在渣浪上面简评了一下星野2,主要提了一个我特别欣赏的点,那就是低频部分的处理,在这里给大家讲个小故事。前两天我在成都出差,正好也去水司路过玩了一下,坐在了水老板尊贵的992 TurboS上,他开始跟我分享近期喜欢的一些JPOP音乐,并且语重心长地来了句,“这些歌还得tm是低频多一点才好听啊”。后来延展到一个我们两个彼此都同意的观点,那就是针对大部分以电子合成器所制作而成的流行曲目而言,里面的低频元素本身都是没有什么细节、质感可言的,那么一个绝对“正确”的低频此时去听该类曲目,那个低频必然就是梆硬梆硬的,这个例子可以适用于以小4为首的绝大部分“科HI”产品。同时,我还持有另一个观点,那就是“低频量感是质感的前提”,一个具备优质的弹性、细节的低频,如果没有一定的量感支撑,那它的低频素质就毫无意义。说个不恰当的例子,当一些老司机在讨论一个女生的胸型好看,真挺拔、真圆润,是不是都建立在一定“尺寸”的基础上?

星野2的低频就是我目前见过的、至少在低端耳机中,用最克制的量感、做出的最高质量的低频,我能想像星野2在曲线上其实具备一个非常平滑的、健康的响应标准,但如果从听感层面来说,它的下潜之深、细节之好、结像之正确、弹性之自然,我们很少能在这样的低频量感中感受到。我能猜到仍然有人会有人说星野2是一个低频HUFI塞,但其实仔细去考究的话,它的低频清晰度、结像凝聚力、总体的量感控制,其实都非常的合理与高级,有很好的分离度、和人声的剥离感。

中高频及人声的部分,我要收回我在展会上给出的结论,星野2的中高频依然是柔顺的、人声也没有什么明显的齿音,当时我可能是没有选对合适的耳塞套造成了轻微漏音。水月私底下说星野2的中频模仿了某日系大厂的万元经典动圈型号,如果以唯结果论的来看,他的模仿方向是站得住脚的,人声的好听来自于润泽度而非冷暖层面的染色,细节没有靠颗粒感来达成,而是显得较为平滑、细密,比Kato这种风格的人声要更有厚度,尤其是男声的部分显得更醇、更有符合其年龄段的音色,而非Kato那样有些年轻化。当然了,如果你口味更重——你可以选择随机附赠的胶塞来堵住前腔的开孔,不仅是能够给你足够带劲的致死量低频,加上人耳的掩蔽效应,整体的氛围都会有着巨大的改变。

声场的表达,星野2和绝大部分水司的塞子都是接近的,在有限的规模内做到足够的规整,不会给你带来很开阔的听感和边际模糊化的处理,星野2因为本身的混响比Kato这种塞子稍多一点,所以在听觉上会更近似一个饱满填充型的声场、边缘有稍稍扩开的感觉,但纵深的部分不是很容易出的来,如果拿SP3K、P6P这种驱动下的声场做参照的话,对大部分用户来说可能并不具备参考性,姑且就把纵深当作是星野2为数不多的短板吧(相较于水月雨体系的其他耳塞),可能为人声的厚度部分做了一定的让步。

星野2我是打算未来换根线好好玩玩的,做个备胎人声、小编制古典塞很合适,东西好看、音色比起Kato这种风格来说更符合我的审美、那种日次二刺猿倾向要弱了很多,高频也内敛一些。和前代比的话其实大方向接近、但素质高出了一大截,前代如果说就是个典型HUFI风、那这代则最多只是“HUFI向”,可以当做是Aria普通版、星野一代这种“非典型水月味”的一个上位替代之选。

0 阅读:2

李凌佳琦

简介:为你带来严谨但不枯燥的音频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