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2类阳虚,不建议用附子理中丸!伤脾伤阴留痰瘀,1招快速解决

李松岩说知识 2025-03-22 12:41:12

阳虚的人,应该没有不知道附子理中丸的。但你知道吗?这2类阳虚,我一般不建议用附子理中丸,不但不管用,副作用还大,伤脾伤阴,留痰瘀!

首先阳虚刚开始的时候,都还比较好辨认,就像肚子老是冷痛,大便稀稀拉拉的,手脚总是暖和不起来。此时,就是阳气有点不足。那附子理中丸就能帮着驱散中焦的寒邪。对于那些病程在1年以内的单纯性脾阳虚患者来说,连续吃上2 - 3个月,超过90%的人症状都能明显改善。

但若是阳虚超过2年,就不适合吃附子理中丸了!

此时,阳气没办法好好地温煦身体,就会导致“气不化津”,脾阴逐渐被耗亏。患者的舌头会开始从淡白胖大,变成淡红少津,脉象也由沉迟变成细弱,不仅寒的症状还在,虚热也跟着冒出来了。据临床研究,病程超过3年的阳虚患者,差不多68%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阴液不足。

若是阳虚拖到5年以上,问题就更严重了,此时会出现“虚阳浮越”的危象!

肾阳就像房子的根基,根基动摇了,浮阳就会上扰。这时,患者会出现一些奇怪的症状,像脸红,口干,但不想喝水,夜尿频繁;

另外,久病阳虚的人身体里常常会有“伏邪”,比如痰和瘀血相互纠结。附子理中丸温燥的特性,就会导致“闭门留寇”。

那阳虚时间久了该怎么调理呢?

1.要是阳虚还伴有阴液亏虚的症状,可以试试在温阳的基础上加点能化阴的药。就像右归丸去掉附子,再加上石斛和麦冬。临床研究此法,阴阳两虚患者的症状改善率能提高到82%。

2.要是出现了虚阳浮越的情况,引火归元法就比较合适。可以改用潜阳封髓丹,可以把浮阳引下去。临床观察发现,用这个方法改善“上热下寒”的症状,起效时间比单纯温阳缩短了一半。

所以说,调理阳虚可得多留个心眼儿,不能盲目地就吃附子理中丸。如有不适,一定要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应用,今天就分享到这里,我们下期再见!

4 阅读: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