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国试飞新型无人战斗机
2024年12月18日,美国奎托斯公司完成了其研制的“塔纳托斯”无人战斗机的首次试飞工作。据悉,“塔纳托斯”无人战斗机集成有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可以完成各种高风险的作战任务,从而,降低飞行员在驾驶战斗机执行这些任务时的伤亡风险。根据奎托斯公司的计划,其将在未来6-12个月内,继续开发“塔纳托斯”无人战斗机的能力。同时,根据该公司的说法,美国空军将是“塔纳托斯”无人战斗机未来的潜在用户之一。
2.美国海军授予诺·格公司一份用于开发新一代核战指挥机的合同
美国海军近日宣布,已授予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一份价值35.49亿美元的合同,已用于在E-130J飞机上整合相关的TACAMO(即:“指挥与行动”)任务系统。E-130J飞机是美国海军用于替换现役E-6B“水星”飞机的新一代核战指挥机,其主要任务是为美国的海基核威慑力量提供空中指挥和控制支持。据悉,在E-130J飞机的TACAMO任务系统中,将整合包括柯林斯航空公司的极低频通信系统等在内的分系统,而本次合同涵盖的飞机数量包括三架工程开发样机,最多三架的系统验证测试样机以及六架生产型机。
3.台湾陆军接收首批M1A2T主战坦克
台湾媒体报道称,台湾陆军已经接收了首批由美国生产的M1A2T主战坦克,据悉,美国在今年交付给台湾陆军的M1A2T主战坦克数量为38辆,2025年则将交付42辆,剩余的28辆将在2026年完成交付。2019年,台湾向美国订购了108辆M1A2T主战坦克以及各种适配的弹药、设备和保障车辆。M1A2T主战坦克是美国专门针对台军需求开发的一种第三代主战坦克,是近年来M1A2系列主战坦克里的一款改进型,由美国通用动力集团负责研发生产,该坦克战斗全重约64.6吨左右,采用四人制车组乘员,配备有一门44倍身管长度的M256式120毫米滑膛炮,可发射KEW-A1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M830A1多用途高爆反坦克榴弹、IM HE-T高爆榴弹以及CA38反步兵霰弹,同时,应用了FMS出口版(复合)装甲,并配备了一台1500马力AGT-1500燃气轮机及一套X-1100液压全自动传动系统。
4.法国海军使用F21鱼雷击沉靶舰
日前, 一艘法国海军的攻击型核潜艇向充当靶舰的退役护卫舰“PM L'Her”号发射了F21鱼雷,并成功将其击沉。据悉,这是F21鱼雷配备法国海军后的首次实弹测试,也是法国海军“北极星”演习的重要环节之一。F21鱼雷是法国海军集团开发的一种既可用于反潜作战,也可以用于反舰作战的重型电动力鱼雷,其口径为533毫米,配备铝-氧化银海水电池,最大射程大于50公里,潜航航速可在<25节到>50节之间进行调节,最大续航时间为1小时,能在<10米到>500米的水深环境下进行发射,应用“光纤+主被动声自导”的制导体制,并配有一个重250公斤的使用PBX B2211高能炸药装药的高爆战斗部。目前,法国海军的“梭子鱼”和“红宝石”两款攻击型核潜艇,都已经全面配备了F21鱼雷。
5.立陶宛确认购买44辆“豹”2A8主战坦克
2024年12月16日,立陶宛国防部长多维列·沙卡利埃内在访问德国期间,签署了一份用于购买44辆“豹”2A8主战坦克的确认书。“豹”2A8主战坦克由KNDS公司生产,是“豹”2系列主战坦克的新改进型之一,其采用四人制车组成员,根据相应配置上的不同,战斗全重从61.5吨-64.3吨不等,其主武器为一门120毫米口径的L55A1式滑膛坦克炮,可发射包括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在内的弹药。
6.波兰采购MQ-9B无人机
外媒报道称,波兰向美国通用原子航空系统公司采购了三架MQ-9B“天空卫士”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将在未来承担包括情报、监视与侦查(ISR)等任务。据悉,MQ-9B“天空卫士”无人机最长续航时间可达40小时以上,可以根据任务需要,挂载多种不同的机载武器或设备。
7.美国海军第133 电子攻击中队成为第一个使用ALQ-249电子战吊舱的单位
外媒报道称,美国海军第133电子攻击中队目前已经成为了第一个在实战中部署和使用ALQ-249电子战吊舱的美军作战单位。ALQ-249电子战吊舱也被称之为“下一代干扰机”,其是一种电子干扰吊舱,其主要配备在美国海军的EA-18G电子战机上,该吊舱工作频段范围为30MHz~40GHz,能够干扰现役所有工作频段的雷达,与此前的与ALQ-99电子战吊舱相比,ALQ-249电子战吊舱具备更强的综合作战效能,因此,能有效提高EA-18G电子战机的作战能力。
8.乌克兰成功测试新一代无人战车
日前,乌克兰一家名为DevDroid的公司成功对其研发的Droid TW 12.7新型无人战车进行了测试,并公开了相关的测试画面,据悉,该车目前已获准交付给乌克兰军队使用。Droid TW 12.7无人战车是一种小型无人战车,其采用小型履带式车辆底盘,最大遥控距离为15公里,且应用模块化设计,可配备多种不同的武器或装备,如:射程1000米的12.7毫米重机枪(备弹300发的)等,并配备有多通道光电/红外观瞄系统等设备,能执行攻击敌方地面目标,巡逻,情报、监视与侦查(ISR)以及扫雷等任务。根据DevDroid公司的介绍,单台Droid TW 12.7无人战车的生产周期为45天,生产成本在26000-29000美元左右。
战略法令
1.美国空军部发布《基地基础设施行动计划》
2024年12月11日,美国空军部(DAF)发布了《基地基础设施行动计划》(I2AP),详细阐述了美国空军和太空军为适应大国竞争而重新优化其基地设施的计划。该计划由美国空军能源/设施/环境事务助理部长办公室、土木工程主任办公室、装备司令部(AFMC)、设施及任务支援中心(AFIMSC)共同制定,旨在为美国空军和太空军在未来十五年内修复和升级设施设定明确的总体目标、细化目标和关键行动,以确保空军和太空军两个军种能在危机发生时迅速、有效地部署力量,覆盖必要的作战范围,并以足够的强度执行任务。
根据《基地基础设施行动计划》,三大总体目标及其各自的细化目标包括:
总体目标1:确保基地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和升级与关键任务能力相匹配
细化目标:
到2030财年,实现通信系统、网络系统、航天港及其配套设施的现代化,以加强DAF关键设施的弹性;
到2030财年,改善机场、公用事业设施、油料设施、弹药储存设施、战略威慑设施的健康状况,确保它们都能达到或超过运行标准;
到2026财年,通过综合资源投资计划,规划和资助各类基础设施的发展和建设,确保关键武器系统能够按预定时间投入使用;
到2040财年,通过战略生活质量投资,改善军人宿舍和儿童发展中心的条件,增进军人及其家庭的福祉。
总体目标2:合理调整基地基础设施的规模
细化目标:
到2030财年,将DAF的资本重组厂房重置价值在2023财年经调整的基准的基础上降低3%,以减少DAF的运营成本;
专注于那些能够实现成本分摊或降低DAF运营成本的活动;
到2030财年,通过实施“未来航天港”(Spaceport of the Future)倡议来设计航天港基础设施,以提高航天发射和测试任务的效率和效果。
总体目标3:建设具有抗风险能力的基础设施
细化目标:
提升基础设施对蓄意攻击、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
到2030财年,执行关键任务的基础设施要实现“弹性能源评估框架”(REAF)80%的评分,利用创新技术解决方案强化基础设施,使其能有效预防和应对恐怖袭击、人为和自然灾害,并从中恢复过来。
防务报告
1.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技术阴影下的竞争》
2024年12月16日,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发布了一篇题为《技术阴影下的竞争》的报告。报告指出,科技的快速发展正在重新定义美国与其对手的竞争关系。在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威慑对手的手段不仅限于兵力态势调整,以及航母打击群和轰炸机特遣部队的部署,选择性地披露或隐藏特定的颠覆性军事技术和军事能力可能也是不错的选择。从高超音速导弹到军事人工智能系统,这些颠覆性军事技术不仅是能够直接用于实际作战的军事装备系统,也是极具影响力的威慑工具,这些技术的出现重塑了人们对军事力量的看法并改变了全球军力的平衡。因此,有关此类技术的选择性披露或隐藏也日益成为各国的有效威慑手段,而美国、俄罗斯和中国可能是使用此类威慑手段的典型国家。报告认为,在危机期间,某国披露其秘密军事能力的行为可能会有三点作用,分别是替代直接军事行动、降低边缘政策情况下的风险以及弥补战场上的不足。报告详细介绍了科技大发展时代的大国竞争现状,梳理了近年来比较典型的颠覆性军事技术披露案例,构建了用于分析此类案例的模型,探究了披露或隐藏颠覆性军事技术的作用,并为美国的相关政策制定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2.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发布《军事人工智能的偏见》
2024年12月17日,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一篇题为《军事人工智能的偏见》的报告。报告指出,军事人工智能系统的偏见在政策制定等过程中往往被忽略,该报告旨在为政府间机构就军事人工智能的讨论提供一份通用参考文件。
首先,报告探讨了军事人工智能偏见的定义,并指出目前就军事人工智能偏见的定义并未达成一致,但其大致可以被理解为“军事人工智能系统的系统性偏差表现,导致其根据社会特征(如种族、性别、能力、年龄、阶级和宗教等)做出不合理的行为”。
其次,报告指出军事人工智能的偏见有三大来源:社会偏见,数据处理和算法开发中的偏见,以及使用过程的偏见。偏见可能在系统的多个发展和使用环节中被引入,尤其是在数据的收集、处理和使用过程中。
最后,报告罗列了军事人工智能系统的偏见可能产生的人道主义后果,包括:错误识别目标;过多的意外平民伤害;对某些群体的过度监视或分析;在救助活动中对弱势群体的忽略和歧视;以及发现、纠正偏见和寻找偏见根源的困难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