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甲骨上契刻的文字,是1.1万年以前上山文化有虞氏使用的文字。
每一个文字,都承载着上万年以前中国有虞氏的生活和文化。
比如说“文”这个字,原本的意思就是人身上的纹身。

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甲骨文“文”字和有虞氏的“虞(夨)”很像,都画的是一个扬着脑袋的有虞氏人,只是胸口没有画成三角形罢了。

甲骨文虞(夨)字
在金文里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得更加清楚,画的是一个有虞氏的人,这个人的胸前纹着图案,有的纹个“V”字形的六字,有的纹个“五”字,有的纹个“口”字,有的纹个“心”字………

文字的文,原本来源就是这个人身上的纹身。至今还有很多人喜欢把文字纹在身上,比如这个: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上古时代的不同部落之间,都有着不同的纹身,是身份认同的重要标志。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看到不同的民族纹身图案是不一样的:
西双版纳傣族人的蛇纹、龙文,布朗族的几何图案和动物图案,基诺族的女纹小腿、男纹手臂,佤族胸脯刺牛头,手腕刺鸟,腿上刺上林,德昂族的手肘刺经文,景颇族的舞蹈中的文身,瑶族的以细眉为美的纹眉,侗族的一生一绣的纹眉,凉山彝族的少年纹身,布依族的老年男子胸口刺龙兽文身,壮族的道士文身,黎族妇女的文面文身,珞巴族的竹针纹面,鄂伦春的男女黥面如云台花状,台湾高山族的前额下颚的“乌鸦嘴”风格纹身。

我国大量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比如《山海经》、《礼记》、《管子》、《左传》、《墨子》、《谷梁传》、《庄子》、《战国策》、《史记》、《淮南子》、《说苑》、《汉书》、《后汉书》、《异物志》、《交广春秋》、《隋书》、《旧唐书》………等文献中,提到了盛行纹身的地方有“雕题国”“东方夷”“南方蛮”“越人”“吴国”“瓯越”“荆蛮”“雕身”……等等等等。
这些盛行纹身的地域如下图所示,正包含了1.1万年以前上山文化有虞氏分布的核心区。

创造文字的有虞氏是纹身一族
也就是说,1.1万年前创造了文字的有虞氏人,也是有纹身的。
而且,他们的纹身大概率是一个“心”字。
比如这个“文”字,人的胸口上就纹着一个“心”,远看像个牛头。


如今的佤族胸脯刺牛头,就很有点有虞氏纹身的样子,而佤族的基因为O2,正是有虞氏的基因!
据检测,75%的佤族人基因都是O-2M122。如下图所示。

佤族的基因大部分是O2
经查,佤族人的基因和有虞氏华族的基因相同,为O2,主要分布范围如下图所示:
O2-M122支系(原称O3-M122)是O-M175下最大的支系,最主要分布于东亚和东南亚,在中国和东南亚的汉藏、苗瑶语系中具有较高的频率。在印度次大陆及南岛语系中也有分布,但分布频率略低。O2-M122是中国最常见的单倍群,占汉族50 ~ 60%。

有虞氏基因分布主要范围
1.1万年以前,有虞氏生活在后来被称为吴越的长江下游,拥有高度发达的文字系统和天文观测能力。
天文的文,也就是文身的文。
如今很多人喜欢在身上纹青龙白虎等神兽,其实就是源于有虞氏对天上星座的纹身。

有虞氏的“虞”,后来就加上了白虎的纹身,说明白虎星宿也是有虞氏部落崇尚的星宿。
虞,騶虞也。白虎黑文,尾長於身。——《说文》
石家河文化在有虞氏特有的瓮棺中发现了大量玉雕,很多都是虎形,可以想见它们的主人生前一定也是身上纹着老虎。

“文明”必须有“文字”才算吗?我看未必,想象一下一群原始人坐在一起聊天:咱们先发明工具还是先发明文字?要不然先解放思想吧!。“文明”有广义狭义之分,“文字是记载文明的工具”,它怎么能指文明呢!
没有秦始皇书同文,哪来的华夏文化的延续 ?!
文字的作用只是记载,没有文字也可以发展文明,只是没办法流传而已。而且历史长也不见得是好事
文字是文明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