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也是人体的消化代谢脏器之一,胆囊可以浓缩、储存胆汁,帮助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另外胆囊的粘膜还可以分泌一种粘液,能够帮助保护胆道的黏膜,避免导致将黏膜溶解。
胆汁能够分泌缩胆囊素,加速胆囊的排空,帮助胃肠的消化。日常如果不注重饮食的健康,很容易导致胆囊发炎,进而就会影响到身体的健康。患有胆囊炎以后,除了要积极治疗以外,还要在日常饮食上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来了解一下,患有胆囊炎以后身体会出现哪些不适症状。
1、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的患者体征并不会特别典型,通常会出现胆源性的消化不良,厌恶油腻的食物、嗳气、胃部有灼热感、上腹部闷胀等。
当结石移动以后梗阻的症状能够消失,病情会随之好转。胆囊的区域会出现轻度的压痛和叩击痛,如果胆囊积水比较严重的话可以发现光滑圆形的囊性肿块。

2、急性胆囊炎
部分急性胆囊炎的患者在摄入大量油腻的食物以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感,因为高脂肪的食物使胆囊收缩,平躺时很容易使小胆石进入或是嵌顿在胆囊管内,患者就会出现右上腹持续性的疼痛,疼痛感会愈加剧烈,甚至还会放射以后右肩背部,同时还会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在进行腹部检查时右上腹呈现饱满的状态,胆囊区域的腹肌处于紧张的状态,同时还会存在明显的压痛和反跳痛。

胆囊炎的患者日常应该如何饮食呢?
1、减少摄入高脂肪的食物
日常尽量避免食用高脂肪的食物,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奶油、羊肉等,这些食物会刺激胆囊不停的收缩,就会分泌大量的胆汁,进而就会诱发胆囊炎。为了能够满足身体对于营养物质的需求以及维持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可以适当的多吃一些面食米饭水果等,不要盲目进食。

在食物的选择上要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尽量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减少对胆囊的刺激。平时还要摄入一些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奶类、蛋类、豆类等,这类食物能够帮助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对于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

2、控制胆固醇的摄入
日常如果摄入过多的胆固醇,会使胆汁中胆固醇的浓度升高,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摄入的胆固醇要低于300克。平时要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这样能够帮助保护胆管上皮的完整性,修复受到损伤的胆道。

由此可知,在患有胆囊炎以后,身体会出现以上这些不适的症状,一旦发现这些症状,要及时就医治疗,还要改善日常的饮食习惯,具体的可以参考上文提到的。
另外日常还可以适当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这类食物能够促进胆盐的排泄,抑制胆固醇的吸收,降低血脂的含量,保持胆固醇正常的代谢,降低发生胆结石的几率,同时还可以加速肠胃的蠕动,促进体内毒素废物的排出,对于病情的恢复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