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族:戈壁红柳

守望自然 2025-02-05 11:36:34

没有风的日子,不论是大树还是小树,都岿然不动,枝叶也不会发出声响。但一只鸟儿却不甘寂寞似的,突然飞向一丛低矮纤细的树木,并落了下去。它踩得那些细小的叶片哗哗作响,枝条也掠起一团幻影。待它在枝条上站稳,那幻影复又落了下去。那团幻影在起落之间,涌起一层红色波浪,引得那只鸟儿扭头去看。

那涌起红色波浪的树木,是红柳。红柳是一种并不高大、也不壮健的植物,且非常安静。如果赶上恰当的季节,便能看到一片红柳皆安静伫立,让人觉得,它们虽然没有浓妆艳抹,却要将戈壁沙漠当作舞台,表演一番寂静之舞。

红柳耐旱、耐寒、耐水,经刈割和折断后,可迅速恢复原状,因生存不易,常常是孤独中的艳丽,寂寞中的风景。红柳长出的第一年,枝叶为绿色,至翌年便变红,之后愈长颜色愈红,至枝叶蓬茂,便彤红似火。

红柳的枝叶会跟随季节变换色彩,先是白中透粉,后又粉中透黄,接着是黄中透红,到最后则红中透褐。红柳一年的生命,就这样在色彩的变化中度过。至于它们为何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谁也捉摸不透。那些密密匝匝、盘根错节的红柳,或许就是语言,在诉说着一切。

红柳虽是成片生长的植物,但牛羊马却不吃其枝叶。原因是戈壁沙漠中的植物多含碱,其枝叶有咸味,动物们不喜欢。但红柳早先就被人类发现并运用,多制成钎子,用作烤羊肉串。用红柳钎子的好处有二:其一,就地取材,极为方便;其二,在缺盐的年代,其枝上的咸味可增加口感。如今已不缺盐,人们却习惯了红柳烤串纤子最长、肉块最大的风格,吃时用双手举起,颇为豪迈。

因其枝条柔软,红柳还多被用于编织篮子、筐子和农具等。有人垒墙,将红柳枝放入泥土中,多年后那墙不裂不斜,后因房屋老旧拆除,掘开土墙,里面的红柳枝依然完好如初。

红柳虽好看,却并不友善。有人为其鲜艳动心,伸手去摸,不料红柳丛中有蚊子,手背上马上落了一层。听闻南疆有人在开春时趁着没蚊子,将一棵红柳盘折一番,待其生叶泛红,有马儿吃草来到那株红柳跟前,怪叫几声后便转身离去。它似乎知道那株红柳好看归好看,但里面有蚊子,便不敢靠近一步。

关于红柳,历史上也有趣闻。纪晓岚被发配乌鲁木齐后,曾在九家湾居住。据载,他居处有树木、池塘和花草,日子过得颇为自在。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不少新疆趣事,其发生地大多在今乌鲁木齐周边,如燕儿窝、南山和水磨沟等。他记录“小人儿”一事,按照今日方位,在妖魔山一带。当时,牧马者经常看到一尺左右的小人出现,男女老幼一应俱全。在红柳吐花时,小人便折断柳枝盘成小圈戴在头上,然后成群跳舞,发出像唱歌一样的呦呦声。有时,小人会趁人不备潜入帐篷偷食物,被发现后就跪下哭泣,放掉后,小人走几步便要回头看看,等走远了,便大步跨山越涧而去。谁也不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居于何处。众人猜测,它们非木魅非山兽,也许是僬侥国的小人。因它们极像小孩,又喜欢红柳,便被称为“红柳娃”。

当地县丞有一日视察牧场,捉一小人带回制成腊干,细看,其胡须、头发、眼睛等与人一模一样。纪晓岚好奇,随士兵进山,见红柳枝上有东西蹦跳,遂捉之,果真是小人。士兵们将其置于掌心观之,小人虽小,却吹胡子瞪眼,对人怒声责骂。细看,小人手脚齐全,神态活灵活现。少顷,它们见怒骂无效,便改为哭泣,其声如婴儿般让人心颤。众人于心不忍,遂将那小人放之。它们从红柳枝上蹦跳而去。

听了这些故事后,我每在新疆见到红柳,总疑惑其枝条发出了颤响,且蹿起从未见过的什物。其实那枝上并无一物,皆为心念。一次,确实听得红柳丛中有声,便探头向里张望,不料有一红柳枯枝将腿刺伤,疼了数日。

之后见了红柳,不再有任何心念。

原载《人民日报海外版》。

0 阅读:0

守望自然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