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北平上海天津的末任市长面对新中国做出了怎样选择结局如何

南莲看过去 2024-04-27 18:50:33

人民解放战争末期,北平、天津、上海陆续获得解放时,国民党旧政权在当地的末任市长分别是刘瑶章、杜建时、赵祖康。

这三人面对新中国做出了怎样选择,后来的结局如何?

实际上,他们在人民解放军围城时的政治态度,就已经决定了他们后半生的道路和命运。

不妨看看盘点:

刘瑶章

国民党北平市的末任市长刘瑶章是河北人,19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5年加入国民党。曾任国民党训练委员会主任秘书、指导处处长,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民党第六届中央执委,河北省临时参议会议长,1948年6月就任北平市市长。

1949年1月,当傅作义将军宣布和平起义时,刘瑶章选择了赞同和追随起义。

新中国成立后,傅作义将军被任命为国家水利部部长,毛主席为支持傅作义将军工作,指示说:“凡是傅部长提名的人,我们都要用。”

傅作义被中共领袖的真诚所感动,很快推荐了两位民主人士参与水利部领导工作。他推荐的一位是原国民政府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家张含英,另一位就是旧北平市长刘瑶章。

张含英被任命为水利部副部长,刘瑶章当上了水利部办公厅主任。

刘瑶章不仅为和平解放北平和北平市政权的顺利移交做出过贡献。在新中国政府机构工作也表现很好。后来历任水利部参事、水利部顾问等职。是第二至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团结委员会副主任,中央监察委员。

抗美援朝时,他积极报名参加,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公路工程第一大队副大队长,入朝参战,因功受到奖励。他担任全国政协委员30年,积极参政议政,向港、澳、台和国外亲友宣传祖国现代化建设成就,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进行了不懈努力。

刘瑶章1993年逝世于北京。

赵祖康

赵祖康是著名的公路建设专家、市政规划专家,也是公认的中国现代公路事业奠基人,享有“詹天佑铁路,茅以升桥梁,赵祖康公路”美誉。

他是上海松江人,1900年出生,从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毕业后,曾在韶赣国道、广东建设厅公路处和广西梧州工务局任职,后赴美国康乃尔大学进修道路和市政工程,并在纽约州公路处任实习工程师。

在留学回国后,他为中国道路标准、车牌标准、全国公路规划制定以及人才培养等方方面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抗战期间,任民国交通部公路总管理处处长、交通部公路总局局长、战时运输顾问。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国西北、西南大后方三条主要公路干线,并参与开辟战时主要国际通道滇缅公路。

抗战胜利后,赵祖康在上海市担任工务局局长,1949年5月,人民解放军包围上海之际,国民党的上海上海市长陈良逃跑前,临时委托赵祖康代理上海市市长一职。

赵祖康本来也有机会逃离,但他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政策影响下,毅然选择留在上海迎接解放。

在此期间,他接受中共地下组织的指示,积极主动维护城市社会治安、恢复交通秩序、确保市政部门的档案财产免遭破坏,并协助解放军军管会顺利接管城市,在历史中留下了闪光的亮点。

上海解放后,赵祖康历任市人民政府工务局局长、市政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局长、市人民委员会委员。1949年9月被邀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了新中国开国大典。

1954年之后,他曾先后当选为第一届至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至第七届上海市人大代表,第八、第九届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一至第四届上海市政协委员、常委,第五届市政协副主席。1981年12月,被增选为民革中央副主席。1987年被推为第八届民革上海市委会名誉主任委员,第七届民革中央名誉副主席。

早在1957年1月,赵祖康就被任命为上海市副市长,直至1967年2月。此后在1979年12月,上海市七届人大二次会议上,他再次被任命为副市长至1983年4月卸任。成为唯一一位间隔十余年两次担任副市长的党外人士。

1989年赵祖康90寿辰时,当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曾亲往祝贺,称他为“年高德劭,功在上海”。

赵祖康1995年因病逝世。

杜建时

提起杜建时,很多人可能在特赦战犯的故事中见过他的名字,知道他曾是国民党天津市末任市长、被特赦战犯之一。

的确,杜建时在国民党内担任过一些重要角色,曾任中央军校江西分校主任、第九战区高级参谋、南京陆军大学教务长,国防研究院主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中将参谋,国民政府参军处参军等职位,颇深受蒋介石赏识。

1906年出生的杜建时,是天津武清人。先后就读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预科、东北讲武堂北平分校。1926年起投入东北军,当过炮兵教导团连附、连长、营长。

九·一八事变爆发,东北军撤往关内。蒋介石在南京创办陆军大学,面向全国招生,赵祖康进入陆军大学学习,后赴美国学习军事。

抗战时期,美军驻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访华时,他是蒋介石随从翻译,还参加过多次中美英最高层会谈。1945年夏,他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参加了联合国成立大会,1946年10月任天津市市长。

任天津市市长期间,他先后接应国民党第一军、第六军、第四十九军、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第七十一军、第五十军等通过海路在秦皇岛、葫芦岛登陆,开往东北打内战。他还筹集地方财力,构建大型稠堡1000多个,小型稠堡群500多个以及其他城防工事,准备抵抗解放军进攻。

平津战役前夕的一天,杜建时老友李烛尘来访,动员他向解放军投降。杜建时顽固地说:“我受国民党和蒋介石多年栽培,不能忘恩负义,我又是军人,军人是不能投降的。但可以尽最大努力,将天津完整地交给共产党。”

据说蒋介石也曾通知杜建时可以离津,并两次派飞机来接他,杜都让飞机空返。

天津解放前夕,杜建时以市长的职权,有效保护了一些工厂以及政府档案等资料···。

1949年1月14日,四野刘亚楼将军指挥解放军部队对天津守敌发起总攻,经过29个小时激战,全歼守敌13万,天津城防中将司令陈长捷也当了俘虏。

就在陈长捷、秋宗鼎、刘云瀚、林伟俦将领被俘时,杜建时带着天津市府的大印和名册,来到解放军军管会投诚。

但杜建时也作为要犯被关押在保定监狱,七年后移送北京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教育改造。期间,他虚心学习马克思主义和毛主席的著作,接收新思想,世界观发生了改变。1961年12月被特赦释放。

他曾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会委员,文史专员、军事组成员、第六届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还曾担任政协港澳台工作组负责人,在香港回归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贡献。

1989年11月,杜建时在北京逝世。

衷心感谢各位朋友阅览《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欢,可点击“订阅”或“关注”。我们共同赏析历史趣闻,回忆历史往事…(声明:文中参考资料和配图均源于网络)

0 阅读:39

南莲看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