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曾在我家吃住两年,后来他做了局长,见面一次后我将他拉黑了

一介退休老干部 2025-04-05 11:22:55

文:告别旧时光(素材:唐文青)

1989年9月,我在县城的一中读高二文科。当时学校的宿舍改建,我的同桌于修盟因为在街上找不到合适的地方住宿,因此,他每天下晚自习后,都要骑自行车回家。

他家离学校有八公里左右的样子,在一次吃饭时,我给父母说起了同桌的事,谁知我话音未落,父亲就焦急地对我说:“让你同桌住咱家吧,你那张床,两个人也能睡得下,再说天气以后越来越冷了,每天他骑车往返,那也太辛苦了!”

我家在县一中的斜对面,步行也就五分钟的时间,于是,我把父母的想法告诉给了同桌于修盟,三天后,他带着棉被,住进了我家。

于是,从那时起,我和同桌于修盟每晚挤在一张床上,一起熬夜复习,晚上一起回家,早上一起到学校,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时光。

母亲心疼我们,每晚下了晚自习,总要给我们俩各煮一碗热面,外加两个鸡蛋。

有一次,于修盟动情地对我父母说:“叔、婶,谢谢你们对我这么好,将来如果我混好了,一定会报答你们!”

父母则笑着对我同桌于修盟说:“孩子,我们也没付出什么,你和小青(我的乳名)只管安心学习!”

论成绩,我和同桌的关系都不错,于修盟成绩基本在班级前三,而我在前十,我和他的差距主要是在英语方面,每次考试,他的英语都在九十分以上。

1991年七月的七八九三天,是我和于修盟最为难忘的日子,三天考试结束后,他到我家拿被子回家,当时我们俩感觉考试发挥得还不错。

一切正如我们所预料的那样,当年的八月下旬,我们都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考上西南政法大学,我考上了淮海工学院。

大学四年,我们书信不断,寒暑假回家也总聚在一起,像兄弟一样。毕业后,他去了上海工作,我则回到老家的县城,进了事业单位,日子平淡安稳。

起初,我们还常联系,可后来他升了职,再后来当了局长,消息就渐渐少了。

偶尔在朋友圈看到他出席活动的照片,西装革履,笑容标准,和记忆里那个抢我被子的少年判若两人。

2024年7月,父亲查出食道癌,县医院的主治医师,是我家远房的亲戚,他建议父亲去上海治疗,同时,也把那边医生的联系方式给了父亲(那医生和我亲戚是同学)。

于是,我请了假,带着父亲坐车赶往上海,在那个熟人的帮助下,住院手续办理得也比较顺利。

打开住院部病房的窗户,我朝着远处观看,忽然,我脑子里闪出一个念头——当年的同桌于修盟在上海工作,这么多年没见了,挺想他的,我何不趁这个机会,和他见一面呢!

于是,我试探着给他发了一个信息——老同学,我如今在上海,想和你一起坐坐,你方便吗?

大概过了二十分钟的样子,我收到了他回的信息信——我今天要组织会议,有点忙,要不你明天过来吧!同时,他把自己单位的定位发给了我。

第二天,我安顿好父亲,便叫了辆的士,朝着他的单位驶去。

一路上,我的内心特别激动,我不知道见面时,是两人紧紧地拥抱,还是他握着我的手久久不放。

到了于修盟的单位门口时,在门卫室登记时,那名保安对我说:你和我们局长啥关系?

我说,是老同学。门卫连忙打电话上去:“于局长,门口有你的同学在这里!”

过了一会,于修盟来到门卫室,他的模样变化很大,只是他始终没有任何表情,看到我,他点点头说:“你跟我去会议室坐会吧。”

在会议室里,他全程用带着上海腔的普通话,讲他的事业、他的成就,以及他成为局长过程中的一些成功案例,从始至终,他也没问我这次来上海究竟是来做什么。

临别前,我才提起父亲住院的事,他惊讶了一下,然后说了句:原来是这样啊!

随后突然站起身,从钱包里抽出两百块钱,塞给我说:“老同学,这是我的一点心意,别嫌少。”

那两张钞票皱皱的,我愣了下,还是接了过来。

十一点整,他的电话响了,他立刻起身:“老同学,真的很不好意思,有领导要来,我要亲自接待,要不咱们有空再聊吧。”

我知道,他是在下逐客令了。

我识相地向于修盟告别,他则一边打着电话,一边朝着自己的办公室走去。

我和他在说话的前前后后,他连一杯水也没倒。

我特别沮丧地回到医院,父亲问我去了哪里?

我说:”在这里待着有点闷,我到楼下的周边走了走!“

我想,我如果把看于修盟的事情如实告知的话,父亲一定会非常伤心。

当天晚上,我果断地拉黑了于修盟。我并不是一个狭隘的人,因为我心情里清楚,那些与自己生命再也没有交集的人,就无需再联系了。

生活中,对于一些你朝思暮想的同学和朋友,与其相见,不如怀念!

0 阅读:0

一介退休老干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