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评▏五绝《清明祭》解评

燕南飞文化 2025-04-12 08:10:40

清明祭

家国同怀念,

故园春草青。

清明添细雨,

网上点繁星。

这是一首题为清明祭的五律,有诗友张老师作出如下诗评——

今天这个日子,所有人都在怀念,那么怀念什么呢?作者没说,他说家乡的草已经变绿了。然后又转到清明添细雨,最后一句讲的应该是是在网上祭祀。

这首诗吧,属于一个典型,写格律诗思维没打开之前的一个典型症状。

以绝句为例,起承转合正好四句,大多数绝句都可以稍微套一下。

但是如果把这首诗套进来,就可以看出。起句,家国同怀念,中规中矩,但是也算点出了这清明节的一个特性。但是,注意,这里的标点符号是逗号。这一句没完呢。起句家国所有人都在怀念,怀念什么呢?就要引出承句,点明你要怀念什么,说故园草青青,哦~想家了。说老家的草已经绿油油的了。

再接下来,转句了,说清明节下雨了,但是,原句用了一个添字,清明添细雨,这个添字没办法理解,太突兀了。为什么是清明添细雨了?这个添在哪里?是在思乡的基础上添的吗?添细雨表达了什么呢?作者没说。他说网上点繁星,是网络祭祀吗?那你是在表达对网络祭祀方便快捷的认可吗?那你用清明添雨这种标准的淡淡愁意境干毛?

通篇读完了这首诗意向就很乱,可能作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表达什么,标准的因为写而写。凑个合律合韵的四句而已。

当然写格律诗入门都会经历这个门槛,得先入门。需要说的一点是,不光要写,还要磋磨修改,诗是改出来的,写一百首不如改好一首。

你认可吗?我不完全认可。

张老师所言,未必尽然。

评价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存在较为严苛和片面之处。

从其指出的问题来看,部分观点具有参考价值。比如关于诗中意象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认为“清明添细雨”中的“添”字较为突兀,解释不够清晰,以及整体意象的组合略显混乱,这的确是在诗歌创作中需要注意和改进的地方。

然而,对于一首入门阶段的格律诗,或许不能过于苛责。对于作者而言,可能在表达和构思上还不够成熟,但不能简单地认为是“为写而写”“凑个合律合韵的四句”。

在入门阶段,能够做到格律基本合规,并且尝试表达一定的情感和主题,已经是一个好的开始。而且,诗歌的理解往往具有主观性,作者可能有自己内心的独特感受和想法,只是在表达上未能完全清晰地传达给读者。

同时,强调“诗是改出来的”这一观点是正确的,但也不能因此否定作者初次创作的尝试和努力。对于初学者,更应鼓励其在不断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中逐渐提高。

综上所述,这位诗友的评价有合理之处,但应更具包容和鼓励的态度来看待这首入门阶段的作品。

以下我是对这首题为《清明祭》的五律的理解诗评:

从意境营造来看,诗的前两句“家国同怀念,故园春草青”通过“家国”这一宏观层面的怀念,与“故园春草青”这一微观、具体的景象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又充满生机的氛围,既有对家国的共同追思,又有对故乡春天景色的描绘,形成一种情感与自然的交融。

在表达手法上,“清明添细雨,网上点繁星”运用的是一种借景抒情的方式,“细雨”增“添”了清明时节的哀思氛围,而“网上点繁星”则反映了当下时代在网络上进行祭奠的新方式,富有时代特色。

韵律方面,整首诗格律较为工整,读起来较为流畅,具有一定的音韵美。

从主题和情感来看,紧扣“清明祭”这一主题,既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时节的尊重和怀念之情,又融入了现代元素,体现了时代的变化对祭祀方式的影响,同时也传达出在这个特殊日子里人们深深的思念和缅怀。

不过,这首诗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整体表述相对较为平淡,缺乏令人惊艳的词句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在深度挖掘清明祭祀这一主题的内涵和情感张力方面,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总体而言,这首诗能够清晰地表达主题,在意境、韵律和手法上有一定的可取之处,但在艺术表现力和深度上尚有进步的潜力。

图片

0 阅读:0

燕南飞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