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省的西南部,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有一处神奇的少数民族居住区,它的名字叫恩施。恩施的地名是怎样来的呢?据同治《恩施县志》记载:“明设施州卫,雍正六年称施县,雍正七年改称恩施……”恩施之意,即雍正皇帝恩赐于施县之名,故名恩施。现如今恩施的全称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其首府驻地恩施市,地处鄂、湘、渝三省(市)交汇处,全州面积24060.26平方千米。目前全州户籍人口为400.25万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壮族等29个民族。
历史记载,土家族的先民与古代巴人有直接的亲源关系。关于土家族的来源有两种主要说法:其一是古代从贵州迁入湘西的“鸟蛮”的一支;其二是唐末至五代初年(约910年前后)从江西迁居湘西的百艺工匠的后裔。在史籍中,湘鄂西一带的土家族被称为“土人”、“土民”等,而在清末的地方志中,才开始使用“土家”这个名称。这其中湖北省是土家族分布的重要省份之一,湖北省的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来凤、鹤峰、咸丰、宣恩、建始、巴东、恩施、利川等县市,以及宜昌市的长阳、五峰两县。
土家族在湖北省所生活的区域大多是山区的丘陵地带,而且海拔多在400-1500米之间,这些地区山岭重叠,岗峦密布,主要的山脉有武陵山、大娄山、大巴山等。土家族的婚俗中的“哭嫁”是土家族婚俗中最具人情味的文化特色,土家族的节日和庆典活动也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女儿会”被誉为“土家情人节”,是土家族青年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盛会。一般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二这一天,就是传统的“女儿会”吉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全恩施州性的民族节日。
但在解放前,土家族还不是一个单一的民族,最开始的土家族被称为“毕兹卡”,意思是“本地人”,尽管土家族他们有着自己的语言和文化,但在1956年10月之前,他们还没有自己的民族名称,1956年10月,通过国家民委的民族识别工作,土家族才被正式确定为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从而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而随着时间的发展,土家族在湖北省的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土家族的文化和传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发展。
土家女儿会的起源与一个古老的爱情故事有关,土家族有一位美丽动人的盐池女神,她爱上了巴务相,也就是当时的廪君。传说巴务相是土家族的祖先,因为骁勇善战统一了五个部落而被推选成为五姓部落的首领,人称廪君。盐池女神看到年轻英俊的廪君,便向廪君表达了爱意:“此地广大,鱼盐所出,愿留共居。”这句话的意思是“地大物博的巴蜀之地,盛产鱼盐,愿君可与我一起生活于此”,廪君面对美丽动人的盐池女神,也心生爱意。但阴差阳错,廪君却错杀了盐池女神,而盐池女神化身为清江蝴蝶崖。
清江是湖北省独有的第一大江,它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的齐岳山,流经恩施与宜昌两市州后汇入长江。清江是土家族的母亲河,土家族的女儿会就是土家女儿节,土家女儿节是偏僻的土家山寨中与原来的封建包办婚姻相对立的一种恋爱方式,是恩施土家族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婚姻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以集体择偶为主要目的的节日大盛会。这样的“女儿会”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这样的土家女儿会已沿袭了300多年,正是因为“女儿会”的自由恋爱方式,所以被誉为“天下女儿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