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广州车展。
广州车展从来都被看作是车企的“年终总结”,所以选择在广州车展前夕,对依附于车企的汽车媒体们做一个总结,是再合适不过了。
从上半年北京车展上雷军、周鸿祎的“创始人IP”带来的泼天流量,超越一众汽车媒体在汽车圈引起的震动;到成都车展出现的汽车媒体“机酒荒”,嗅觉敏锐的人发出悲鸣:汽车媒体已经江河日下。
真是这样吗?是,但又不是。
不可否认的一点,眼下正是汽车行业大变革的时期,车企无论是在战略思维、产品定义还是营销传播方式上都在经历剧变。汽车媒体不可能不受波及。
如果说从2014年到2024年的十年,是传统媒体分化成自媒体,进而自媒体占据主流地位的阶段。那么2024年后,自媒体也许将进入新一轮的分化。
01 车企需要什么样的媒体
如何分化?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需要回答另一个问题:现在的车企更需要什么样的媒体?
其实很多车企大佬已经身体力行的做出了回答。
无论是前面提到的雷军、周鸿祎这些早已在科技圈功成名就的流量IP,又或者是像魏建军、尹同跃这些年过花甲的老汽车人走进直播间,以及还有成群结队“触网”的各家车企的中高层管理者。
车企需要更多且更有性价比的渠道,真正触达消费者。
并不是说车企过去就不想接触消费者。在传统媒体时代,能够触达消费者,影响消费者购车决策的主要渠道是4S店和传统媒体,但后者基于自身调性,以及与车企合作关系的原因,往往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TOC。消费者看似通过媒体突破了信息茧房,实际上是困在了另一个由媒体制造的信息茧房里。
及至自媒体发展的前十年,一批草根自媒体的崛起,这个局面看似有望改观。随着大量“德高望重”的传统媒体转型成为自媒体机构,传统媒体的风气也换汤不换药的进入了自媒体圈。
但是随着新能源兴起和价格战开打之后,引发的几个现象值得关注。
一是媒体环境在发生变化。圈内圈外海量自媒体的涌入,充斥着整个车圈。媒体间对流量的争夺,往往随着车企间的舆论战愈演愈烈,甚至失去了为消费者提供购车决策和建议的初心。
二是车企营销传播方式正在发生变化。社交和短视频平台的活跃,致使信息茧房被突破,消费者获取的信息从过去“有限”的“精选”,变成了如今的“海量”和“良莠不齐”。车企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和销量压力。这些都迫使厂家需要更直接的渠道触达消费者,影响消费者。
三是价格战导致车企开始需要学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过去车媒圈那种以论资排辈的圈内媒体影响力为依据,靠拉帮结派,裙带关系所获得的投放,往往动辄百万但投放效果往往不成正比。
这时候,真正在民间有影响力的媒体,反而显得更具价值。
我愿意将此称为汽车自媒体2.0时代的到来。
02 汽车自媒体的2.0时代
2.0时代更看重的是对用户的影响力。
如何考量用户影响力?客观、公正的立场和态度,良好的媒体素养,这本应该是所有媒体的本分,自然无需多言。
理性上来说,榜单是一个可供参考的量化依据。从感性上,则是观察一个媒体是否能够常年累月坚持站在用户角度“说人话”,与用户产生必要的价值观共鸣,并最终对用户心智产生影响。
但我想强调一点的是,这种价值共鸣并不是靠简单蹭一个热点,抛一个拉偏架,制造对立的话题,甚至擦个边形成的“价值共鸣”。那些靠制造舆论愚弄用户获取流量的,毫无价值可言。
2.0时代也并非完全反主流,反传统。
三大汽车垂类平台上注册的汽车媒体,再算上短视频平台、社交平台,至少动辄2、3万家。其中,由传统媒体转型而来的,具有传统行业影响力的媒体充其量数百家,但他们获得的媒体投放往往占据了总量的绝对大头。这在2.0时代的背景下,显然不具合理性。
因为更多从底层出来的媒体,因为没有传统背景,即使内容浅显,也往往更具鲜活度,更容易触达到用户。
在行业影响力和在消费市场的用户影响力之间,车企将要重新做出权衡,寻求更加务实有效的营销传播和投放。从趋势上讲,具有民间用户影响力的媒体将有可能因此成长起来,并最终形成新的行业影响力。
这对于广大肩部、腰部及以下汽车自媒体,但凡不是想捞一波快钱就跑,或是坐等被环境淘汰的,这是唯一能够抓住的机会:
简而言之,沉下心来做内容,专心做用户影响力。很难,但值得。
借用大领导的一句话:“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其实这句话用在汽车内容创作者身上,你会发现也是同样适用。
结语:
从北京到成都,2.0的变化趋势已经隐约可见。这与汽车行业的格局变化趋势相吻合,国产替代合资,纯电领先燃油,本质上也都是C端取向替代了过去的B端取向。
接下来不管是还在跑步入场的媒体人,还是身处局中,或者已经黯然出局的媒体人,都将会成为这一变化的见证者。
广州车展,也许就是这个汽车媒体江湖变革的一个转折。(文/优视汽车 老炮)
注:配图来自网络,权利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一并感谢!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优视汽车的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