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执政后,大力整顿朝政,奖励生产,惩办贪污,使新建立的清王朝渐渐强盛起来。当时,南明政权虽然已经灭亡。但是南方有三个藩王却叫康熙帝十分担心。
“三藩”原为清初所封的三个汉族藩王,都在清初的统一战争中立有较大的功勋。除了镇守云南的平西王吴三桂外,其他两个均已由其子孙袭爵,他们分别是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之信(尚可喜之子)。
吴三桂在云南昆明杀掉南明永历帝后,就被清廷晋封为亲王,坐镇云贵一带。而耿仲明、尚可喜则率军帮助清军迅速荡平了广东以后,分别坐镇福建与广东。吴三桂在当时降将中的威望远远高于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人。
耿仲明父子相继病死后,由其孙耿精忠袭爵。到顺治末年,南方事实上已是“三藩”的天下,并构成了三方鼎足之势,与地方割据没什么两样。当然,其中实力最强的,就是吴三桂。
当时,吴三桂拥有旗兵五十三佐领,绿营兵六七千。他原来的部将又分别担任陕西、贵州提督与四川总兵,所谓“四方精兵猛将,多归其部下”。他自己在云贵一带圈占民田,广征关市,开矿铸钱,经济与军事力量同样雄厚。清政府的法令约束,在吴三桂这边根本不起作用。
康熙帝知道要统一政令,三藩是很大的障碍,一定得找机会削弱他们的势力。正好尚可喜年老,想回辽东老家,上了一道奏章,要求让他儿子尚之信继承王位,留在广东。康熙帝批准尚可喜告老,但是不让他儿子接替平南王爵位。这一来,触动了吴三桂、耿精忠(耿仲明的孙子),他们想试探一下康熙帝的态度,假惺惺地主动提出撤除藩王爵位、回到北方的请求。 这些奏章送到朝廷,康熙帝召集朝巨商议。许多大巨认为吴三桂他们要求撤藩是假的,如果批准他们的请求,吴三桂一定会造反。 康熙帝果断地说:“吴三桂早有野心。撤藩,他要反;不撤,他迟早也要反。不如来个先发制人。”接着,就下诏答复吴三桂,同意他撤藩。诏令一下,吴三桂果然暴跳如雷。他自以为是清朝开国老臣,现在年纪轻轻的皇帝居然撤他的权,就非反不可了。于同年十一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为掩盖其私心,盗用“复明”名义,在永历帝的墓前假惺惺地痛哭一番,说是要替明王朝报仇雪恨,伪称拥立前明“三太子”,自任“兴明讨虏大将军”、“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 他又派人跟广东的尚之信和福建的耿精忠联系,约他们一起叛变。这两个藩王有吴三桂撑腰,也反了。历史上把这件事称做“三藩之乱”。与此同时,吴三桂还邀约台湾郑经共同讨清。
反清檄文中提到了“朱三太子”,说是“刺股为记,寄命托孤”。在北京,果真有个人叫杨起隆,以“朱三太子”为号召而起义了。当时谣言四起,人心惶惶。有意思的是,天地会后来也拥戴朱三太子,对吴三桂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康熙四十五年左右,天地会首领、浙江大岚山的一念和尚(俗名张念一),也奉“朱三太子”为名起义,结果一样失败了。“朱三太子”在山东蓬莱县李家,是已年老的教书先生,康熙四十七年被拿获。
“朱三太子”朱慈焕在明末尚是一个小孩,后来当了和尚,在浙江又还了俗,娶了妻。到他被捕时,已是一个垂垂老者,哪里还有什么精力去搞谋反活动。所以他被押到杭州后,在审讯中这样辩解说:“七十年来,改易姓名,冀以避祸,今年七十五岁,血气已衰,鬓发皆白,尚敢有谋反之事乎?”那个一念和尚也坦白说:“原是假他名色,以鼓动人,委实不认识他。”看来,这个老头实在是无辜被连累了。但朝廷却以其“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的理由,将朱慈焕及其子嗣全部杀害。后来,雍正在《大义觉迷录》中也说:“从前康熙年间,各处奸徒窃发,动辄以‘朱三太子’为名,如一念和尚、朱一贵者,指不胜屈。”
康熙十三至十五年,吴三桂进兵湖南,耿精忠、尚之信在福建、广东举兵,台湾的郑经渡海进兵泉、漳、潮,广西、四川、陕西也纷纷叛清,一时声势浩大,震惊朝廷,大学士索额图提出杀掉主张撤藩者的头,取消撤藩令。
年轻的康熙果断地决定,先派兵集中打击势力最大的吴三桂,然后再慢慢对付耿、尚。康熙下令剥夺吴三桂“平西王”的爵位,杀其子吴梦熊于北京。军事上迅速制定了一套作战计划,讨伐吴三桂。任命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统率八旗劲旅前往荆州,与吴军隔江对峙。又命安西将军瓦尔喀率骑兵赴蜀,大学士莫洛经略陕西;命康王杰书等率师讨伐耿精忠。又命副都统马哈达领兵驻兖州、扩尔坤领兵驻太原,以备调遣。
康熙玄烨依据时局,运筹帷幄,以湖南为主战场,坚决打击湖南的叛军。辅以陕、甘、川线和江西、浙东东线,三个战场相互配合,把叛军分割开,同时对西北则采取稳定策略。陕西提督王辅臣,态度暧昧,叛而附,附而又叛,甚至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康熙以极大的耐心争取他,表示“往事一概不究”,极力安抚,终于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把王辅臣争取过来,保住了陕西,使吴三桂打通西北的阴谋未能得逞,清军得以腾出兵力增援南方。清廷又利用耿精忠同郑经的矛盾,多方招抚耿精忠,不久耿归附清廷,清收复福建。尚之信也于康熙十六年五月降服,稳住了广东。
康熙十七年三月,战争已持续了六年,局势日蹙。六十七岁的吴三桂为了稳定日益低落的军心,在衡州称帝,改国号为“周”。吴三桂采取了一系列开国的措施,大封将相功臣,制定新的历法,在云、贵、川、湖地区举行乡试;在衡州建造宫殿,并于衡山设坛,准备举行郊天大礼,接受部下的朝贺,不料适逢大风雨,典礼就草草结束了。这一招并未起什么作用,他坐困衡州,一筹莫展,八月病死,部将迎其孙即帝位,改元洪化,退居贵阳。
康熙十八年清廷先后平定湖南、江西、陕西、四川、广西,大军进取云贵。康熙二十年,清廷三路大军会师,围攻昆明,十月城破,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势穷自杀。三藩之乱终告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