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六七十年代的中小学课本,很有意思!】

妙人儿 2025-03-23 10:24:09

(原创)

教材的选材,根据不同科目,应该是将最优美的文字、最前沿的发现,最真实的历史事件,最具代表性的科研成果呈现给莘莘学子,它应该是以国家的大政方针为基调,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科技进步,使学生能够了解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我们国家的教材编写,时代特点非常浓厚,大约5年左右,读者就能体会到编写教材的政治思想,编写逻辑,编写内容,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甚至编写走向、路径,依据的政治观念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往往会在封面设计的特点上就能充分反映出来。文革时期的教材,强调无产阶级革命,强调阶级斗争,强调“三忠于”——“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因而就有了相当浓厚的时代特点。

文革时期的中学课本,不管是语文,还是数学,甚至化学、物理,其封面都极具鲜明的时代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政治元素突出。封面上通常印有革命领袖的“最高指示”,以及领袖的画像或照片,如毛泽东的语录和形象,以突出政治导向,体现对领袖的崇拜与追随。二是政治标语与口号:带有强烈政治色彩的标语和口号也是封面常见元素,如“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抓革命、促生产”等,强调当时的政治理念和斗争方向。三是艺术风格独特。色彩运用方面,很少用彩色封面,一般都是淡黄做底,然后用红黑两种颜色构图,红旗、伟人像、以及闪闪的金光,多采用红色,象征革命、热血与激情,代表光辉、神圣,以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政治氛围。

这个时期的封面画,绘画手法大约有三种,有的类似于版画,有的类似于漫画,有的类似于图案画,但不管是版画、漫画,还是图案画,都以写实为主,人物形象多高大、英勇、充满激情,如描绘工农兵形象时突出其坚毅的神情和强壮的体魄,以传达积极向上的革命精神,形象带有一定的夸张。而这些绘图所反映时代主题一般有三种,一是突出阶级斗争。部分封面会展现阶级斗争场景,如工人阶级批判“走资派”、学生批斗“反动学术权威”等,强调阶级斗争在当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二是体现生产建设。一些封面描绘了工农业生产建设的场景,如农民在田间劳作、工人操作机器等,体现“抓革命、促生产”的方针,反映当时对生产建设的重视。三是强调革命运动。如红卫兵进行“破四旧”“大串联”等活动的画面也会出现在封面上,展现当时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场景,凸显学生群体在文革中的作用与地位。

课本所涵盖的内容,也是“政治挂帅”。一度时期,扉页就是主席像,第二页是“四个伟大”,一般为林彪的手写体:伟大导师、伟大领袖、伟大统帅、伟大舵手,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语文书里,会有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和《愚公移山》,当时称为“老三篇”;英语书里,第一课,往往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 Long live the Communist Party!”(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也可能是“The East is red, the sun is rising. In China, Mao Zedong was born.”(“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也可能是“I love Beijing Tiananmen. The sun rises above Tiananmen. Great leader Chairman Mao guides us forward.”(“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至于历史地理,物理化学,除了扉页有领袖像外,内容中,能插上主席语录的,都插上了主席语录,如“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或者“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之类。

1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