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林落叶岁云秋,一世英雄寂寞收。
林帅适合驰骋疆场,在枪林弹雨中施展才华,实现自我。
他身体不好,性格仅适合打仗。
战争年代的林,在个人事业上,其实算是幸运的,因为早早遇到了伯乐、贵人,年纪轻轻就有平台施展才华。毕竟他23岁就当上了军团长。
粟裕军事方面才华横溢,和林相近,刚参加革命时,两人的起点也差不多,但很快拉开了距离。
南昌起义时,粟裕是警卫班班长,林是连长。但两个多月后,朱德陈毅所率南昌起义余部在江西安远县的天心圩整顿,队伍也进行了整编,林继续担任连长,但粟裕升为了连指导员。
因此,南昌起义时期,在上井冈山前,可以说粟裕和林都是连级干部,是平级,站到了同一起跑线,真正拉开距离是在井冈山上见了毛委员。
后面,林被大幅度提拔,从主力团团长飞到军长,再到军团长,施展空间越来越大。而粟裕直到解放战争时期才有足够的施展空间,而有了施展空间的粟裕真如大鹏展翅。
也许有人说,粟裕在红军时期能力不够,其实不然。粟裕从警卫班长干起,相继升任营长、团长、师长,红四军参谋长,红十一军参谋长,红七军团参谋长等职。每个职位都是凭本事得来的。就军事方面,不管从个人天赋、悟性,还是从实战经验来看,他都是足够优秀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年纪和资历都浅于粟裕,但被快速提拔和重用,21岁就已经当上了军团长。
红七军团最强盛时,人数也就六千人。红军一个师也有几千人。粟裕和寻淮洲一样都担任过红军师长。
1930年,粟裕出任红12军65师师长,不久改任64师师长,首次步入师级干部行列。这一年寻淮洲也升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
但粟裕此后似乎陷入了一种古怪神秘的魔咒,再也难以上升半步。整整五至六年间,他所任职的单位不停变换,职务却几乎静如止水,停滞不前,总在师长与军团参谋长之间徘徊。而寻淮洲两年后成红21军军长,仅过两个月再升红7军团军团长。
红七军团还是偏师是小军团,粟从红四军、红一军团这样的主力混到偏师,而且还是偏师的配角,成为了边缘将领。
红军时期提拔慢,重用不够,这影响了粟裕,使之推迟了绽放时间。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主力重心都移向了东北,华东、中原(突围,领头一个能打的都没有)缺乏优秀的军事大才,粟裕才能出头。以至于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这个时期的粟裕用一鸣惊人和一飞冲天来形容都不为过。也因此奠定开国第一大将地位。
那么,说到这里又引出那个热门话题!粟裕可以授元帅吗?依本人之见,既可以又不可以。网上很多人喜欢盲争瞎争。
说不可以授元帅,因为他没有成元帅,十大元帅中没有他,以结果论之。很多人持这观点,即“结果论”,从而说粟裕资历不够,更有甚者狂言授20名元帅也不会有粟裕。
其实,这也是偏激。粟裕也可以授元帅,虽然没有评上没有授。同一军衔并不代表相同的资历、职务、战功等。没有评上,也不等于完全没有资格,评有一个过程,有初评入选名单,大将初评名单就有十五人,被刷下来的那几个人就完全没有资格?因为结果没评上?
还有,譬如,大将里面,王树声和许光达仅正兵团级,特别是许,资历很浅,也评了大将。假如他没有评上大将,用结果论之,完全归结于资历浅这些原因,大将名额增加到20个也不会有他?这当然是片面的。
由因到果并不等同由果到因。
林是科班出身,有学术背景做支撑。粟裕确实有才华,但是还需要历练
[墨镜]也有好处 就是远离中央独自带兵在浙西作法 开发了各种技能包 400人能大闹天宫
林是科班出身,粟同毛主席一样,是自学成才,并且,粟的部队始终处于险恶的境地,稍有失败,必然全军覆没,所以,粟及部队必须奋尽全力,全力以赴,才能置之死地而后生。
黄埔给林彪加分了如果粟裕也是黄埔出身,你看看,绝对的元帅
粟总是在战争中成长起来的,红军时期并不算出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开始独挡一面,新四军一师师长时期走向成熟,解放战争大放异彩。
粟总,主要是淮海战役
性格使然。会用兵,但招兵带兵的个人魅力要弱一些,地道的参谋长
林是帅才,粟是将才。
元帅,自古以来是文官武将,粟裕的战绩,确实是元帅之才[静静吃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