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上海展不论是新品数量还是观展人数都非常可怕,我几乎是每个展台都没办法第一时间听到想听的东西,总得在旁边等一会儿,甚至我出于无奈第二天早上八点半就去蹲乐彼和Softears的新品(前一天晚上排号排了50多人,我直接原地放弃)。比起往年的展会,这次的2024上海展也是我给各种新品给出高分评价几乎最多的一次,如果大家觉得看长文太累的话也可以移步WB@李凌佳琦 看分条的报道。
还是老规矩,展台的顺序基本上就是我逛展的顺序,因此像展位比较靠里的品牌就在文章的尾部、靠前的一般都在上部。本文的文字听感描述部分都是围绕新品为主,大家可以翻阅我过去写过的其他城市展会结合一起食用,没有写到的展台可能是没有新品展出、可能是之前报道过、也可能单纯的是没有来得及听,还望海涵,如果有没有聊到的产品大家也可以私信或者留言提问。本次展会的参考前端为NiPo N2,耳塞为Noble Kublai Khan Prestige+PW Meet Agains、SeeAudio 白夜ACG版原线、UM Mest MKIII+Effect Audio Fusion1,如果展台上听到的声音有明显的异常,我会用展台自己的搭配进行二次试听。
水月雨这边仨新品,听了其中两个。
梦回这个tws虽然说沿用了老的ID设计和充电仓,但把技能点给点满了,蓝牙5.3、优秀的降噪与环境声模式、致敬Walkman的配色、还有全新升级的手机APP,而且这次能够支持到LDAC和LC3编码,但这些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它的13mm全频平板单元是第一次使用在TWS上、且第一次用就具有极高的声音完成度,可以说是一个卷死自家Alice的东西,高密度、动态优秀、该有的低频量感也不用担心。
大都会这个头戴算是大惊喜了,在展会之前我甚至都没看到啥烟雾弹就直接亮相,而且拿出来的并不是什么半成品工程机,声音已经足够的完善,现场搭配的菊花台是那种偏现代声、精致的风格,我趁没人的时候拿去对面钰龙的展台试了下,声音潜力真是够高的,能够把乐园和启明星的优点给都结合了,低频的部分有力、有轮廓感,声音线条清晰又富有韧劲,结像的形体感适度、不是启明星的那种略纤细的路子,但高频的鲜活度和空气感又没有丢失,这个头戴一出,我甚至都没那么期待水静电了......
OA的旗舰定版了,售价12999,声音走的是厚润高密度路线,声音能量感会像中频有所倾斜,比之前的工程机进一步增强了氛围感和人声浓度,牺牲了一定的纵深,适合那种喜欢中频突出、人声能够得到凸显的用户,信息量应该是这价位最顶的那个,硬素质层面比较遗憾的就是声场。
另一个低价位的流行塞,声音完成度我一直都评价很高,是比较符合市场主流口味的通透清甜走向,总体相对均衡、素质也不俗,售价1680,有种小水银的感觉。
AAW三个新品,我比较喜欢的是2圈4铁的那副,卖2300左右,声音绵密厚润,声场不大,类似于ASH那样偏包围感,动态倒是很好。
1圈1平板那副音色有点怪,我怀疑样机出问题了,整个结像也在脑后,这个大概是千元档,另一副1圈3铁是中低频HUFI流行向,我感觉问题就是过于浓了,如果收一收刚刚好,定位比平板那个略高一点。
ET这边两根新线,都是油浸工艺,我特别喜欢蓝色这根银线,醇厚宽松、暖但不糊,声场也非常大,铜线的音色有点近似拉斐尔但底子更松弛一点,价格的档位可能是在四五千,蓝色的这根更贵一点,接插件还没有设计好,就不拍了。
和声力的一个100mm超大尺寸平板旗舰,价格未知,一耳朵胜过G200没啥悬念,目前声音还是比较紧,需要做点减法,增加松弛感和横向宽度就很完美了 ,外观不是最终版,暂时只是套了个G200的壳儿来试听。
Fathom,六单元动铁,售价8180,声音比较平、偏均衡的那种,无功无过,我反而觉得这种声音在CFA家族里好像不太多见,非常好推。
丰达的9980元的TH808,黑胡桃木材料,灵敏度只有96dB,但现场居然搭了个AK的ca1000t,而且是用单端推,显然不是很合适,听着很干薄,看撤展前有有没有机会拿去别的台机展台试一下。
七赫兹的平板混合单元耳塞定版了,声音3k内,广州展的时候是那种偏厚、结像很肉的路子,很HUFI,现在的定版的声音具备一个正常的硬朗程度、结像层次,总体也还是有很好的厚密感,是略流行向的杂食。
Onix这边俩新品,一个纯音播放器,大概四五千价位,9039dac,非常简单好用的操作逻辑,能盲操的那种,而且屏幕不论是正着还是反着,操作逻辑也不受影响。这台机器的声音是有点类似Miracle那种的路子,通透、精致、动态很有力道,和他家这个尾巴的风格倒是反过来的,小尾巴的声音更偏向于Mystic的底子,音色厚润、安定、有带点模拟味儿,千元级价位我还挺推荐的。
dd家这个电源线也整活儿,设计了个快拆装置,可以让用户自己更换插头插尾,可玩性很不错,而且还不是那种特粗特硬的路子,和我的范登豪小主流差不多。
海贝和FAudio的联名款耳塞,还是动圈耳塞,大家也知道海贝龙哥、FAudio的Ken Lee都是搞了很多年动圈的人,不论是从技术还是调音审美都在行业里是属于很有分量的那种级别,我这两位好兄弟其实私交多年后这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首次合作。技术上,12mm的镀铍振膜与锂镁合金球顶并不是什么好驾驭的东西,但在结构层面有着FAudio家三重声学腔室的专利加持,让这颗单元发挥出了很高的上限。
在上次广州展的时候,我说它的声音和R82的走向是比较像的,两段延展很强、声音开阔、线条分明,是属于偏器乐的那种路子,但最后定版的声音其实会更倾向于FAudio家的风格、甚至在中频的醇厚度上有了Major大神圈的那种路子,声音增强了醇厚度、安定感。但最后1688的价格我只能说是疯批、暴杀,桃子和我说这个价格是前天晚上他们临时决定的,原本是打算定3000,直到早上发布会的时候还在改PPT的文字。你如果认为这是营销噱头,那有机会耳听为实一下就知道了,Project Ace的Ace,真的不是白叫的。
继R6Pro2以后,海贝再次在便携播放器的设计层面玩出了新花样,非常有科技感、有棱有角的路子,而且在一千多元的价位就用上了四颗DAC矩阵、晓龙665、A类放大等特性,不少人表示看到配置就已经打算下单了,甚至是买来当个转盘又如何,这才几个钱啊?但R4的声音并不是“买机身送音质”,虽然我个人认为声音水平还是低于R52,但R4的风格是更偏现在年轻发烧友喜欢的那张路子,比较接近R63代那张干净清甜、线条分明的路子,虽然是A类放大,但并不会像R52那么沉稳,而是更活泼一些。 另外,R4还有一个迷笛音乐节的定制版,会用AB
类放大来增强续航能力,针对摇滚音乐做特调。
FD5这个机器,我是真的担心有人因为它的形态和设计而低估它的音质,要知道这货现场居然敢搭配T1二代这种头戴来做参考,很多高阶的台式机都不一定敢说自己能推好这种吃推力又吃控制力的东西。FD5是一个年轻化的、有桌搭倾向的产品,但音质却让我很意外,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真的太太太烫了,但声音是那种真正能发挥出典型甲类音色的路子,非常的润泽清甜、驱动上限也高,我建议大家平时如果不是推特别难搞的东西还是不要轻易开A类模式长期使用。
图1是铄耳近期一个已经发布的产品Cazenda4,1圈3铁,声音素质很好、比较全面的器乐向,我个人觉得调的有点太紧了,如果能接受有这种锐度的声音会觉得很爽,否则可能觉得不耐听。图2的这个我挺喜欢,单元没有透露,声音非常的松弛、声场很好,价格在三位数。
本次展会个人最喜欢的东西之一(虽然我几乎不用小尾巴),七彩虹这个钛版M2是更加蓬松的声音、声场也更舒展,我认为不论古典还是人声的质感都是正面提升,价格暂时还不知道。
终于听到了UM家传说中的U六万,这次单独弄了一个展房提供试听,之前看到一些不好的风评,但可能还是带着一些定价的滤镜看待的,单纯从声音上来看的话我找不到什么黑点可言,很符合UM的审美、素质也绝对够高,也不是一些曲线选手说的那种拉了8K峰就强行拉分离度的声场,声音的舞台感呈现是很自然的、在空间拉大的同时是有对应的结像厚度提升的,完全不空旷、很丰满,而且它的声场居然是那张往前铺开的路子,你可以理解为是把大部分常规耳塞的声音结像总体位置给往前推了、完美摒弃头中效应和纵深不足的问题,音色层面保留了类似FS那种的醇厚绵密,和群星的风格有明显区分。它的声场特性,你听的歌曲录制水准越高、越是能体现出来,从它切换到我的kkp以后感觉整个声音窄了一圈,有点难受。
飞傲的几个新品,有迭代款、有高阶版、有功能进阶版,我说几个很值得关注的。
首先是K19解码耳放一体机,颜值很高而且能竖着放,2颗9038Pro、8路THX AAA 788+、8W输出功率,能够支持31段专业级高精度无损PEQ,售价8999元。如果觉得飞傲R9的功能不适合自己、想要个更加纯粹一些的高阶机器,这个算是K9Pro用户等来的真旗舰了,而且声音方面因为走的是专业路线,比较的监听、中正。
M23是M11Plus的迭代款,铝合金版售价为4499元,不锈钢版售价为5499元,造型方面没有什么变化,还是蜂巢造型,AK4191EQ+AK4499EX,配备了之前已经实践过的台机模式,声音风格算是把M11Plus和M11Pro两代的音色给做了结合,一方面底子更像M11Pro平衡口那样的干净、硬朗,但中频的部分有类似M11Plus那样的圆润化打磨,只是避免了M11Plus的那种偏暗和软的路子,中端价位其实我觉得是飞傲最精髓的机器,可兼顾普通爱好者、又有一定的推力上限来迎合专业发烧友,M23这次的完成度还是蛮高的,过两天发文章和大家聊。
飞傲的很多塞子、比如FH9、FX15、包括FA19这个东西可能并不符合一些大家对飞傲调音的理解,是那张宽松柔顺、空气感很足的路子,从风格上非常适配类似KA13、M11系列的播放器,而FA19这次的味道虽然没有FH9那么浓,但弱化HUFI感、增强素质也是高阶产品的要求,我觉得尤其是非常值得飞傲自家的播放器用户关注。
SP3这个音箱,是我卧室那套PC的主力有源音箱,应该是同体积的有源音箱里低频最好、流行化调教最好的,这次升级了一个带蓝牙的版本SP3T。
EA这边听了俩东西,一个是新的code24C,一个是他们成为新的Lime Ear是总代理后的Anima第二代。
code24C的声音我就参照一下之前听过的code23来聊一下,大家记得区分版本,紫色的是Limited版,蓝色是普通版,紫色的声音是更加“传统”的,就像code23那样比较偏中频、凸出人声的质感,但24C的声音比23要蓬松温暖一些、声场的保留也更充分,据说普通版的声场更好、声音更有层次,但如果按照官方描述的话,我可能觉得限量版的声音更值得玩,挺有辨识度的,作为纯铜线而言也具备一个现代型的素质,信息量密度什么的都很不错。不过,这两个的售价还是原版的更高,6000元,毕竟是增加了镀银材料的、素质也更全面,人声党们我觉得紫色的性价比更高,3800元即可。
Anima作为Lime Ears家的旗舰型号,这次的迭代我感受到的是一个风格的巨大转变,老版的Anima声音轻柔细腻、醇厚度高但在密度层面没有什么压迫感,当时搭配P6Pro听抒情人声那叫一个绝,但这次的改版把声音改的有点那种硬核欧美向摇滚的路子,速度感强、线条略锐、中频做了点拔亮的痕迹,声音口味重了不少,高频部分有强烈的金属感,如果说原来的版本非常的恬静醇美的话,现在就有些暴躁了,听欧美摇滚的可以试试看。
平头佬这边有个新品,现在算是定版了,大概四五千价位,展会现场一开始搭配的是平头,我觉得声音有点糟糕,又糊又刺的感觉,但不排除也有人喜欢这个风格,我个人觉得不戴套或者用硅胶套的声音刚刚好,因为他家以前都走的是那种HUFI模拟暗声路线,这次的素质倒是很全面了,是高端平头塞市场一个可以和凯声家旗舰掰掰腕子的东西,平头爱好者非常值得关注一下。
乐彼这边EA4电子管耳放可以说算是把E7的风头都给抢了,而且乐彼这种品牌做胆机的一些思路和别家也不太一样,能把底噪和麦克风效应的抑制做到极致、同时还保留胆味儿,而且乐彼这次居然把一些细节体验层面的东西给做的很好,比如在切换增压模式的时候会自动平衡音量大小从而避免炸到耳朵,AB类的切换做了不同的档位点。现场排队听的人实在是太多,我就粗略听了一下,EA4的这种胆味儿和P6Pro上那种味道有很大的区别,如果在乐彼自家机器里找个参照的话,其实就像是E7那一卦的,声音干净、线条分明、但电子管给它额外赋予了一层柔顺度,而且听我的KKP是没感受到底噪的,暂时还不知道驱动头戴的上限如何。
E7现场带过来的是普通版而非精挑版,也就意味着没有音色模式的切换,总体风格没变、和我之前听过的工程机感受相差不大,是比较参考向的高素质音色,希望下次有机会能听到精挑版。
niuniu audio的新版旗舰耳放首次亮相,可以说是整个品牌升级以后的首款产品,而且出了和达音科的联名版本。niuniu家的耳放实力是有口皆碑的,甚至不少用户等货等一年都不介意,有种被牛爸的硬实力给PUA的感觉......他们的放往往是走的那种硬素质奇高、却主打乐感的路线,在高频部分的鲜活度极佳,图里这款的定位应该是在一万多元,和他们以往的风格近似,外观部分并没有完全定版还有待修缮。
逛大厅区域的用户很可能错过熊猫视听这边一桌子的狠货,尤其是这个来自Raal的铝带振膜耳机,自带一个能够用于转接功放的适配器,声音方面也许是有着总司令直热式A类耳放的加持,潜力肯定是打开了,呈现出了一种近似KK那种开放式头戴的恢宏空间感、但细腻度和人声温润感裹挟着极高又不具备刺激感的密度,声音比Sus那种毛茸茸的质感还多了一层暖意,正好现场的CD里有一张我平时常听的齐默尔曼年轻时演绎的肖邦钢协,这种温暖流畅的声音非常罕见,就是这七万多的售价、以及暂时未知的驱动力需求(都配功放转接了,估计是不好搞),我暂时也不敢贸然推荐,大家有机会去熊猫试听的话一定要试试,感谢强叔多次安利我来听这套搭配,听遍了整场的便携产品以后确实非常洗耳朵。
山灵这边,说一下仨东西。
首先是纯音系统的M5 Ultra,采用了AK4191+4499EX方案,是一个声音层面背刺自家M6ultra的东西,能够达到超过1W的输出功率、而且声音风格近似自家M9Plus那种醇厚硬朗的底子,动态水平也不逊于自家M7,也算是一个同价位牙膏挤爆了的产品,在没有开放式安卓的前提下,大量的供电资源可以完全分配给音频硬件的部分,是一个非常适合单纯追求声价比的用户的选择,而且山灵其实早在开放式安卓没有流行起来之前就有着大量开发纯音系统的惊艳,比如M5s那种Linux、比如M3s那种滚轮式操作,这套系统的易用性还是非常不错的。
ME600这个塞子我个人感觉不是很好看、反正内部人士吹这个设计怎么怎么样,臣妾get不到啊喂,双生物振膜动圈和三枚动铁单元的配置,外科材料用上了316L不锈钢和铝合金镀金。这塞子略凸出了一点中频、中低频的部分存在一些混响增益,有氛围但不会淤积的那种底子,蛮典型的流行调教,优点是男女声的平衡性非常好,不偏科,但如果说是搭配的M5 Ultra这种动态和高频素质很好的机器,我认为可以听听电影原声、New Age这种类型的器乐。
SCD1.3这台SACD机我是真的爱,我自己现在家里已经用上了,同价位不是说没有对手,而是连竞品都没有,8K价位的具备完备模拟输出配置和丰富功能的机器,你能想到的它几乎都有,比如蓝牙、U盘本地播放、各种数字的输入输出,而且基于AK4191EQ+4499EX的这套模拟硬件虽然没有最终在耳机口给到平衡接口,实际的声音推力却非常大、音色也精致甜润,风格层面可以理解为是一个高阶版的、近似EC3那样的声音,这台机器我已经无法描述山灵有多高的诚意在做了,有SACD需求、且预算不够高的用户真的可以闭眼入。
这次展会全场我最喜欢的入门型号之一,来自天使吉米的4U,谐音For You,他家依然是在低端价位认真做着设计、具备普适性审美但又不落俗套,这次他们的这个产品增加了类似IE80的那种可以调节低频量感的旋转阀,有四个档位,基础的声底比他家之前的入门系列开阔、爆满很多,横向声场非常开阔,是那种分离度高但不干薄的底子,在500价位是属于大杀器了,可玩性、颜值、佩戴、素质都拉满的那种,他家也依然在坚持用这种透明、和腔体比较搭调的线,按理说换线的潜力应该非常大。
这是一个叫Artipcal的新品牌,蓝色和橙色的是同一个型号,圈静铁,而且是那种单元数量还挺多的圈静铁,具体配置不太记得了,卖8000多,外壳采用了一种叫超立体凝金工艺的技术,是没有面板的那种一体成型工艺,音色审美非常高,整体很宽松,中频的部分表达很绵密,同样也是密度高且不淤积的路子,没有犯很多新品牌常见的那种调音缺陷,而且极低频的部分给的很舒服,是那种给到了、但没有给的特别多的类型,对于流行乐的低频速度感和古典乐中大动态与下潜的需求能有一个微妙的兼顾。
另一个塞子的定位稍低一些,中频的音色听着和旗舰近似,但是拉近了点、更强调密度,是那种比较好听的、褒义型的“流行俗声”,听感相当油润,外观同样也很有辨识度。
ICE LAB的万华镜,一个我去年北京展时力荐的万金油型流行塞,再发一遍只是因为他家带这玩意参展N次以后终于有代理商了....明天开始应该能在电商平台搜到,感兴趣的可以了解下。
研音的一个10铁工程机,中频部分的风格会让我联想到他家之前的阿拉丁,听着非常顺滑、有一定厚润感的路子,当时听完我基本上没能给到什么意见,因为我确实不太喜欢在调音层面给厂家意见,只能说它在素质层面已经蛮全面、而且很协调,声音的润泽度贯穿全频段,非要挑毛病的话就是可能听感上略软了一丢丢,喜欢硬朗、框架很有结实的那种路子的用户不见得喜欢。目前价格暂时未知,是小几千还是大几千说不准,如果说这个配置这个声音能把价格给出一个惊喜数字的话,我应该很愿意单独给它开一篇。
图2很多人可能都认识了,See家的旗舰白夜,10铁4静电配置,其实原本See做这个型号的初衷可能是给大家一个态度,那就是我们这种二次元调调的牌子如果要做严肃器乐向的产品也能够做好,白夜的硬素质非常强悍,价格虽然在两万出头,但除了中频密度以外,其它的许多素质都能和我的Erebus掰掰腕子,我甚至觉得有些刻意削了中频厚度来营造更好的两端延展与极限的空间感。不过,白夜的ACG版调音倒是成了一个2W价位的小爆款,保留了不错的声场和信息量,削了两端延展、增强了中频油润度,而且这个油润的非常舒服、再浓一点就油腻了的感觉,戳中了不少流行党的喜好,我前阵子也悄咪咪做了一副私模,因为目前2W档位来说,白夜ACG版的调音确实存在它的不可替代性,能和它正面干一架的型号比比皆是,但能替代它的型号我好像还真想不到。
图1是一个See家纯人声向的旗舰,价格未知,它在调音层面的操作让我想到了老虎家的我杯茶,把中频的位置做的非常贴脸、结像肥大,然后把器乐推开、存在感弱一些,但它的音色和白夜ACG并不冲突,渲染程度小一些、但更为突出饱满度和气息的那种延展,能够适应更广的人声,比如爵士、民谣,应该是为了那些发烧过程中愈发往纯人声器材方向去靠的用户们。
Lynx,一个刚刚亮相的线材品牌,貌似只做铜线材料的线,外皮看着都是不加屏蔽层和外皮的绞合铜线,而且他们的线材对于调音理念的揭示完全符合线材本身的表现,共性都是特别注重空间感、结像的具象化表达、以及中正的同时略有一点往好听的方向去带的轻微染色,都基于这个所谓的“Lynx框架”来调音,从入门到旗舰的三款能够清晰感受到同样的声音审美下、对声音素质水准和上限的逐步抬升,很有兴趣哪天好好深入把玩一下。
qdc的一个新旗舰产品叫“皇帝”,1圈10铁4静电,国内售价2W出头,是一个古典乐权威感很强、杂食向的底子,但听着比V14显得要更有乐感,不论是低频的那种跳跃感还是中高部分那种略有点味儿的表达都和以往qdc的旗舰有所区别,人声的清甜感能够适应很多亚洲系女声的表达、甚至是日系ACG。虽然在低频方面没觉得比V14多,但可能得益于动圈的应用,它的结像形体感要比V14克制、却有着更好的那种打击感。因为我带的播放器本身推力很大,所以没注意到驱动力需求的问题,但不少朋友都说这个型号这次做的非常好推、而且下限很高,我感觉这是一个非常不那么“阳春白雪”的东西,非常照顾到了qdc原本的喜爱者与更广阔的市场口味,尤其是这标准的0.78插针真的是破天荒了,跟苹果用上C口一样让人震撼......
在金平面这边听了三个头戴,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分别也意味着价位、梯度的区分,正好也能看出金平面对审美、以及市场的态度,我印象中广州展应该是听过,但是对不上号。
最便宜的、也是最丑的那副,声音清亮、速度快、音色略干,拿来搭配现场ifi的那种台机就显然很不合适,但是如果听听ost、电音、一些狭义的日系acg应该又是很合适的,素质的表达很直给,如果搭个钰龙欧若拉之类的应该狠不错;偏圆的那一副就是很典型的暖声、模拟味、包围感强,声音顺滑流畅,但仔细听下来信息量和结像层次感也很好,挺符合我个人审美的;那个最贵的一副呢,比第二副的暖意弱一些、但依然算得上是微暖,结像很凝实、又有着厚度和韧劲,人声和器乐具备非常好的平衡性,声音非常高级,我挺可惜金平面这个牌子的,尤其是他们的头戴我感觉并没有在名气和保有量上匹配他们的产品力,不过这是一个从品牌方到经销商都很佛系的牌子,大家有机会的话还是推荐关注一下。
这应该是钰龙的第一台带网播的产品,售价8299,声音我只能说开了挂,完全不用担心因为网播功能的加入而有什么溢价,因为说白了就是增加串流功能、也没有做什么很丰富的操作系统,只是破天荒地加入了彩色的屏幕。ASURA的声音,一听就知道龙哥这两年在黑胶系统上交的学费估计都浓缩在这里了,它的调音痕迹其实很明显、但是又表达的很克制,比如这应该是钰龙家第一台具备非常宽阔的横向声场的机器、中频的音色依然甜美醇厚,却不会像DA1、DA11那样更多地强调密度,同样是好听的人声,DA11就显得比ASURA要沉重一些、ASURA听起来更轻盈一些,但和DA11比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那种低频的落地感、扩散感要弱化点,但总体而言,只考虑好听程度、声音的悦耳程度的话,ASURA这台一体机暂时是我心目中钰龙家的NO.1,试了隔壁的和声力、对面的水月雨、以及他们展台自己带的各种,没有一个搭配不让人惊喜。
凯声这边有个db1e的迭代款,几百块的样子,声音比之前要更全面,比记忆中的老版在低频的扩散感、还有整体的声场表达上都好了一截,这次我听完没有能给到任何的修改意见,价格还是在六七百价位。图2是他们拿来致敬CM7系列的一个型号,会做可换线设计,我当时感觉中空套下的声音比较怪,凯老板也没多说什么,下个工程机咱再听。
AFUL的真·旗舰,应该前前后后改了有两年了,他们官方声称是开发了四年,这次的声音我也不知道算不算完全定版,但展台工作人员还是问了我一些意见。素质层面我没挑出什么非说不可的毛病,但有一个点我不太喜欢,就是中低频有一些能量感的淤积、近似于驻波但没那么严重,可能会有人觉得这样一来密度很高、氛围很好,但我觉得有时候区分高级器材和普通器材的界限就是懂不懂得做减法,这个声音我听着没有第一次在广州亮相时那么高级,那会儿的声音是轻盈的、流畅的,现在的声音更为一板一眼、更有力量感,如果能够让中低频的能量衰减再自然一些,我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合格的旗舰,毕竟他们原计划的定价是几千元,而不是五位数的那个档次。
NA2 Mental,可以理解为晚上NA2+的金属调音,中高频比较锐利、棱角强、速度快,但低频同时又是很多、很有肉感的,这种对发烧友看来看似割裂的调音其实很符合金属乐的走向,售价和NA2+一致,都是1299。
RA15,老羊自称是一个偏哈曼的调音,但确实只是“偏”,比常规认知中的哈曼调音多了一些齿音、高频也多了一些棱角,不是单纯的复刻曲线,声音的中高频会更打得开、动态也很好,价格在499。
NM20,是NM2的换代款,搭配N2这种偏还原的机器会显得比较干涩、但素质是真的高,非常好的信息量和结像表达,听歌的话就别拿这个做第一考量了,售价是699。
PS:希望每个展台的工作人员都能像老羊这样快速讲解产品的命名、迭代关系、单元配置、价格、调音理念,真的省去很多沟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