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历代皇帝的长子都是谁?他们之中有多少人能够继位成为天子?

楼哥看明史 2024-07-22 10:55:55

前言:明神宗万历年间,为了给皇帝庶长子朱常洛争夺储君的地位,东林书院的创始人顾宪成提出一个理论“东宫不待嫡”,意思就是我大明朝册立太子,并不需要等待嫡长子的出生。

按照我国古代的嫡庶理论,正室所生的第一个儿子被称为嫡长子。如果在此之前已经有妾室生了儿子,那么这个或几个比嫡长子年龄大的儿子,被称为庶长子、庶次子。如果嫡长子在诸子之中年龄最大,那么就不存在庶长子,最多只有庶次子。

胡皇后与孙贵妃剧照

之所以有“东宫不待嫡”的所谓“我朝建储家法”,是因为当年明宣宗朱瞻基坏了规矩,把贵妃孙氏所生的庶长子朱祁镇册立为了皇太子。虽然他事后做了弥补,废黜了原配皇后胡氏,让孙氏进位中宫,但却给后世文官留下了“东宫不待嫡”的依据。

那么历代大明皇帝的长子都是谁呢?他们中间又有多少人最终做了皇帝?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盘点。

太祖长子:朱标

吴二年(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日,吴王朱元璋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随即册立吴王世子朱标为皇太子。

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田野,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命尔标为皇太子。—《明太祖实录卷二十九》

懿文太子朱标剧照

朱标,生于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九月,朱元璋长子,生母马皇后。身为老朱如假包换的既嫡且长的儿子,持某某野史论的请绕道,朱标从小就接受了最为严格的培养。

到了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的时候,朱元璋命群臣今后大小政事先让皇太子处分,然后再奏闻给自己。换句话说,此时的朱标就是大明王朝的常务副皇帝。在老朱看来,太子每天“听断诸司启事”,就是在实习,为今后做真·皇帝打基础。

然而很可惜,这位深受皇帝喜欢,群臣敬服的皇太子,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不幸去世,年仅三十八岁,谥曰“懿文”,祔葬于孝陵之东。

建文君长子:朱文奎

懿文太子去世后,朱元璋经过近半年的纠结,最终放弃了立子的念头,改立朱标在世诸子中伦序最长的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闰五月,朱元璋驾崩,遗诏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建文君朱允炆剧照

朱文奎,生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十月,朱允炆长子,生母皇太孙妃马氏。在整个大明王朝的历史中,朱文奎是唯一一个皇曾孙,因为在他出生之时,朱元璋还活着。

甲寅,皇曾孙文奎生,皇太孙允炆长子也。上曰:“十月数之终,又生于晦日。”命内庭勿贺。—《明太祖实录卷二百四十七》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文奎被册立为皇太子。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三日,燕王朱棣率领的靖难大军杀入京师南京,朱允炆自焚殉国,朱文奎则下落不明。

成祖长子:仁宗朱高炽

燕王朱棣,太祖第四子,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册封,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之国北平(今北京)。朱元璋驾崩之后,诸王之中伦序最长,实力最强的藩王,就是燕王,所以他也成为了新天子的眼中钉肉中刺。

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七月,朱棣在朝廷的极限施压之下,不得不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称“奉天靖难”。经过三年的苦战,燕军杀入京师,逼死皇帝,朱棣本人则在建文四年(公元1402年)六月十七日登基称帝,波澜壮阔的永乐时代就此拉开帷幕。

监国太子朱高炽剧照

朱高炽,生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十一月,朱棣长子,生母燕王妃徐氏。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闰八月册封为燕世子,在三年的靖难战争中有守卫北平城的功劳。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四月,朱高炽被册立为皇太子。

其后监国,所惠被下人甚厚,故天下咸属心焉。—《明仁宗实录卷一》

在朱棣巡狩北京,迁都北京,五伐漠北,忙得不亦乐乎之时,朱高炽一直默默地履行自己监国的重任,难怪很多人都说朱棣其实是这位监国太子的征北大将军。

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七月,朱棣在北伐班师途中驾崩,遗诏皇太子朱高炽继位,即明仁宗。

仁宗长子: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生于建文元年(公元1399年)二月,朱高炽长子,生母燕世子妃张氏。这个时间点,老爹朱高炽,二叔朱高煦,三叔朱高燧都在南京做人质,正是朱瞻基的出生,给了祖父朱棣继续斗争的勇气和信心。

先夕太宗文皇帝梦太祖高皇帝授以大圭,命曰:“传之子孙,永世其昌。”太宗皇帝拜受而寤,以梦告仁孝皇后皇后曰:“子孙之祥也。”已而宫中报上生,太宗皇帝、仁孝皇后心咸异之。—《明宣宗实录卷一》

宣宗朱瞻基剧照

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朱瞻基以“皇长孙”的身份陪伴皇祖朱棣巡狩北京。永乐八年(公元1410年),朱棣第一次北伐,朱瞻基奉旨留守北京。永乐九年(公元1411年)十一月,朱瞻基被册封为皇太孙,冕服如皇太子之制。

仁宗即位后,朱瞻基于永乐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十月被册立为皇太子。说起来朱高炽之所以能保住太子之位,还有朱瞻基这位“好圣孙”的功劳。洪熙元年(公元1425年)五月,朱高炽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瞻基继位,即明宣宗。

宣宗长子:英宗朱祁镇

朱祁镇,生于宣德二年(公元1427年)十一月,朱瞻基长子,生母贵妃孙氏。我们在本文开头已经说过了,当时宣宗的皇后是从皇太孙妃、皇太子妃一路而来的胡氏,所以朱祁镇的身份是庶长子,也是大明开国以来皇帝的第一位庶长子。

朕为天下之君,尔为朕长子。所以正国家之大本,承万年之天序皆在于尔,今赐尔名为祁镇。夫祁者,至大之义。镇者,安重抚定之道。—《明宣宗实录卷三十六》

英宗朱祁镇剧照

然而一来宣宗此时已经年近三旬,二来内有亲王造反,外有安南叛乱,亟需尽早确立接班人。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二月,尚在襁褓之中的朱祁镇被册立为皇太子。当年三月,胡皇后退位让贤,孙贵妃进位中宫,皇太子的身份也随即变为嫡子。

宣德十年(公元1435年)正月,朱瞻基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祁镇继位,即明英宗。

景皇帝长子:朱见济

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八月十五日,发生了震动朝野的“土木堡之变”。御驾亲征的英宗被瓦剌人抓了俘虏,扈从的文武百官以及京师三大营几乎全军覆没。

消息传回北京,当年的孙贵妃,如今的孙太后在百官的逼宫之下,不得不“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立庶子郕王朱祁钰为新天子。

朱祁钰与朱见济剧照

朱见济,生于正统十年(公元1445年)二月,朱祁钰长子,生母杭氏。土木堡之变后的北京保卫战,奠定了朱祁钰的威望和地位。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五月,朱祁钰强势易储,降封侄子朱见深为沂王,改立亲儿子朱见济为皇太子。

天佑下民作之君,实遗安于四海。父有天下传之子,斯固本于万年。此三代之圣谟,诚百王之懿范。朕长子序在伦先,宜正东宫,以明继体。—《明英宗实录卷二百十六·废帝郕戾王附录第三十四》

可惜天不假年,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十一月,朱见济夭折,年仅九岁,谥曰“怀献”,葬于金山。

英宗长子:宪宗朱见深

朱见深,生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十一月,朱祁镇长子,生母周氏。土木堡之变后,孙太后为了凝聚人心,册立时年不到三岁的朱见深为皇太子。

叔父朱祁钰即位后,朱见深随祖母孙太后一起居住于清宁宫,随即又在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被降封为沂王。怀献太子薨逝之后,由于朱祁钰别无子嗣,百官多次上奏请求复立沂王为皇太子,但一直被皇帝无视。

皇太子朱见深剧照

景泰八年(公元1457年)正月十七日,趁着朱祁钰病重,太上皇帝从南宫发动政变,在将弟弟废黜的同时,自己又重新登上了皇位。当年三月,朱见深被重新册立为皇太子,同时改名朱见濡。

上初名见深,至是更名见濡。诏书失写其故,颁行天下,人皆惊相问曰:“此非向所立太子乎?何名之不同也。”盖上为天下人心归向久唉。—《明宪宗实录卷一》

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正月,朱祁镇驾崩,遗诏皇太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

宪宗长子:无名氏

宪宗从小就经历坎坷,多亏孙太后的一位宫女:万氏,一直对他进行着精心的照顾。也正是这个原因,宪宗在即位之后,对这位万姑姑百般恩宠。甚至连还在蜜月期的皇后吴氏,也因为无端杖责了万氏,被宪宗直接废黜。

明宪宗与万贵妃剧照

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正月,宪宗与万氏的爱情结晶:皇长子诞生。这是普天同庆的大喜事,万氏也因此被册封为贵妃。按照英宗的故事原型,这位皇长子应该接下来被册立为皇太子,万贵妃也取代继后王氏,成为新一任皇后。

然而当年十一月,皇长子不幸薨逝,不但没到一周岁,甚至都还没有赐名。就连祭葬之礼,也都只能一切从简。

于是礼部议:“按《礼》八岁以下为无服之殇,祭葬礼仪俱合从简。”—《明宪宗实录卷三十六》

孝宗长子:武宗朱厚照

皇长子薨逝后,宪宗于成化七年(公元1471年)改立次子朱祐极为皇太子,可惜在位仅仅两个月也不幸夭折,年仅四岁,谥曰“悼恭”。

朱祐樘,朱见深第三子,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十一月被册立为皇太子。成化二十三年(公元1487年)八月,朱见深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祐樘继位,即明孝宗。

武宗朱厚照剧照

朱厚照,生于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九月,朱祐樘长子,生母皇后张氏,他也是历代大明皇帝之中,唯一由在任皇后所生的嫡子。和懦弱的父皇不同,朱厚照从小就展现了好武之心,这也为他登基后与文官集团的矛盾埋下了伏笔。

为学之暇,或闻其颇好骑射,以为克诘戎兵,张皇六师,亦安不忘危之意,弗之禁也。—《明武宗实录卷一》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朱祐樘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

世宗长子:朱载基

武宗登基以后,很快同文官们爆发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在使用太监刘瑾做自己的白手套失败后,武宗赤膊上阵,亲自统领边军出征,强行将兵权抓在自己手中。

正德十六年(公元1521年)三月,朱厚照驾崩,遗诏堂弟朱厚熜继位,即明世宗。朱厚熜,兴献王朱祐杬嫡次子,孝宗之侄,武宗堂弟。因武宗无嗣,故而按照《祖训》中“兄终弟及”的条文,让朱厚熜从封国湖广安陆(今湖北钟祥)赴京入继大统。

朕疾弥留,储嗣未建。朕皇考亲弟兴献王长子厚熜年已长成,贤明仁孝,伦序当立。已遵奉祖训兄终弟及之文告于宗庙,请于慈寿皇太后,即日遣官迎取来京嗣皇帝位。奉祀宗庙,君临天下。—《明武宗实录卷一百九十七》

世宗朱厚熜画像

朱载基,生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八月,朱厚熜长子,生母丽嫔阎氏。年近三旬终于有了儿子,朱厚熜大喜过望,随即大赦天下。

然而当年十月,朱载基便不幸夭折,尚未满两个月,追封为皇太子,谥曰“哀冲”。

穆宗长子:朱翊釴

哀冲太子夭折后,世宗于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册立次子朱载壑为皇太子,并在南巡承天府之际命其建国。嘉靖二十八年(公元1549年)三月,朱载壑去世,年仅十四岁,谥曰“庄敬”。

朱载坖,朱厚熜第三子,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二月册封为裕王。按照惯例,庄敬太子薨逝后,应该册立裕王为新太子。但不知是受惑于“二龙不相见”的说法,还是别的政治考虑,世宗没有再册立太子。

裕王朱载坖剧照

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十二月,朱厚熜驾崩,内阁首辅徐阶自拟遗诏,命裕王朱载坖继位,即明穆宗。

朱翊釴,生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十月,朱载坖长子,生母裕王妃李氏。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四月夭折,年仅五岁,追封为裕世子。

丙午,裕王长子薨。大学士严嵩等言:“亲王之子曰世子。今若称长子,是与郡王之子同也。乞特赐追封,庶于典礼为合。”上命追封为世子,其祭葬视世子已封者例。—《明世宗实录卷四百七十一》

穆宗即位后,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正月追封朱翊釴为皇太子,谥曰“宪怀”。

神宗长子:光宗朱常洛

裕世子去世后,穆宗又生了一个儿子朱翊铃,然而在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十一月也不幸夭折,追封为蓝田王。等到即位之后,又追封其为靖王,谥曰“悼”。

明神宗与李太后剧照

朱翊钧,朱载坖第三子,生母李氏(非裕王妃),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三月册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五月,朱载坖驾崩,遗诏皇太子朱翊钧继位,即明神宗。

朱常洛,生于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八月,朱翊钧长子,生母王氏。王氏本是神宗生母李太后身边的宫女,所以皇帝颇以朱常洛的出身为耻。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十月,李太后一句振聋发聩的“尔矣都人子”,才让神宗下定决心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

光宗之未册立也,给事中姜应麟等疏请被谪,太后闻之弗善。一日,帝入侍,太后问故。帝曰:“彼都人子也。”太后大怒曰:“尔亦都人子!”帝惶恐,伏地不敢起。盖内廷呼宫人曰“都人”,太后亦由宫人进,故云。光宗由是得立。—《明史卷一百十四·列传第二》

光宗朱常洛剧照

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七月,朱翊钧驾崩,遗诏皇太子朱常洛继位,即明光宗。

光宗长子:熹宗朱由校

朱由校,生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十一月,朱常洛长子,生母东宫选侍王氏。由于光宗的皇储身份并不牢固,文官们一直想让神宗册封朱由校为皇太孙,由此夯实帝位的传承,可惜始终未能如愿。

伏思我成祖文皇帝时汉藩骄恣,赵王窥窃。成祖既立仁宗为太子矣,又令大臣辅皇太孙监国,以一臣民仰戴之心,而宗社灵长至今赖之。皇上何不与廷臣酌议而举行之乎?—《明神宗实录卷五百三十四》

熹宗朱由校画像

泰昌元年(公元1620年)九月,光宗即位刚满一月就突然驾崩,遗诏皇长子朱由校继位,即明熹宗。

经过百官的商议,决定将本年八月初一日到除夕日十二月廿九日改为泰昌元年,第二年辛酉年元旦改元天启。换句话说,拜一月天子朱常洛所赐,这一年中有两个正式年号,正月到七月为万历四十八年,八月到十二月则为泰昌元年。

熹宗长子:朱慈燃

朱慈燃,生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十月,朱由校长子,生母皇后张氏。

据《明史》的记载,由于司礼监太监魏忠贤、皇帝乳母奉圣夫人(即客氏)对张皇后动了手脚,以至于皇长子一生下来就是一个死胎。而在左副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的二十四条大罪之中,也对此进行了明确指控:

中宫有庆,已经成男。凡在内廷,当如何保护。乃绕电流虹之祥,忽化为飞星落月之惨。传闻忠贤与奉圣夫人实有谋焉。以皇上麟趾开祥,何妨斯男则百?而忠贤包藏祸心若此,是皇上亦不能自保第一子矣。大罪十也。——《明熹宗实录卷四十三》

大太监魏忠贤剧照

然而熹宗认为杨涟的弹劾是附会之说,只是将朱慈燃追封为皇太子,谥曰“怀冲”。

崇祯帝长子:朱慈烺

怀冲太子之后,熹宗又有过两个儿子,分别为悼怀太子朱慈焴、献怀太子朱慈炅,可惜均不幸夭折。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八月,朱由校驾崩,遗诏皇五弟信王朱由检以“兄终弟及”的方式继位,即崇祯帝。

朱慈烺,生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二月,朱由检长子,生母皇后周氏,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二月册立为皇太子。

崇祯帝殉国剧照

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义军攻破北京城,朱由检自尽殉国,朱慈烺则被义军抓获。李自成将其封为宋王,并带着他一起出征吴三桂。山海关一战后,朱慈烺下落不明,大概率是在顺治二年(公元1645年)被清廷杀害。

结语:在大明王朝二百七十六的时间里,一共有过十六位皇帝。除了武宗朱厚照无嗣外,其余十五位皇长子中,顺利即位的只有仁宗、宣宗、英宗、宪宗、武宗、光宗和熹宗这七位皇帝,成功率不到一半。

而懿文太子的去世,怀献太子的夭折,事实上改变了明朝的历史进程。理由很简单,懿文太子不死,燕王不敢造反,明朝可能不会迁都。而怀献太子在世,英宗政变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幅度增加。

1 阅读:265
评论列表
  • 2024-08-29 01:36

    朱载坖,大明朝唯一一个皇长子不是以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

  • 2024-07-26 17:16

    只要不死在皇帝前面,几本上都能继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