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不会骗人!穷人家的女孩长大后很难获得幸福,背后原因很扎心

杉杉评育儿 2025-03-30 15:10:33

前几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位广东的女孩子哭着述说自己的原生家庭,她的第一句话是“我只要不跟我爸爸妈妈联系,我每天都过得很开心。但是只要跟一跟他们联系,我就会处于一个极度悲伤的过程中”。

女孩子在视频里说到自己从小家庭条件就不好,父母为了生个儿子,所以生了好几个小孩子,给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更多的苦难。

女孩子从小父母给她灌输的思想就是家里很穷,供你读大学不容易,不要乱花钱等等。其中这位女孩子说到,自己读书后每次找父母要钱都会觉得很愧疚,即使她要的钱很少,但是还是少不了父母的一顿说教。现在她毕业了自己赚钱了,如果吃好点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就会说教甚至是讽刺说“你吃的很好啊,现在臂膀硬了哈,整天就知道吃吃喝喝,人家都已经成才了”。父母初衷是要让她节省多存点钱,因为家里根本就没有给她准备嫁妆。

可是她的父母不知道孩子根本不想结婚,因为她从小生活在一个不和谐的家庭里,她对婚姻抗拒,更害怕自己的原生家庭,只有逃离才能感受到一丝快乐。

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很多人都有了共鸣,穷人家的女孩子长大了更难获得幸福,背后原因扎心但是现实。

穷人养女儿的初心大都是“需要回报”

有人说“养儿子是建设银行,养女儿是招商”,很多穷人家的养女儿是一种“投资”,既有投资就要求有回报。

电视剧《山花烂漫时》就是根据张桂梅校长真实事件改编的,张桂梅创办的免费华坪女子高中,就是为了改变当地穷人家女孩子的命运。

电视剧里面很多女孩子因为家里贫穷,父母不给上学,比如学习成绩优异的谷雨,父亲却因为3万块的要把她卖给别人当老婆。原来穷人家的女儿连好好学习都是一种奢侈!

而且普通家庭往往用“招商银行”思维培养女儿,期待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跃升。像《欢乐颂》中的樊胜美便是典型——父母以亲情为筹码,要求她承担弟弟的房贷、父母的医疗费,甚至将她的婚恋选择也纳入家族利益考量。

在这种“需要回报”的家庭中长大的女孩,从小背负着就是家庭的责任,很难有机会做自己,早早就被束缚了,没有机会实现自我的价值!

穷人家的女孩更容易自卑

电视剧《小舍得》米桃一家是在大城市的打工人,一家三口住小卖部隔出来的小房间里面,家里网络不好的时候,想要学习的米桃就要去网吧蹭网络,虽然家里的条件很艰苦。但是米桃很懂事,不仅学业优秀,还特别懂事,主动承担家务,主动帮忙照顾家里的生意,还特别节俭。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这句话在米桃身上形象化了,可是当她看到好朋友欢欢家宽敞的房子,满墙的手办和限量版的芭比娃娃,他们吃一顿饭就是妈妈好几天工资………欢欢家的每一幕都深深刺痛了她,她没有嫉妒,只是她的自卑心理达到了极致,她不敢再去欢欢家里。可是在父母眼里,孩子这就是不懂事的表现,浪费了好的学习机会。

我们不得不承认穷人家的父母需要面对更多生活中的问题,有时候只能通过牺牲陪伴孩子的时间来换得更多经济上的回报。经济上的匮乏和精神上的穷养塑造了底层女孩的“不配得感”,这种长期的低自尊,让孩子内心产生自我否定,更容易形成讨好型的人格,总是委屈自己!

贫贱夫妻百事哀,穷人家的女儿没有被托举的底气

“贫贱夫妻百事哀”,经济压力放大了底层婚姻的脆弱性,同时也给孩子们带来很多的情感消耗。

敏敏大学毕业第一年选择了公务员考试,可是最后以0.5分落败,敏敏就在家附近找了一份时间相对自由但是工资很低的工作,她想边工作边继续准备考试。但是刚工作的第二个月,父母就着急了,说她大学生毕业现在做这样的工作没有发挥价值,现在这份工作的工资只能够养活她自己。

敏敏父母觉得孩子好歹是个大学生应该去大城市闯一闯,找个好点的工作。敏敏也父母说了自己的想法,想再备考一年再试试,如果不行就出去工作。可是她父母觉得现在公务员的竞争压力太大了,机会很少她根本就不可能考上,还不如早点出去上班工作,这样也能帮忙减轻家里的负担。毕竟他们家还有一个十几岁的弟弟,父母没有办法全力托举敏敏一个人。

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富裕家庭能够为子女提供试错的资本, 而贫穷人家的女孩人生如同走钢丝。在穷人家,每一笔开支都需要精打细算,孩子的兴趣培养、教育提升往往被置于次要地位。父母为了生活奔波,无暇顾及孩子的内心需求,更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精神能量去托举孩子。没有家人的托举,也不敢随便尝试更不能轻易犯错!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联系删除)

1 阅读:11

杉杉评育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