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意念操控机械臂代替自己战斗;戴上一个帽子就可以把自己想要获得的知识传输到大脑中;只有大脑保存完好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再安装机械肢体幸运重生……科幻电影中的酷炫场景,其实就是人机融合、脑机接口技术纯熟应用的“未来世界”,而在脑机交互技术研发应用方面,南开大学堪称典范。
2023年5月,南开大学团队进行的全球首例非人灵长类动物(猴)“介入式脑机接口试验”成功,标志着我国脑机接口技术跻身国际领先行列,也体现出南开大学在推动科技前沿领域的雄厚实力。
除了在脑机交互技术研发的优异成就外,南开大学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的交叉领域同样表现优异。举例来看,该校人工智能学院院长赵新教授致力于研制面向生命科学的原位显微分析与操作仪,通过尖端技术培育出机器人操作克隆的动物,其团队的科研成果先后两次入选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近年来,赵教授团队研发的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系统,提高了细胞操作的成功率、成活率和发育率,该系统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脑科学、畜牧业等多个领域。
不管是段峰团队成功进行的脑机交互技术研发还是赵新教授团队培育的机器人操作克隆动物,都是南开大学“新工科”领域科研成果的缩影。
作为国内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之一,南开大学理学学科积淀深厚,成为“发力”新工科建设的重要基石。该校化学学科位列ESI全球前1‰,数学、物理学等学科也位列ESI全球前1%,工程学成为该校继化学、材料科学后,第三个跻身ESI全球前1‰的学科,这些都为该校工科建设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在雄厚的学科基石之上,南开大学先后建设智能传感、泛终端芯片、新能源转化与存储、细胞应答、新能源转化与存储交叉科学中心、细胞应答交叉科学中心、智能传感交叉科学中心、泛终端芯片交叉科学中心等多个交叉学科中心,促进学科间的交叉融合,为南开在新工科领域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除了与日俱增的“硬实力”外,南开大学在工科领域还汇集起了一支包括两院院士、国家级、省部级人才在内的高层次师资队伍,这些优秀人才的加盟,不仅提升了南开工科的科研水平,更为学生提供了优质的学术指导和培养环境。
基于此,南开大学在工科人才培养上不断创新,形成大类招生和特色培养新模式。该校组建了工科试验班(信息科学与技术),涵盖了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安全、软件等方向;在理科强势学科基础上,精准对接新工科领域,组建了理科试验班(物质科学与可持续发展),涵盖化学、生物科学、环境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多个专业。
此外,南开还推动具有前瞻性、高质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开设了计算机科学卓越班、人工智能特色班、电子信息类特色班、新一代智能软件特色班、新能源特色班等特色班级,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发展机会,培养更多优秀的工科人才。
为了进一步提升工科人才培养质量,南开大学还推出“人工智能赋能人才培养行动计划”。以建设人工智能教育教学体系为重要抓手,发挥人工智能基础性、驱动性的技术力量,为人才培养赋能,共同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引入人工智能技术和方法,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子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多点开花”的工科基础,深厚的学科底蕴和顶尖的科研平台,以及高层次师资和多样化的培养模式,让南开大学“新工科”建设发展迅速,科研创新成果不断,这也难怪一直以来南开都是众多热衷科技尖端领域考生的首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