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目前形势来说,多数国家仍处在第六代战斗机的初步研究方面,最好的可能也就是,从美国跟欧洲国家公开的研制方案来看,六代机将在发动机性能、隐身技术、航电系统智能化以及无人机协同作战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
然而,唯一的例外,却是中国一次性推出了两款极具创新性的六代机。
和美国波音公司设计的 F-47 相比,中国的六代机在隐身设计上,采用了超扁平外形与全翼身融合技术,不仅对传统雷达波隐身效果极佳,还在光学隐身方面取得了关键突破。
这意味着在敌方雷达屏幕上,六代机就像一个难以捕捉的幻影,哪怕是肉眼,都很难被轻易发现。
显然,六代机的速度要比一般战斗机要先进,毕竟六代机可是配备了高推比发动机,配合可变弯度机翼,在未来或许可以轻松做出各种高难度机动动作,也不是没有可能。
除此之外,六代机的武器系统,除了装备先进的全向攻击导弹,能够在各种复杂情况下对目标发起攻击外,还搭载了激光与微波定向能武器。
这些新型武器的应用,在未来战场上,六代机不仅可以远距离精确打击敌方目标,还能利用定向能武器对敌方电子设备进行干扰和破坏,成为真正的 “空中霸主”。
预警机在现代空战中扮演着 “空中大脑” 的重要角色,是国家国防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装备,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体现。
中国预警机刚开始研究的时候,不仅面临着西方国家的技术封锁,还有国内工业基础薄弱、技术人才匮乏等重重困难。
但那些研究人员并没有放弃,反而研究出了更加先进的预警机。
就比如搭载了先进的数字列阵相控阵预警雷达的空警 - 3000 和空警 - 700,就像拥有 “火眼金睛”,能够在更远的距离上发现更小的目标,并且可以同时处理海量的空中目标信息。
无论是敌方的战斗机、轰炸机,还是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都难以逃过它们的 “眼睛”。
同时,通过对任务电子及载机各系统的优化升级,预警机实现了减重增效,综合性能和作战效能大幅提升。
在战场上,空警 - 3000 和空警 - 700 就像一个移动的空中指挥部,能够为作战部队提供全面、准确的战场态势感知,指挥引导各类战机进行高效作战,牢牢掌握制信息权,成为现代空战胜利的关键。
航空发动机一直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 “瓶颈”,就像飞机的心脏,如果没有强大的发动机,再好的飞机也无法发挥出真正的实力。
但近年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不断取得突破,CJ-2000 发动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CJ-2000 发动机的研发历程可以追溯到 2018 年珠海航展上展示的 AEF-3500 发动机模型,这是一款为国产双通道 C929 客机研发的 35 吨级大型涡扇发动机。
经过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持续攻关,AEF-3500 逐步发展演变成为 CJ-2000,并于 2020 年 12 月进入验证试车阶段。
不过这种只是我们所谓的“民用版本”,而涡扇 - 35 发动机则是在CJ-2000 发动机的基础上,研发出来的“军用版本”。
作为一款 40 吨级大涵道比发动机,涡扇 - 35 的涵道比达到了 9 到 12,这个指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大涵道比设计使得涡扇 - 35 在运行时,外涵道能够产生大量额外推力,不仅显著提高了燃油经济性,还大幅提升了推进效率,特别适合为运 - 40 这样的超重型运输机提供动力,保障其进行跨洲际飞行。
在实际使用中,涡扇 - 35即使是在条件恶劣的高原机场起降,或者执行连续上万公里的长途飞行任务,它都能稳稳地托住飞机,确保飞行安全和性能。
和美国著名的 GE90 发动机相比,虽然 GE90 在实验室测试中能达到近 56 吨的推力,但在实际装机使用时,常用推力一般维持在 35 到 45 吨,与涡扇 - 35 处于同一水平。
但涡扇 - 35 凭借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后发优势,在设计、材料和制造工艺上实现了多项创新。
就拿风扇叶片来说,涡扇 - 35 的风扇叶片长度达到了 1.6 米,科研人员采用新型复合材料和一体化成型技术,让叶片既轻便又结实。
这样在高速旋转时,叶片能够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和扭力,不仅降低了发动机的整体重量,还进一步优化了发动机性能。
不过,涡扇 - 35 的研发过程非常困难!
尤其是将风扇叶片从 0.6 米增加到 1 米,就不知道科研团队花费多少经历,才研发出兼具高强度、耐疲劳和轻量化特性的新型材料,让涡扇 - 35的叶片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另外,根据军迷猜测,目前还未公布的运 - 40 超重型运输机,可能有 400 吨级和 600 吨级两种设计方案。
如果采用 400 吨级方案,运 - 40 将装备 4 台涡扇 - 35 发动机,最大起飞重量可达 400 吨,载重能力达到 180 吨。
相比之下,现役的运 - 20 运输机起飞总重 220 吨,载重 66 吨,运 - 40 的载重量几乎是运 - 20 的三倍。
要是采用 600 吨级方案,运 - 40 的运输能力还能进一步提升。
不过,600吨级别的运 - 40需要 4F 级别的跑道才能满足起降条件,偏偏我国现有的4F级别跑道十分有限。
但无论是哪种战争,快速运送兵力和装备才是至关重要的!
像当初的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美军就是依靠 C-5、C-17 等运输机,才能在短时间内将大量部队和装备投送到中东地区。
所以,等运 - 40 服役后,。无论是将火箭军的机动导弹运往前线,还是快速部署重型火炮等装备,运 - 40 都能轻松完成任务。
曾经,美国和俄罗斯在全球军事航空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是当之无愧的 “老大哥”。
但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技术更新缓慢以及人才流失等问题,如今俄罗斯连安 - 124 的生产都难以维持,倒是美国在六代机研发上,由于决策迟缓、技术路线摇摆不定,波音公司的 F-47 在性能和进度上都远远落后于中国的六代机项目,甚至在C-17A 生产线关闭后,只能依靠维护升级 C-5 来维持战略运输能力。
再看中国的航空工业,从最初的“0”,到现在涡扇 - 35 发动机、运 - 40 运输机等一系列 “大国重器” 的接连突破,背后能是一点辛苦都没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