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奇低调的华国锋夫人韩芝俊:相濡以沫一甲子,从容平淡九十秋

鼠博士文史 2023-02-18 22:22:11

大家可能不知道韩芝俊是谁,但你一定听过华国锋的名字,而韩芝俊就是华国锋的妻子,一个鲜为人知的“第一夫人”。

如果此时的你,正行走在80年代的北京街头,那么你看到的韩芝俊就是一个骑着自行车上下班,衣着朴素,脸上常挂笑容的女同志形象,没有任何特别之处。

那么,这位如此低调的“第一夫人”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她与华国锋之间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呢?

出生在“杨家将”家庭的韩芝俊

韩芝俊出生在山西一个被称为“杨家将”的家庭中,可谓是根正苗红。她的父亲韩七海在抗战时期,曾是五台县游击队队长,带领着家里人一起参加革命。母亲田常凤,也带着妯娌们为八路军做鞋缝衣、运送粮食、救治伤员,一家人都投身于革命的洪流中。

在这样家庭环境下长大的韩芝俊,心中早已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她六七岁时,就加入到了革命的事业中,像王二小和刘胡兰一样,为解放军站岗、放哨、送信等。

闲暇的时候,韩七海就教她唱一些革命歌曲,虽然父亲五音不全,但韩芝俊却学得津津有味。学会后,她就经常在儿童团里唱给伙伴们听。十二岁时,她成为了儿童团的指导员,不知不觉中,她也开始爱上了文艺。

韩七海十分疼爱女儿,他没有读过书,不想让女儿受不识字的痛苦,就把女儿送到晋中一中去上学。而韩芝俊表现也十分积极、突出,不到15岁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一中学习的这段时间里,由于热爱文艺,韩芝俊选择了加入了一中的文工团。在革命家庭中长大的韩芝俊,勇敢无畏,不被女性的身份束缚,经常在演出中扮演男性角色。

文工团走到哪里,都吸引着人们的目光,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文工团在哪里演出,哪里就像过年一样热闹。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韩芝俊跟着文工团,从五台县来到了盂县演出。

这时,也有一个人来到了盂县,就是华国锋。此时的华国锋在晋中地委机关工作,韩之俊所在的文工团,是地委的下设部门。而两人的结缘是在韩芝俊出演《王贵与李香香》《兄妹开荒》等文艺节目时,目光的相遇,给彼此两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平日里,两人打交道的机会很多,所以渐渐熟悉起来,最后在韩芝俊舅舅的撮合下,走到了一起。他们的婚礼办得很简单,只是对着毛主席的画像深深鞠了三躬,便正式成为了一家人。在他们看来,对方都是合适的人选,他们不只是生命中的另一半,也是志同道合的战友。他们的感情,简单而又纯粹,共同的信仰也让他们彼此信赖。

东奔西走,为民谋福

韩芝俊明白:她和华国锋结婚,就意味着从此以后要跟随他东奔西走。

1949年8月,华国锋的工作开始变动。他们先是到了石家庄,后辗转来到了湖南。而这一待,便是二十余年。

那时的湖南刚刚经历了战火,满目疮痍,许多人食不果腹。华国锋身为湘阴县县长,看到乡如此景象,心里很不好受。急于改变人们生活状态的他,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十天半个月不回家。

而韩芝俊也在为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忙碌着。甚至还挺着大肚子,帮忙宣传。孩子出生后,她也是一边照顾孩子,一边完成工作。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就只能托付老乡帮忙照看。

华国锋和韩芝俊夫妇,正是当时无数为了新中国的解放和建设事业而忙碌的干部、战士们的缩影。

到了1951年,华国锋成为湘潭县委书记。他敏锐地察觉到湘潭鱼米之乡的优势,倡导农业合作化。在他的带领下,湘潭农业合作社取得了傲人的成绩。毛主席在收到湖南的喜报后,激动不已,还亲笔回复,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到1970年,华国锋成为了湖南省省委书记。

职务越高,担子越重,华国锋一心牵挂着湖南人民,家里的事情却顾不上了,都留给了韩芝俊一个人。

在湖南的这些年里,他们的4个孩子相继出生,韩芝俊忙得不可开交,却从不让华国锋为孩子们的事情费心。

即使韩芝俊已经忙得分身乏术了,依然竭尽所能地照顾好华国锋。当湖南的大厨们做不出他想吃的山西味道时,韩芝俊就亲自下厨,为他做上一碗地道的刀削面。

直到今天,许多湖南老乡都说华国锋是一个一心为民的好书记。谈到华国锋的妻子韩芝俊时,乡亲们也都是赞不绝口。低调朴素,是她始终如一的特点。

少年夫妻老来伴

到了1971年,夫妻二人来到了北京,华国锋进入了国务院,依据他的资历和职位,国务院安排了一辆轿车给他代步使用。

韩芝俊作为华国锋的妻子,即使偶尔使用一下轿车也是正常的。但她从来没有借调过这辆轿车,天天都是骑着自行车出门,丝毫没有彰显身份的意思。

长年累月的高强度工作,让华国锋的身体吃不消了,他被查出患了糖尿病。

照顾华国锋的担子,又落到了韩芝俊的身上。虽然华国锋身边有专人照顾他,但韩芝俊依旧坚持亲自安排他的饮食,用心准备着一日三餐。

两个人真正能互相陪伴的时光,是在他们退休之后。

起初,两个人想一起出门买菜,但又怕引起群众围观,就戴着帽子和口罩,但总是能够被一些眼尖的群众认出来,许多人都兴奋地围上来询问。

这种情况出现几次后,华国锋觉得会影响群众的生活和公共秩序,便不再和韩芝俊一起出门了。既然不能一起出去买菜,那就种菜吧!两人说干就干,在家里弄了一个小园子,还经营得有声有色,甚至有一年丝瓜结了600多斤。

华国锋对素菜毫不挑剔,对面食的爱好却是一如从前。有一次韩芝俊做了饺子,华国锋胃口大开,一口气吃了十几个。但考虑到他的病情,韩芝俊便不让他吃了:”今天已经严重超标了。”在华国锋的强烈请求下,韩芝俊才同意让他再吃两个。

他们一直住在北京的西皇城根南街9号院里,经常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聊天,等着读书的孩子们放学回家,享受天伦之乐。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也从不向国家提过特别待遇或者提升待遇。到了98年的时候,韩芝俊的退休工资还是600多元,但她丝毫不在意。在她看来国家有津贴,儿女有工资,要再多的钱,也没有可用的地方。

华国锋最后一次和侄女团聚的时候,侄女送给他们一件毛衫,一条毛裤和一床毛毯。

韩芝俊在旁边连忙摆手:“不能要不能要,不能养成收礼的习惯。”

侄女一听,急了,说:“叔叔的腿不好,这毯子是护腿的。”

华国锋这才收下了毛毯,其他的礼物,却都让侄女都带回去了。

丈夫去世后,始终如一的低调

华国锋逝世后,工作人员向韩芝俊征询华国锋墓地的事情。韩芝俊说:“找一块荒山坡,埋了就行。”

但这样与华国锋的身份不相符,在工作人员的一再请求下,韩芝俊提出了几个要求:“不占用耕地、不破坏文物、不破坏环境、不与民争地。”

华国锋和韩芝俊从1949年结婚,直到2008年华国锋病去逝,两人相依相伴近60年的时光,在他们相伴的这些日子里,华国锋大多是在忙工作,顾不上家庭的。韩芝俊就为他解决后顾之忧,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家里,把孩子们都教育得极好。

韩芝俊从没有想借着华国锋的身份来抬高自己,而是默默地在背后付出、成为他最坚强的后盾。她用她的低调朴素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在华国锋逝世后,本就低调的韩芝俊,几乎消失在公共视野中。

北大著名教授王力先生对韩芝俊的朴素和低调大为赞赏,提笔为她写了一首诗:

自是梁鸿有孟光,荆钗裙布俭梳妆。

渠渠夏屋非吾愿,滚滚轻轮为国忙。

裴席荣膺全印职,木兰不用尚书郞。

万年吕雉终遗臭,争似韩姑姓字香。

在这首诗里,王力把韩芝俊比作是东汉梁鸿的妻子孟光和巾帼英雄花木兰,给予了她高度的赞美。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韩芝俊一生克己奉公,低调行事,始终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作为“第一夫人”,她不被世俗欲望捆绑而清醒自持。作为一个妻子,无论丈夫身处何种境地,她始终陪伴左右,给予他最大的支持。

韩芝俊身上这种可贵的低调和谦逊,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和尊敬。

0 阅读: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