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崖山之后无中国”?这是恶毒的认知战!

成双影夜色 2024-12-20 15:58:15

在互联网上,我们总是能够听到一种论调,也就是所谓的“崖山之后无中国”,很多人都喜欢把这句话挂在嘴边。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的提出者其实不是中国人,而是日本人...

崖山前后皆中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的这种概念,其实是一种舶来品,更是一种被臆想伪造出来的伪历史。“中国”是否在宋元期间出现了中断甚至是终止,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中国”的概念。在中国古代历史中,中国从来都不是某个王朝具象化的一个概念。

在最早的时候,中国其实只是一种地理概念,特指狭长的京师地区,这个名字最早则是出现在了《诗经》和《尚书》之中。而在后来,中国也不能算是某种单独的国家概念,反而称得上是某种正统性的概念。

在隋唐五代十国的各民族长期杂糅交互之下,古代中国形成了“和同为一家”的概念,占据中原的政权被视为正统,也就是中国的代言人。同时在周边的游牧民族看来,中国也成为了一个更加偏向于意识形态的存在,被视为“文化中心”亦或是“天地之中”。

对于这些游牧民族而言,他们所思考的并非是如何灭亡中国,取代中国,而是如何“成为中国”。在崖山之前,宋辽金夏,四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是完全割裂的,但是却都有着统一思想,而且这种大一统的意识反倒是相当的强烈的。

崖山之后,蒙元完成了对中国的大一统,元朝的统治者将自己视为“正统”,一个多民族大帝国的正统,所以蒙元也就变成了元朝。所以在崖山之后,中国构建多民族集合体的趋势其实没变,反倒内核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

另一方面,元朝的统治者自称皇帝,对中国的法统和合法疆域本身也是认同和尊重的,元朝属于中国,这一点就连元朝自己都是认同的。在后来的明清民国以及新中国,我们对此同样也是认同的,中国的历史从来都没有断裂过!

“崖山之后无中国”

“崖山之后无中国”这句话最早出现于1997年田中芳树的小说《海啸》之中,这本小说的首页上赫然就写着这句话,可谓是相当的博人眼球。而这本小说表面上是在渲染一种历史的悲剧色彩,但是实际上却是在进行一种立场输出。

事实上在日本,类似的观点很早之前,就已经相当有立场了。或者说这种观点形成的时间,其实就是宋末。宋朝末年中国经历了有史以来最大的风波之一,大量的中原汉族流亡海外,而其中主要的逃生方向之一,其实就是日本。

在宋朝灭亡之前,宋国其实就已经有大量的宋人旅居日本,因为宋朝本身就是一个商业高度发达的朝代,宋人对于贸易的重视更是有史以来的极盛,很多宋人为了自己的生意干脆就长期居住到了日本。但是仅仅只是商人,对于日本的影响其实并不高。

然而在宋灭时,大量的宋朝上层人士,文人,商人,以及他们的家人,仆从,乃至仆从的家人进入日本。而这些人的到来,无疑对日本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日本人也渐渐的形成了“崖山之后无中国,中国正统在日本”的这种奇怪逻辑。事实上宋代之后,日本对于中国,确实也没有以前那么尊重了。

而随着时间逐渐来到近代,日本上层心中根深蒂固的这种观念,渐渐的被系统化了。而这无疑是为了给日本近代的疯狂扩张奠定理论基础,日本人是认同“中华”这个正统概念的,而且日本人处于各种目的将这种概念“扩大化”了。

日本人认为“中华”不仅仅对中国的各民族存在支配地位,更应该说是对整个东亚乃至东南亚的所有国家,都具备支配地位。但是,中国在崖山之后事实上已经灭亡了,宋代之后的中原王朝,都谈不上是“中华”。

而在崖山之后,“中华”的正统概念,实际上已经被日本所继承了。而既然日本继承了正统地位,自然要对周边行使“合法的支配权”,而这种支配权对于已经失去正统地位的中国而言,自然也是有效的...

虽然这种逻辑非常的离谱,但是日本人实际上就是这么认为的...

而且日本人的险恶用心还不止于此,内藤湖南是日本“京都学派”的主要奠基者之一。他提出了一种观点名为“中国文化中心移动说”,其中最阴险的一条就是将清朝和中国的概念隔离开了,也就是所谓的“元清非中国论”。

如果清朝不等于中国,那么日本入侵清朝,是不是就是在为中国“报仇”呢?

而且如果清朝不属于中国,那么满洲又是否属于中国呢?是不是满洲应当属于满人?那么日本入侵满洲,是不是就不等于入侵中国呢?由此可以衍生的新概念,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一般人在读到这些东西后,稍有不慎可能就会被日本人套进去,这种套路说白了就是一种“认知战”,主打一个不让你看明白...

内藤湖南进而提出,被满清控制下的中国,事实上已经是“中毒”了,而日本作为“正统”,有义务帮助“兄弟”排毒。后来内藤湖南又进而提出了“中国过大论”以及“国防不必要论”等等谬论...

但是无论是那种说法,其实本质上都是为日本的侵略目的所服务的...

参考资料:

《驳“崖山之后无中国”说》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 罗玮

《驳“崖山之后无中华”》 刘洋利

《“崖山”前后皆中国》 廖靖靖

1 阅读:19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