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滴滴打车,开臭味盲盒,这个锅司机可不背

葫芦追 2024-12-27 19:24:45

哈喽,大家好,我是深蓝。最近网上吐槽网约车味道大的视频上了热搜。尤其是是在冬天,打车就像是在开臭味盲盒,一切都得看自己点高点低了。

冬天的车里为了保温可是一直闷着呢,里面可以说是五味杂陈。头油味、旧车味、烟味、腋臭味,空气里充满了让人窒息的味道,进到车里猛吸一口,酸爽感直冲灵感盖。

所以,这臭味也从线下臭到了线上,滴滴赶忙连夜道歉,同时上线了拉黑异味车功能,让乘客有权利标记臭车,从而一年都坐不到这辆让自己酸爽到头的车。

那么,滴滴这么做,有用吗,会改善乘客的用车质量吗,在深蓝看来,恐怕是治标不治本。

网约车发展了十几年了,为什么这两年才会出现这个话题呢,其实就是网约车卷出来的臭味。

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网约车新增幅度高达127%,人均订单量从280单暴降到了136单,当时不少地方政府甚至主动预警运力饱和,谨慎进入网约车行业。

但是仍然挡不住打工人往里涌,没办法啊,经济不好,工作难找,如果不进来硬喝几口汤,每天这日子该怎么过呢。

虽然司机变多了,可是乘客反而少了,也更加节省了,所以,各大平台就开始搞特价去抢占市场,纷纷推出特惠快车,打起价格战来一个个都虎的很,可羊毛却出在了司机身上。

本来没有特惠车的时候,可能每一单可以挣个30,现在只能挣15了,要是你不服气,不开特惠单,那么不好意思,恐怕一跳下来5单都接不到。

除此之外,平台抽成也是够狠。现在业内抽成的红线是30%,很多平台会给你卡到29%,到这,也算的上是良心企业了。

有些平台甚至会跟司机们玩阴阳账单,司机看见的比乘客实际支付的都不一样的,你以为平台抽了28个点,但其实抽了40个点,就是要欺负你这个老实人。

以前开网约车,一个月轻轻松松就上万的收入了,而现在每天跑10多个小时能整个6000都算不错了,要是扣掉充电、违章、过路费、车损这些成本,不用想,还得跑个夜班一天到晚基本就在车里过了,司机连洗个头的功夫都没有,这车能不臭嘛。

深蓝认为,每一辆辆臭车的背后,都是一个个疲惫不堪的打工人和他们背后嗷嗷待哺的家庭。对这些被算法控制的司机来说,我们要多一些谅解,少一点指责。

对于平台来说,还是要更多去思考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是无休止的压榨司机,唯利是图,而且像这种类公共资源的平台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如果不能维护公众利益,不妨进行和平赎买的事业化,或许会更好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