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是南亚第一和第二大国,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两个国家从独立之初就存在很深的矛盾。印度独立后,将称霸南亚,掌控印度洋,当成了印度国家战略的终极目标。而巴基斯坦的存在,无疑阻碍了印度达成这一目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爆发了多次印巴战争,两国只是达成停火协议,并没有实现永久和平。近期,印度和巴基斯坦纷争再起,那么一旦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我国会帮助巴基斯坦吗?
第一,印巴矛盾。印度和巴基斯坦历史上都是英属印度的一部分,1947年,英国最后一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印巴分治方案,印度和巴基斯坦分别取得独立。印巴两国独立后,因克什米尔土邦问题爆发了第一次战争。
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占77%,但王公哈里·辛格却是印度教徒。根据蒙巴顿方案,土邦王公可以自主选择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但不能独立。克什米尔王公哈里·辛格,试图独立建国,失败后,在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1947年10月,巴基斯坦支持的部落武装攻入克什米尔,试图武力控制整个克什米尔。但克什米尔王公辛格向印度求援并签署《加入印度协议》。印度随即出兵克什米尔,印巴战争爆发。1949年在联合国调停下停火,印度控制克什米尔65%领土,巴基斯坦控制35%。
1965年8月,巴基斯坦决心夺取克什米尔,发动了代号为“直布罗陀行动”的军事计划,向印控克什米尔渗透,意图挑起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的穆斯林起义。印度随即反击并越过控制线,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双方互有伤亡。
1971年3月,东巴基斯坦地区局势动荡,大约1000万难民涌入印度。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以“人道主义危机”为由,于12月3日对巴基斯坦宣战。印度军队只用了两周时间就攻占了东巴首府达卡,巴基斯坦投降,印度支持东巴独立为孟加拉国。印度的经济实力巴基斯坦的10倍,三场印巴战争,让巴基斯坦意识到,仅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抗衡印度。
第二,中国帮助巴基斯坦。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在西方压力下,大部分穆斯林国家没有承认新中国,而巴基斯坦是穆斯林国家中率先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这一突破性外交打破了西方阵营对新中国的孤立。1962年,对印自卫反击战爆发,我国沉重打击了印度的嚣张气焰,这让巴基斯坦意识到,可以依靠中国的力量,抗衡印度。
1965年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中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动用否决权阻止不利于巴方的提案,同时为巴基斯坦提供了军事装备的援助。当时我国沈阳飞机制造厂的生产线24小时运转,将刚定型3个月的歼-6战机直接交付给巴基斯坦。此外我国还紧急调拨乌鲁木齐兵工厂的弹药,通过陆路通道运到了巴基斯坦的拉瓦尔品第。我国对巴基斯坦的军事援助,使巴基斯坦在战争第三周即获得250架次战机的补充,打破了印度空军的数量优势。
我国对巴基斯坦的援助,有效压制了印度军队。比如当印度第15步兵师逼近锡亚尔科特时,中国提供的130毫米加农炮群构筑起钢铁防线,其射程优势完全压制了印军105毫米火炮。这场战争之后,中巴公路建设全面提速,1966年红其拉甫口岸正式开通,中巴合作进一步深化。从历史可以看出,印巴爆发战争,我国并没有直接参战,而是实行了军事援助,有效的帮助了巴基斯坦。
这是因为,大国在地区冲突中的角色选择,需要在道义责任与现实利益间寻求平衡。因此一旦印度和巴基斯坦发生战争,我国肯定会帮助巴基斯坦。但我国对巴基斯坦的战略支持将更多体现在外交声援、经济支撑、外交斡旋等方面,这种"建设性介入"既维护战略伙伴的核心利益,又避免了自身卷入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