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位于东南亚地区中南半岛东部,总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亿。越南北部和我国接壤,西部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部濒临南海,海岸线长达3260多公里。1954年越南分裂成了北越和南越两部分。在越南抗法战争和越南统一过程中,我国对越南提供了很大帮助。但越南不思感恩,完成统一后,却立即翻脸,全面倒向了苏联。那么我国对越南帮助有多大呢?
第一,抗法援越。1945年二战结束后,法国殖民者试图重新建立在越南的统治。1945年9月2日,胡志明在河内巴亭广场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但越南南方仍然被法国殖民者占据。法国试图击败胡志明领导的越南民主共和国,1946年11月法军炮击越南北部海防港,标志着越南抗法战争正式爆发。
法军凭借武器优势,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胡志明被迫转战越北山区,建立以太原为中心的抗法基地。这个太原并非我国山西太原,而是越南北部的太原省,省会为太原市。越南北部太原省,地形以山地为主,易守难攻,有利于越南依托地形对抗法军。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援助越南进行抗法战争。1950年1月,新中国成为首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的国家。为了援助越南抗击法军,我国派遣陈赓将军率领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对越南进行战术指导。
陈赓将军抵达越南后,根据越南的战术缺陷提出了针对性建议,那就是将分散的游击战转为集中兵力歼灭法军有生力量。根据陈赓将军的指导,越南集结力量,多次击败法军,歼灭了大量有生力量,打击了法军的嚣张气焰。随后韦国清接任中国顾问团团长,协助越南策划了奠边府战役。
中国顾问提出“堑壕推进、分割包围”战术,帮助越南取得了奠边府大捷,歼灭法军1.6万余人,击落、击毁法军飞机62架,俘虏法军卡斯特里准将及其全部参谋人员。奠边府大捷之后,法国无力再战,最终签订了《日内瓦协议》。除了派遣军事顾问团之外,越南抗法战争中,我国还对越南进行了大量武器援助,包括枪支、火炮、弹药、药品和通讯设备等等。
第二, 抗美援越。1954年7月21日,有关结束越南战争的《日内瓦协议》签署,规定,越南以北纬17度为界,南北分治,北方由胡志明领导,南方由保大帝领导。1955年7月17日,美国扶持吴廷琰发动政变,废黜保大帝,建立越南共和国,也就是南越。
越南分裂后,北越一直试图击败南越,统一越南。1961年,越南战争爆发,我国开始抗美援越。美国是二战后的两个超级大国之一,军事实力远远强于法国。越南战争爆发后,美国凭借优势武器,对北越进行了疯狂轰炸,导致北越80%的工业设施在空袭中被毁,连接南北的交通命脉胡志明小道日均承受着300架次B-52轰炸机的饱和打击,北越通往南越的战略补给线濒临断绝。
在这种情况下,胡志明紧急向我国求援,表示越南比抗法战争时更需要中国帮助。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开辟了两条援助越南的物资通道,一条是通过陆路,一条是通过海路,通过广西北海、海南三亚等港口,用伪装商船突破美军封锁。通过两条援助通道,我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援助了越南大量武器、弹药、粮食等重要物资。这些援越装备中还包括当时我国最先进的59式坦克和歼-6战斗机。而且我国还划出“美军不得越过北纬17度线”的红线,有效限制了美军行动范围。
第三,完成统一倒向苏联。在我国的大力帮助下,北越于1975年4月攻占西贡,完成了统一。1976年7月2日,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正式成立。但越南统一后,却忘恩负义,全面倒向了苏联。1975年10月,越南党政代表团赴莫斯科,对苏联进行了统一之后的首次访问。1978年11月3日,越南和苏联签订了军事同盟性质的《苏越友好合作条约》,将苏越两国关系推向了顶峰。此后越南不断在中越边境进行挑衅,最终引发了对越边境自卫反击战。
在中越边境冲突时期,苏联和越南签订了37个政府间协定,构建起了全方位合作体系。苏联获得了金兰湾、岘港的海空军基地使用权,苏联海军开始在南海常态化存在。至1985年,越南70%的现役装备完成苏联化改造,在越苏联军事顾问人数超过3000人。这种苏越之间的深度捆绑使越南成为了苏联"南下战略"的关键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