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亚马逊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威尔明顿动工了一座巨型机器人履约物流配送中心,面积达65万平方英尺,预计2026年投入运营。这座四层半的建筑总建筑面积超过3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42个标准足球场的大小。和传统物流中心不同,这里的主角不只是工人,还有成群的机器人,它们负责搬运、分拣、包装,甚至能自主规划路线避开障碍物。
图源:retaildive
实际上,亚马逊的机器人布局早已开始。去年10月,其首款全自主移动机器人Proteus在路易斯安那州的仓库正式上岗。这款机器人外形类似带轮子的货架,能独立完成货物运输,还能与人类员工协同工作。亚马逊CEO安迪·贾西在2024年财报会议上表示,公司仍然“专注于”提高其配送网络的成本效率,还计划继续投资其配送和运输网络中的机器人技术。
亚马逊机器人Proteus 图源:Google
沃尔玛2亿美元押注自动叉车
亚马逊的老对手沃尔玛同样在物流自动化上下了重注。去年年中,沃尔玛宣布投资2亿美元部署仓库自动叉车,在这之前,沃尔玛已经为初创公司Fox Robotics投资了2500万美元,并计划采购数百台该公司研发的“FoxBots”自动叉车。
这些自动叉车已通过沃尔玛的实地测试,未来将根据技术表现分阶段推广。沃尔玛直言,此举不仅能提升货物装卸效率,还能减少对人工叉车司机的依赖,从而降低用工成本。
图源:retail-systems
美客多:334台机器人接管22%订单
拉丁美洲电商巨头美客多(MercadoLibre)也在巴西第二大物流中心引入了机器人。去年底,该平台宣布将机器人数量增至334台,专门负责商品拣选工作。
据测算,当全部机器人投入运营后,每天可处理约10万件商品,承担22%的订单拣选任务。若以人工操作完成相同工作量,至少需要数十名员工连续工作24小时。
图源:terra
物流自动化背后的三大驱动力
为何全球电商巨头纷纷押注机器人?亚马逊CEO的总结直指核心:降本、提效、保安全。
以亚马逊新物流中心为例,四层立体仓库设计可大幅提升存储容量,机器人搬运效率要比人工快好几倍。沃尔玛的自动叉车则能减少近一半的仓库运营成本。对日均处理海量订单的企业而言,这些数据直接转化为利润空间。
此外,机器人可替代人工完成搬运重物、高空作业等高危工作,显著降低工伤率。对于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是配送速度的提升,亚马逊已在美国部分区域实现次日达,沃尔玛也在测试当日达服务。
动工中的机器人配送中心 图源:retaildive
人机协作:短期内的最优解
尽管机器人技术发展迅猛,但完全替代人类仍不现实。例如商品包装破损、标签模糊等复杂情况,仍需人工介入处理。目前行业普遍采用“人机协作”模式,机器人负责标准化流程,人类员工转向设备维护、异常处理等需要灵活决策的岗位。
自动化技术的普及正在改变行业生态,重复性岗位需求逐渐减少,掌握技术管理能力成为从业者的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