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在群里吐槽,5岁的女儿竟然开始撒谎了!
她上周放学接孩子,被老师单独留下了,理由是:熊孩子没经过老师允许,拿了几颗糖,送给了好朋友。老师发现后,熊孩子主动告诉老师,是妈妈让送的。
于是老师委婉地告诉同事:甜甜妈妈,您想让孩子交朋友的心情我能理解,但幼儿园孩子太小,这种糖果存在一定风险,万一我们老师没注意,孩子很容易卡住,非常危险。所以,还是建议这类小东西不要让孩子带到学校来。
碍于女儿的面子,同事没有当场揭发,但事后越想越生气。小小年纪不学好,竟然学会撒谎了,回家冲女儿发了好大一通火。
同事一直很注重孩子品德的培养,从没想过女儿会撒谎,这次的事对她打击还挺大的。不知所措了好几天,才决定来群里寻求帮助。
生活中,孩子突然开始撒谎的经历屡有发生。尤其2岁以后,不少听话的乖宝宝就突然开始说谎了,这让父母郁闷不已。孩子一撒谎,有些父母会上升到品德,有些则觉得小孩子无所谓。
那到底该怎么看待孩子撒谎这事呢?今天就从心理学角度来说说这个问题~
一个冷知识:8岁前,说谎早的孩子,更聪明在我们潜意识里,“说谎的孩子不是好孩子”,但你知道吗?研究人员发现,谎言会涉及很复杂的脑部活动,是孩子早期智力的重要指标。这意味着:较早开始说谎的孩子,大脑发育会更早。
心理学家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通过实验发现:那些较早说谎的孩子,智商要比同龄人高出10个点。
有20多年“儿童欺骗”研究经验的心理学家李康(Kang Lee)也常说:如果发现孩子在2、3岁就开始说谎,当父母的应该庆祝,而不是惊慌。孩子不会变成病态的骗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说谎,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达到了新的发展里程碑。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证实:说谎是成长中不可避免的事情,与性格、道德、甚至家教都没有关系,孩子成长的道路中撒谎必不可免。
加拿大心理学家塔尔瓦做过一个“偷窥实验”。他选了一批2~6岁的孩子,让他们一字排开,面向墙壁,工作人员从孩子背后拿玩具发出声音,让孩子猜是什么玩具,只要猜对3次就能拿到奖品。
前两题都很简单,孩子们能轻松答对,但第三题时,实验人员拿了不能发声的玩具,还播放了音乐,孩子们瞬间就被难住了。
随后,工作人员借口离开,并要求孩子们不要偷看。然而,当实验员离开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选择了偷窥。
实验结束,工作人员问孩子们是否偷看,2岁左右的孩子会立刻承认;而3~4岁的孩子有一小部分会否认,并说自己没有看;6岁的大孩子则有90%选择说谎。
随着孩子的心智成熟,说谎的比例就会逐渐增大。塔尔瓦也验证了自己的猜想,孩子说谎,意味着他有了想象力、开创性行为。
8岁前,是匹诺曹高峰期当然孩子“撒谎”代表大脑聪明,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对“撒谎”视而不见。
事实上,8岁前的孩子处于匹诺曹高峰期(Pinocchio Peak),他们由于成长原因喜欢说谎话。而8岁后,孩子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自我意识,这时候如果还经常撒谎,父母就需要注意了。
你知道吗?心理学上,谎言其实有黑白之分。
以自我为中心,为了隐藏过错或避免惩罚而说的假话,被心理学家称为“利己主义谎言”,也称“黑谎”。比如,孩子偷吃糖果后,父母责骂就谎称自己没吃。
另一种则是为了避免伤害他人或取悦他人而说的假话,这种则被称为“利他主义谎言”,也称“白谎”。比如,孩子为了不让好朋友伤心,明明不喜欢对方送的礼物,但还是会表现得很开心。
“白谎”是以不伤害他人为目的的一种社交手段,具有正向、积极的作用。8岁之后,我们做家长的则要更关注孩子的“黑谎”部分。
如何引导孩子摆脱“习惯性黑谎”首先,把重点放在“诚实”的重要性上,而不是撒谎本身
某问答平台有个问题:你是如何学会撒谎的。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是这么说的:
小时候贪玩,有次到家很晚了,爸爸质问为什么回来晚了。他害怕被罚,就说自己在同学家写作业,忘了时间。
爸爸当然不信,铁青着脸说:说实话不然揍你!
于是他选择了说实话,但这顿揍还是没逃脱,因为爸爸说“撒谎的孩子更可恶!”,也是从那时起他学会了撒谎。
你看,强调撒谎的后果,反而让孩子学会了撒谎。相比放大“撒谎”的后果,真心建议家长能强调孩子承认错误的勇气,放大诚实的好处。
其次,避免问责,了解谎言背后的事实
看过一个心理节目,一个3年级的女孩突然不上学了,她告诉父母:“老师总是单独叫我去办公室,说一些很暧昧的话”,家长非常生气去学校闹。看了监控后,发现根本没有这回事,为什么孩子会无中生有呢?
心理学家通过和孩子沟通发现,那段时间女孩的父母在闹离婚,每天鸡飞狗跳的,孩子潜意识认为只要自己出点问题,父母就能放下成见,一致对外。
所以你看,孩子的谎言不仅仅是为了逃避惩罚,还有很多需要深挖的内心需求,所以万不能因为一次谎话就给孩子贴上“道德败坏”的标签。
最后,家长要以身作则
心理学家班杜拉曾说过:“如果不想让孩子出现撒谎的行为,家长最好从自身做起。”
孩子通过“模仿”去适应社会,想要孩子诚实,父母就必须做到“言必行”。父母对谎言的态度,决定孩子如何面对谎言。只有我们树立了正确的“谎言观”,孩子才可能正视谎话。
比如:日常答应孩子的事,要尽量完成,完不成也要诚恳地告诉孩子,为何没完成,你会做出什么补救措施。
总之,孩子小时候爱撒谎,并不是需要特别焦虑的大问题。恰恰相反,8岁之前孩子爱撒谎反而是聪明的表现,但若8岁之后孩子还习惯性撒谎,家长就要介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