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为人父母有4句话要少说,不然孩子越长大就会越自卑

优米MaMa 2023-01-31 18:57:24

你有没有发现,有些孩子不管干什么都自信满满,哪怕失败了也毫不气馁,我们当父母的会格外羡慕这种孩子。

优米学了半年声乐,老师安排过几天考级,4岁多的她对“考级”还没有概念,但听说考的好就会有奖杯,小娃就有些焦虑了。

她问,“我要是考不过怎么办?”,老母亲安慰了好久,才让她放下胆怯,开始投入练习。

与她相反,她的声乐搭档,5岁的琪琪,接到这个通知时却显得格外兴奋,一直在询问老师具体考试时间。

两个孩子一对比,老母亲突然发现优米好像有点自卑,她特别担心自己做不好,被妈妈批评。于是我不得不反思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直到翻看心理学书籍才发现:父母的语言中藏着孩子的性格。

一些对我们大人而言无关痛痒的话,对孩子的杀伤力其实非常大。孩子由于年龄小,对自我的认知不牢固,内心敏感的孩子很容易把父母批评时的气话当真。

总结整理了以下5句话,哪怕我们再生气也要对孩子“嘴下留情”,否则孩子会越长大越自卑。

“我再也不管你了,你爱咋滴咋滴”

优米“吃饭慢”是家里的老大难问题,说过无数次,这个问题一直改不了,偶尔生气就会对她说这句话。说的时候不觉得,事后反思才发现这种不切实际的话完全没有任何意义,反而对孩子释放出恶意的伤害。

虽然嘴上说再也不管了,但下次吃饭慢还是会继续批评。这种说到做不到的话会失去孩子的信任,让孩子加深“大人总是出尔反尔”的印象。

除此以外这句话杀伤力很大,属于冷暴力。言下之意,你要听我的,否则我就切断和你的连接,不管你了,你好自为之。

孩子天生就与父母有依恋关系,他们最害怕的事,就是被父母抛弃。哪怕只是心理层面上的抛弃,也会让孩子很恐慌。

常说这句话,看似父母在退让,实则在胁迫孩子。这句话会让孩子感觉:父母的爱有条件,若满足不了他们的条件,就不配得到爱。时间一长孩子自然就不敢表达真实想法,变得畏手畏脚。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观察过身边的家长,很多父母会在生气时无意中说出这句话。虽然我们可能是出于好意,比如帮助孩子建立边界感,但殊不知这句话往往适得其反。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句话,它的重点放在了“我”,“我说不行”所以才“不行”。这样强势的语言虽然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权威,但命令式语气会限制孩子的自主能力,让孩子变得不自信。

孩子2岁开始就有了自主意识,他们渴望表达自己的想法,但父母说“我说不行就不行”,其实是一种拒绝沟通的姿态,无论孩子有没有道理,都毫无话语权。孩子的想法若长期不受认可,就会让孩子因为爸妈的否定而变得自卑、怯懦。

类似的话还有“大人说话小孩别插嘴”,也是以大人的身份剥夺孩子话语权。没有任何理由,好像孩子就该闭嘴,该保持沉默,该没有意见。

“独断专行”不是教育,惧怕不等于爱戴、信服。我们家长学会与孩子商量,听孩子的建议,尊重孩子的选择,鼓励孩子做决策,孩子长大后才会更加独立、自信。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孩子2~3岁会经历第一个叛逆期,随后还会经历儿童叛逆期(7~9岁)和青春期叛逆期(12岁以后)。

孩子在叛逆期往往都是自我为中心,他们会通过一些夸张的行为吸引大人注意,但又不愿意听从家长指挥,格外渴望成为独立的个体。所以这个阶段孩子们往往都是反复无常,摇摆不定。此时的他们,免不了被父母批评。

优米2~3岁时,有段时间就专门跟家人对着干。家人说别去摸水杯,熊娃就会专门走过去碰一下;让她把掉在地上的玩具捡起来,熊孩子就故意不捡。于是“你怎么这么不听”这句话没少说。

但现在才知道,这句话其实也算冷暴力范畴,它抹杀的是孩子正在冒头的个性。我们当家长的总希望自己的孩子听话,但谁又能保证自己说的就是百分百正确呢。

一味强调听话,虽然会培养出一个“绵如羊”般乖巧的孩子,但这个时代若没点个性反而会变成人人可欺的“老实人”,这又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对吗?

“同样是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别人!”

先问屏幕前的你一个问题,你有没有觉得自己总比不上别人?别人工作、待遇、存款都比你好,你总是会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偷偷羡慕着别人。但你知道吗?你的生活同样也被别人羡慕着。

这就是无处不在的“比较之心”,它总是让我们看到自己自卑的一面,忽视了我们也有闪亮点。

我们中国的父母,太善于在比较中打压孩子的积极性。从小我们就被父母拿来和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别人家孩子考试第一名,别人家孩子年薪百万,别人家孩子早早就结婚生子,我们无论怎么做都不如别人。

我们忘了,人生路上跟别人比的意义远不及跟自己比!成功不在于角色大小,来人间一趟,每天让自己比昨天更丰富点,才是关键。

这种环境下长大的我们,无意识将“比较思维”延续了下去,用在我们的孩子身上。

于是孩子小时候我们会说:“你看,人家佳佳吃饭多快,你怎么那么慢!”,大一点我们则说:“人家小强,这次考试又是全级第一,再看看你这成绩!”。

那些被比较长大的孩子,会变得不自信,做事没有底气,自尊心也会在父母无处不在的比较之下消失。时间久了,孩子很可能产生心理阴影,甚至心理缺陷。

教育家尹建莉曾说:成人在育儿时,之所以经常找不到合适的方法,使教育变成一种破坏性的行为,有两个根本原因:一是不信任孩子,二是太相信自己。

大量的研究告诉我们,孩子们在执行功能方面尚未成熟,所以冲动、无序、情绪失调、冒险等问题不可避免。这导致父母与孩子间的谈话通常演变为关于学习、朋友、习惯等的争斗。

要知道孩子的成长本就是一个犯错、改错无限重复的过程。与其一味地批评,不如以过来人的身份引导孩子如何避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这样做,反而更容易让孩子放下心防。

最后想说,父母的言语里真的藏着孩子的情绪,想要孩子情绪稳定,性格积极,上面这4句话一定要尽量少说。即使说了,也要告诉孩子批评并非你的本意, 告诉他之所以说是因为一时生气。

今日话题:上面4句话,有几句是你经常说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互动呀~

3 阅读:1868

优米MaMa

简介:与千万妈妈一起成长,探讨科学育儿方法